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猪哥靓团队启动了年度最大的一轮全国调研,这次调研的范围广泛,涉及了养殖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成本控制和仔猪采购的现状。调研团队分为A、B、C三条路线,其中我负责的B线重点关注养殖成本的调研,行程覆盖9700公里,历时18天,深入了解从南到北,再由北往西南,最终返回南方的养殖现状。
1. 养殖业成本战的现状与趋势
在这次调研中,成本问题成为焦点,尤其是仔猪的品质。我们将通过系列文章详细介绍当前主流的低料比品种,分析全国优质仔猪的分布情况,以及猪苗输出大省的高品质仔猪比例。尽管篇幅较长,我们将用五篇文章的形式为大家呈现此次调研的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猪价终将滑落至成本线附近,这一现实无法避免。行业内的有识之士都在努力降低养殖成本,谁能够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谁就能在这场产业革命中胜出。公司与农户的放养模式,以其分点式饲养的疾病防控优势、规模化养殖的高效性及精细化管理的迭代,成为具备成本优势的主流养殖模式。
在与山东链享智联的袁总交流中,他总结到:自繁自养模式的产业链过长,导致成本控制的困难,而放养模式则将母猪场与育肥场切断,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分段的成本核算,便于与同行进行对比,从而探索出降本的有效路径。
2. 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今年的猪价已经不再是自繁自养场的游戏,尽管许多自繁自养户依然坚称自己的成本较低,但现实是显而易见的。各个粉丝交流群中,关于补贴和成本造假等话题的讨论愈发激烈,但我认为,面对现实才是王道。当前,若成本无法控制在13元以内,建议尽早退出行业,以免陷入更深的困境。
现阶段,成本的竞争已然贴近大中小型放养公司的成本线。放养公司与饲料生产企业的整合,提升的生产效率接近了天花板,整个产业链无论是放养公司的管理过程,还是饲料企业的辐射半径、配方和营养优化,都已达到瓶颈期,进一步的成本压缩空间十分有限。
3. 调研中的关键交流与启示
在与亚太中慧的邹总交流中,她提到放养体系的饲料厂辐射半径已压缩至100公里以内,这表明山东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此轮全国调研主要针对中大型放养公司和上市企业,给我最大的启示是,降本的路径比以往更为清晰,所有参与单位在认知上的高度一致,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相比往年,我们不再单纯观察不同规模的猪场,而是聚焦于那些具备成本优势的群体。500头母猪以内规模的猪场适合向非常规饲料养殖模式转型,但不应贸然转型至黑猪养殖模式,这一模式更适合500至2000头母猪的养殖场。
在这场残酷的成本战争中,唯有选择优质猪苗进行放养,才能在竞争中生存。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和饲料营养技术的极限,已经让降本的空间达到瓶颈,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关注仔猪的品质,尤其是低料比的优质仔猪。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当前的养殖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生产管理与两点式饲养的模式优势,已无法继续带来显著的降本效果。未来的焦点将转向仔猪品质的提升。明天我们将继续深入讨论这一主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