相差几十倍!中国新药为何只能卖“白菜价”?
创始人
2025-07-28 06:40:59

7月1日,国家医保局等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和商保创新药品目录等五方面提出16条措施,予以创新药全方位护航。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药企完成超过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过500亿美元。2018年以来,共149种创新药通过谈判等方式纳入医保目录。在创新药研发投入持续攀升、成果频出的当下,支付体系薄弱与价格困境却严重制约着中国创新药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围绕创新药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原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吉林大学教授朱迅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朱迅。图/受访者提供

“没有合理回报,创新是无源之水”

《中国新闻周刊》:你强调支付体系是创新药发展的关键。能否具体阐述中国当前的创新药支付体系与创新药需求间的落差?

朱迅:2015年以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研制成功了全球90%以上的新药。欧美国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其良好的制度保障。一是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即科学、规范、透明、稳定的监管政策;二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健全的医保支付体系;四是宽松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包括种子基金、私募股权基金、IPO市场以及活跃的产业资本收购兼并。

没有合理的价值回报,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创新药研发通常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及高度不确定等特征。高回报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全的支付体系。

相比而言,近几年,国内医保整体预算没有明显增长,而内部支出结构却在变化:药品支付占比下降,服务支出占比上升。据国家医保局的公开数据,2018—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增446个药品,涵盖绝大部分新药,支付总额仅3400多亿元,年均不足10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什么概念?美国一款重磅创新药年销售额就能超200亿美元,而我们这区区百亿美元要分摊给几百种药品。

价格鸿沟也不容忽视。我们现在是用全世界最严格的监管体系,但卖的却是“白菜价”。同一款创新药,中美价差动辄十倍、二十倍,甚至四五十倍。君实生物的抗肿瘤药PD-1,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药价相差30多倍。

支付不足叠加价格压制,直接导致即便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也没有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信达生物是国内创新药销售额最高的公司之一,年销售额80多亿元,但仍难覆盖研发投入。百济神州年销售超30亿美元,其主要收入来自美国市场,但依然亏损。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干脆去做海外商务拓展(BD)业务,即把新药的研发管线授权给其他公司。但这也意味着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创新药积累,会出现断档。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甚至一些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将其在国内孵化的早期项目转让给海外公司。这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做强做大。

《中国新闻周刊》:国家医保局作为创新药支付体系的核心管理者,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政策方向?

朱迅:国家医保局常面临预算压力,因为国家对其支出总额有控制的“杠杠”。目前,医保资金面临的是“一桌客”的标准,却要承担“五桌客”的需求——治疗肿瘤重疾的药如帝王蟹,慢性病新药如鲍鱼海参,还有儿童药、急救药等“大排档”的负担。预算当然吃紧。医保局应积极寻求其他解决路径。如果觉得自身权限不足,完全可以寻求更广渠道的助力、更高层面的支持。

在美国,其国家医保并非投入最多,但依靠合理的制度和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全球诸多大型药企。比如,德国的默克、英国的阿斯利康、法国的赛诺菲、瑞士的诺华和丹麦的诺和诺德等。

创新药本身的目标并不是让所有人都能用上,而是面向特定适应证和临床需求的患者;而医保局的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用上便宜的药,这两个逻辑是错位的。《若干措施》提到很多内容,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具体落地措施。

君实生物的抗肿瘤药PD-1。图/IC

“商保只能起补充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让更多人用上便宜药,在仿制药领域是合理的。对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药来说,如果价格也被强行压低,会不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你怎么看待创新药的定价机制?

朱迅: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定价逻辑本质上完全不同。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如果一开始就把价格压得过低,整个创新链条就断了:企业难以盈利,资本就不会再投入,最终导致创新投入萎缩。仿制药是对已有成熟药品的复制,成本结构清晰、竞争充分,价格自然会往下走。如果用同一套价格体系要求两者,实际上是扼杀创新。

最近有些药企通过BD交易获得了一些现金流,短期看似缓解了资金压力。但这只是一次性的交易,不能带来持续的盈利能力,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也分不到红利。更关键的是,如果把最有潜力的新药都卖出去,自己公司反而变得没什么价值。

人类面临的真正刚性需求不多,药品是其中之一。这需要给出合适的补偿机制,即创新药须自主定价。在美国,由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或其他相关机构组织的药品定价听证会,常被外界误解为一种压低价格的手段。实际上,听证的过程往往有助于创新药的价值和临床刚需被广泛理解和认可,最终可能促成更为合理的价格,甚至出现价格上调的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若干措施》中提出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等。如何看待商业保险在创新药支付中的角色和作用?

