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世杰 雷宇
东晋名臣江统,陈留(今属河南开封)人,一生以清正严明闻名于世。他不仅以《徙戎论》的远见卓识震动朝野,更以日常中纤尘不染的操守,在史册里留下清澈如水的印痕。
江统在地方任官时,一位旧时相识的同僚念及旧谊,特意托人送来一坛精心腌制的上好鱼鲊。坛子由驿站差役捧至官署,恰逢江统正埋首于卷牍之间。坛盖微启,一股浓郁咸香顿时在公堂中弥漫开来,引得几位僚属不禁抬眼细看:坛内鱼鲊色泽诱人,晶莹油润,在夏日微光下闪动着琥珀色的光泽。同僚们不免感叹:“此乃上品,江大人有口福了。”江统忆起陶侃母亲当年封还鱼鲊的佳话,更想起自己奉公守法的誓言,他心中暗忖:此物虽微,却分明是官场人情网中的一粒微尘,若不拂去,日后必将污我清白之身。公堂之上,他沉默良久,终于徐徐开口:“此物虽微,却是私惠;今日受之,明日何以持法?”
江统随即正色,唤来差役,郑重地将那坛鱼鲊原封不动地封好。他提笔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却态度鲜明:“足下情谊,心领神驰。然官有公律,私馈不敢纳也。陶母封鲊,遗风犹存;吾辈自当效法先贤,以正己身。”当差役捧着那原封未动的坛子踏上归途,坛身仿佛也褪去了刺眼的油光,恢复了青瓷原本的沉静本色。坛子轻叩着,似在替江统述说着无言的拒绝,那声音微弱,却如金玉振响于同僚耳畔。
这“还鲊封书”的举动,如清泉激石,在官场中悄然流传开来。众人见微知著,从此再无敢以私礼相赠者。江统以一坛腌鱼为界,划出了凛然不可侵的公私疆域——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深知清名如白玉,一旦沾染油腥,便永难涤净。
千年风烟过眼,那坛腌鱼早已化入尘埃,而江统在诱惑前封存坛口的手势,却凝固为一种风骨与定力。他在“微物”前展现出的高度警觉,为后世立下了“勿以廉小而不为”的精神界碑。当清浊界限在某些角落渐趋模糊,江统的故事宛如一盏千年不熄的青灯:为官者只有时刻绷紧心弦上那根关于“小利”的清醒之弦,才能让清廉之音穿越时空。
上一篇:曝赵睿加盟北京将身穿24号球衣 1.6亿转会费太夸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