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不幸遭遇坠机身亡,终年62岁。9月25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发文表示沉重悼念俞孔坚教授,称“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志同道合的好同事、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温暖慈爱的好家人。”并表示,俞孔坚教授的离去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景观设计领域的巨大遗憾。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俞孔坚。图/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官网
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表示,俞孔坚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杰出国际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教育家,于巴西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开展生态考察期间,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
俞孔坚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金华。1980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致力于园林设计人才培养。1992年赴美深造,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SWA集团从事设计实践。1997年,他毅然归国,投身祖国教育与科研事业,受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归国后, 他先后牵头创立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办《景观设计学》期刊,以毕生精力推动景观设计学科体系建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俞孔坚始终将城市与景观设计视作“生存的艺术”,率先倡导回归自然生态的“大脚美学”理念,并从理论研究、教学及工程项目实践,全方位、系统性践行这一理念,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他曾先后受聘担任多个中央政府机构及北京市等地方政府的专家顾问,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建言献策。先后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在学术与实践领域,俞孔坚开创性提出“生态安全格局” 理论与“逆向规划”方法,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引入景观和城乡区域规划,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为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工作基础。他带领团队精心研发并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范例,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十余个国家、200多个城市的1000余项城市生态修复工程,为改善各地人居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作出卓越贡献。由他主持设计的众多建成项目,凭借生态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俞孔坚教授曾受邀在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等全球顶级学术与专业大会上发表主旨报告逾50次,其学术影响力遍及世界。他先后斩获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奖项12项、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9项、国际建筑奖3项、美国建筑奖2项,还荣获美国城市土地学会(ULI)全球杰出奖、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表示,俞孔坚一生怀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始终为治愈面临危机的地球不懈奔走。在遇难前夕,他仍坚守在“地球之肺”巴西潘塔纳尔,发出振聋发聩的追问:“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人类还能从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学院表示,永远深切怀念俞孔坚教授,愿这些为壮丽自然探索到最后一刻的生命,在为之热爱的地球上安息。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