朱迅:商保从本质上看,只能起到补充作用,而不是终极解决方案。毕竟,商保是营利性的。但从更广阔的格局看,发展商保是必要的,而且,其应当与创新药发展同步。当前国内的商保,很多以融资为目的,偏离了保障本质。

当前,市场建设才刚刚起步,列出创新药商保目录只是第一步。后续如何落地、规范才是关键。商保创新药目录将涉及药品选择、定价、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环节。保险公司要盈利,一旦系统设计不够严谨,就容易走样。

更重要的是,创新药几乎是处方药,如果不进医保,就难以进入医院渠道。即便建立了商保目录,药企仍会千方百计挤进医保,以获得更稳定的市场准入。由此可见,应从根本上理顺支付机制和医院准入路径,真正解决创新药可及性的问题。

中国人口基数大、疾病谱复杂多样且在不断变化,医药产业不能总依赖进口或模仿来填补需求缺口。图/视觉中国

“不能只做跟随者”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认为仿制药便宜、实用,模仿(Me Too)药、快速跟进(Fast Follow)药也能解决不少问题。为何中国还要大力发展源头创新药?

朱迅:国内药品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仿制药,一定要保证价格低廉且质量过关,这是从10到100;第二类是在国际最新品种基础上小幅改进的药物,包括Me Too和Fast Follow药物,这是从1到10;还有一类是源头创新药,应满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要,即从0到1。

仿制药是国内制药的基本盘,Me Too和Fast Follow药物是国内制药的加强盘。但中国医药产业如果只做仿制或小改,就只能“跟跑”。中国人口基数大、疾病谱复杂多样且在不断变化,不能总依赖进口或模仿来填补需求缺口。比如,新冠疫情时期,国内主要使用的还只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传统退烧药,真正有效的创新抗病毒药物就非常少。

另外,药物更新有其独特规律。一方面,药品专利到期后,药价骤降,企业难以在同一化合物上再次改进,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药物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耐药问题,就需研究新品种。胃酸过多的治疗便是例证:从第一代的西咪替丁,到更安全的雷尼替丁,再到如今更有效的质子泵抑制剂,每一代药物都在疗效与安全性上实现了升级。抗生素领域也经历了类似“接力”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国内创新药投资和研发,为何会出现脱离临床真实需求的现象?

朱迅:不少企业选择研发方向时,更多考虑的是市场体量、投资人偏好和快速变现的可能性,而不是从临床一线的“痛点”出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当前,国内的科研基础和技术能力,还没发展到解决很多难题的阶段;另一方面,中国的专利保护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即使投入大量资源做出创新成果,也可能因价格机制或仿制竞争使得收益迅速被“稀释”。这些压力让很多企业不敢、不愿选择真正冷门但重要的领域,而是扎堆PD-1、肿瘤免疫等已被验证过、容易融资的方向。

肿瘤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做?除了临床需求巨大外,还有一个更实际的因素:中国癌症患者家庭愿意倾其所有治疗,哪怕“死马当活马医”。相比之下,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等慢性病,患者很多时候对价格极为敏感,宁愿不治或者断断续续吃药。

国外对这类问题已有比较成熟的应对机制。比如“孤儿药”制度,不但允许这类药品享有更高定价权,还会提供税收减免、获得市场独占期等支持,甚至奖励“孤儿药”公司可市场流通的“审评优先券”。中国也需建立起一整套更有前瞻性的创新药支持政策,提供多维度支持。

“缺的是行业资本”

《中国新闻周刊》:面对创新药的支付与定价困境,国家层面最迫切的改革是什么?

朱迅:中国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多,远低于合理水平(9%—10%)。

整体上看,创新药发展,需要“三个基本”和“一个助力”。“三个基本”包括建立科学、规范、稳定、透明的监管体系,加强创新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适当的创新药医保支付体系。“一个助力”,即资本市场的支持。

对于创新药的支付与定价困境,我有三点建议:一是探索国企分红定向投入。国有企业,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的,理论上是全民所有。除了纳税,其分红应更多回馈社会公共领域。能否规定从国企分红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基金?

二是大幅增加国家财政对创新药支付的资金投入。目前,国家医保一年投入创新药支付七八百亿元,我认为完全可以翻一番,达到1500亿左右。这对整个创新药行业将是“强心针”,能真正对行业产生影响力。

三是释放地方经济活力,有针对性地支持本土药企。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层面不愿多花钱,地方政府又被卡住了资金支持的路,结果就是夹在中间的企业得不到实质性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到释放地方活力,具体如何操作?如何规避潜在风险?

朱迅:核心是国家层面松绑,对创新药销售给予一定比例的退税或财政补贴,允许并鼓励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先进行突破性试点。具体方式可借鉴已成功的电动车补贴模式。例如,地方政府直接按本地药企创新药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贴。

不过,这种做法的主要障碍在于,国家医保局明令禁止地方政府设立自己的药品医保目录。我并非主张设地方医保目录,而是建议通过上述方式直接给创新药企补贴。这样做,能显著改善本地药企现金流。

这样做也可能带来风险,可能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但只要补贴标准基于公开透明的销售额,并辅以严格审计,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以来,大型国企频频出手收购国内医药企业,对此,你怎么看?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将在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在医药领域,国内的资本市场现状如何?

朱迅:一些国资企业,如果有大量资金,可投资中国这十几年来在医药领域涌现出来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像那些已在18A(即港交所的一个特殊通道,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资)、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一家投入五亿,即便投资三五十家公司,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亿元。在这些企业中成为重要股东,还能带动中国创新药企走出去。

在医药领域,我对香港市场的中长期前景并不乐观。许多18A公司上市后,股价持续低于发行价,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小,业内戏称为“丐版IPO”。可很多公司还要去香港,因为不上市根本活不下去。生物科技公司不是有个股票代码、药品获批就算成功,而是产品真正能在市场上有销售额、有市场占有率。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缺的是行业资本,无论港股还是A股,都是这样。纳斯达克为什么成功?因为它背后每年有1500亿到2000亿美元的行业资本,它们会去买项目、买公司,真正推动行业发展。但中国这类资本非常稀缺。

创新药领域,本应支持早期研发的天使资金和种子基金大多由政府主导,但目的偏向招商引资、资产保值增值,这与真正的风险投资逻辑是矛盾的。中国的监管制度是全球最严之一,这种“高要求+低回报”的模式,使得很多药企不愿投入长期研发。

虽然国家和行业层面都在呼吁耐心资本,但很多资本仍追逐短期回报。前几年,中国医药领域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港股18A制度,借此上市的医药企业重点追求的是快速上市变现的机会。

《中国新闻周刊》:出海被寄予厚望,国家应如何系统性助力中国创新药打开国际市场?

朱迅:仅靠企业单打独斗,出海极其艰难。有些国内药企确实靠自身努力把个别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药品“从中国消费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问题。

百济神州是目前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唯一同时在美国、中国香港和内地三大市场上市的企业。这些年,百济神州的发展完全靠资本市场的“输血”支撑起来。虽然其年销售额已接近40亿美元,但纵观全球营收额排名前二十的制药巨头,不少年销售额都是几百亿美元起步,它们不是靠融资推动研发,而是靠自身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反哺创新。这说明,中国的创新药企要真正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中国药企要出海,国家层面须出手。比如,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机遇,举办高规格“一带一路”国际医药合作分会。“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缺乏当前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创新药与优质药品,或只能从欧美高价进口,用于少数人。可考虑在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的省份,举办上述分会,邀请这些国家医药领域的关键决策者,实地参观考察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打破他们对中国药品“落后”的刻板印象。这可能会打开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局面。

这一过程中,亟须破解的关键问题是前置审批的壁垒,这已成为国内创新药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普遍面临的难题。如果国家层面主动开展协调工作,借助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药品准入政策的优化,相信不少国家,确实可能对中国药品给予一定程度的审批豁免。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加快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朱迅:除了各项制度性保障外,建议国家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重点破解资本对创新药投资高不确定性及退出难题。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并优化未盈利医药企业上市渠道,并为企业收购兼并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药审评速度,完善新药上市后的市场准入机制。

当前,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提供了良好机遇。未来十年,中国将完成医药产业的全方位重构。相信在不断完善的政策引领下,国内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发于2025.7.28总第119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朱迅:高回报依赖健全的支付体系

记者:牛荷(niuhe@chinanews.com.cn)

编辑:杜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税务总局:年收入居前10%... 南都讯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7月2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有...
突发!德国一火车脱轨,致3人死... 德国警方27日晚通报,该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当天发生一起火车脱轨事故,造成3人死亡,另有多名乘客伤势...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坠楼身亡?... 7月27日,有消息称,居然智家新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居然智家,000785.SZ)的实际控制人、董...
德国商界批评欧美贸易框架协议 当地时间27日欧盟与美国就双方贸易问题达成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对大部分欧盟进口产品征收15%的...
密云水库昨日开闸泄流 关注强降雨之举措 本报讯(记者解丽)本轮降雨,让密云水库迎来了建库以来历史最大值的洪峰。昨日15时,...
面对面丨神十九乘组出舱刷新纪录... 2025年7月9日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 在北京航天城举行 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
软件故障!“星链”断网2.5小...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旗下卫星互联网系统“星链”24日发生故障...
留学生郝某被策反当间谍,回国后...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紧盯我党政机关、国防军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驻外机构等工作人员,以各种卑劣...
驻外公职人员陷“桃色剧本杀” ... 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紧盯我党政机关、国防军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驻外...
胡塞武装升级海上封锁:将袭击所... 新闻荐读 △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资料图) 当地时间27日晚间,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
受害者讲述私密照被前男友发在境... 新京报记者 闫沫琛 实习生 刘俐杉 制作 罗伟伟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近日...
密云水库泄流水头已过沮沟橡胶坝... 7月28日早7点,密云水库泄流水头已过沮沟橡胶坝。 7月27日15时,密云水库启动泄流。28日7时,...
哈马斯高级官员指责以色列阻碍达... 当地时间2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成员哈利勒·哈亚发表声明。他详细回顾了过去22个...
日本多地严重缺水 水稻产区面临... 日本媒体27日报道,由于近期遭遇高温天气,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日本多地严重缺水。受此影响,部分...
网友吐槽8小时高铁乘客打电话7... 7月25日,有网友发文分享了自己在高铁上的“奇遇”。据其描述,一位乘坐高铁的“大佬”从早上八点半上车...
特朗普:美国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协... 原标题: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对...
相差几十倍!中国新药为何只能卖... 7月1日,国家医保局等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支持创新...
少林寺通报: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 情况通报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
美国与欧盟达成15%税率关税协...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15%税率的关税协议。特朗普表示,欧盟将比此...
泽连斯基与马克龙通电话 讨论乌... 当地时间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他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双方主要讨论了与乌克兰...
资金加仓,热门行业ETF受追捧 2月24日消息,上周,A股市场行情围绕科技主线展开,机器人、云计算等主题ETF表现亮眼,多只涨逾10...
以色列民众持续抗议,要求结束加...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6日,大量以色列民众走上街头举行集会和抗议示威,反对以色列持续在加沙地带展...
广东化州化橘红飘香四川仪陇 川... 中新网茂名7月27日电 (梁盛 李斌)25-27日晚,一场名为“橘红醉南北·乐享川粤情”的化橘红啤酒...
雀巢、费列罗价格大涨,美国巧克... 据央视财经报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可可主产区加纳和科特迪瓦近年来持续歉收,造成全球可可期货价格过...
已转移2032人!平谷启动防汛...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平谷区最新获悉,7月27日11时至18时,平谷区平均降水量28.2毫米,最大降水站万...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598... 当地时间7月27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声明称,以军过去24小时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共导致88名巴勒...
中国AG.AL战队斩获2025... 今年是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首次以俱乐部形式参与电竞世界杯,2024年KPL曾组建梦之队参加了首...
2025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大...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7月26日,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吉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