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在日内瓦谈妥降关税的事,全球都以为要缓和,结果特朗普立马搞了三件事:威胁90天后加税、对华为芯片下狠手、还禁止哥伦比亚的中企拿贷款,这三件事摆明是想给国内看,证明他没对中国服软。
可背后中美还在经济、科技、全球影响力上较劲,英国也趁机凑热闹,鲁比奥对中国的叫法都变了,这三件事背后,中美较量到底藏着啥玄机?英国能翻出什么波浪,鲁比奥改口又在打啥算盘?
文案|编辑:清
上周末,中美在日内瓦的会谈成了全球焦点,双方谈妥了大幅降低关税,期限定在90天,这消息一出,外界都觉得中美关系要缓和了,毕竟从关税战开打以来,两国针锋相对,全球经济都被拖累,可就在大家松口气的时候,特朗普甩出三件事,立马让这股缓和的势头凉了一半。
先说第一件事,特朗普公开放话,90天内如果中美没谈出新协议,美国就得把对华关税从现在的30%往上提,这话听着挺硬气,但仔细想想,其实是特朗普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关税战打了一年多,美国经济被中国的反制措施搞得够呛,通胀高企,企业叫苦,特朗普不得不在谈判桌上让步。可他又不能让国内觉得自己软了,尤其民主党那边盯着呢,所以他得喊两嗓子,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强硬派”,这威胁听着吓人,但真要加税,美国自己怕是先受不了。
第二件事,美国直接对华为的昇腾芯片下了“全球追杀令”,这招不新鲜,拜登时期就搞过“科技战”,想靠封锁芯片卡中国脖子,可中国没停下脚步,AI技术突飞猛进,芯片需求旺得不行,华为的昇腾芯片在国内市场卖得火热。
特朗普这时候再对华为下手,摆明了是想延续科技遏制的老路,不过,全球芯片供应链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中国自己就是芯片消费大户,美国这招能有多大效果,还真不好说。
第三件事,美国突然宣布,不许国际贷款机构给哥伦比亚境内的中国企业放贷款,这事儿得从哥伦比亚总统访华说起,就在前不久,哥伦比亚跟中国签了“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巴西也跟中国发了联合声明,美国一看急了。
拉美可是美国的“后花园”,现在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坐不住了,这贷款禁令就是在警告哥伦比亚,别跟中国走太近,不然美国可能有更狠的招数,不仅如此,这禁令还敲打其他拉美国家,比如巴西,意思是跟中国合作得悠着点。
这三件事,表面看是特朗普在秀肌肉,其实背后藏着中美博弈的深层逻辑。关税战从一开始就是美国挑起来的,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结果呢?中国不慌不忙,甩出一套组合拳:对美加征关税、减少从美国进口、调整供应链,还收紧了关键物资的出口管制。
这几招打得美国措手不及,农产品卖不出去,制造业成本飙升,通胀压得美国老百姓喘不过气,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因为关税战损失了至少2%的GDP增长,制造业就业岗位也掉了好几万,特朗普眼看经济撑不住了,才主动抛出谈判信号。
中国的反应也挺讲究,刚开始,美国想谈,中国不搭理,摆出“已读不回”的架势,后来慢慢松口,说“正在评估”,再到最后同意坐下来谈,这一套操作让中国在谈判桌上拿到了主动权。最终的关税共识,其实是特朗普妥协的结果,他得降关税,换取中国取消一些非关税的反制措施,比如出口管制,这么一看,特朗普不仅没占到便宜,还得在国内顶着“让步”的骂名,所以,他甩出那三件事,多少有点“硬撑面子”的意思。
不过,关税谈妥了,不代表中美就握手言和了,比如芬太尼问题,双方就没谈拢,美国国内对芬太尼问题炒得火热,认为是“中国输入”的危机,特朗普想拿这个当筹码,逼中国让步,可中国态度很明确,芬太尼是美国自己的治理问题,甩锅没用。
这事儿谈崩,多少也跟美国国内政治有关,在美国,“对华强硬”是政治正确,特朗普得防着民主党拿联合声明说事儿,骂他“对中国太软”,所以他在芬太尼问题上摆强硬姿态,其实也是给国内看,证明自己没松劲。
再说科技战,特朗普对华为芯片的限制,其实是拜登“小院高墙”政策的翻版,过去几年,美国想靠封锁芯片打压中国高科技,可中国硬是顶住了压力。中国AI产业产值突破了3万亿元,芯片自给率也从2020年的15%涨到了35%,华为的昇腾芯片在国内AI市场占了不小的份额,美国的封锁顶多让中国短期有点麻烦,但长期看,中国的技术突破速度只会更快,特朗普这时候再出手,更多是想给盟友看,证明美国还在领着“科技围堵”的头。
贷款禁令背后,则是中美在地缘政治上的较量,哥伦比亚和巴西跟中国的合作,说明拉美国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2024年,中国对拉美投资额达到了500亿美元,占了拉美外资的20%以上,“一带一路”项目在拉美遍地开花,铁路、港口、5G网络,哪样不让美国眼红?
美国这时候搞贷款禁令,就是想掐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可拉美国家也不是傻子,中国带来的基建和市场机会,是美国给不了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的表态都很清楚,继续跟中国合作是他们的优先选择,美国这招,怕是吓唬多过实际效果。
放眼国际,特朗普的这三件事,也引发了连锁反应,英国这时候跳出来,说要跟美国一起,把中国挤出英国的供应链,这话听着挺热闹,但英国自己都深陷经济泥潭,2024年GDP增长不到1%,哪有底气跟中国硬碰硬?
再说,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不是英国说挤就能挤掉的,2024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35%,供应链网络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想绕开中国,成本高得吓人,这事儿,英国也就是喊喊口号,实际干不了啥。
而且美国对华强硬派参议员鲁比奥的措辞变了,过去,他一口一个“中国是敌人”,现在改口叫“挑战”,这变化虽小,但信号挺明显。美国内部可能意识到,彻底跟中国“脱钩”不现实,未来的路得在竞争中找平衡,鲁比奥这态度,多少也给英国提了个醒:美国自己都在调整对华策略,英国别冲太前。
拉美国家的动向,也值得一说,哥伦比亚和巴西跟中国的合作,说明全球南方的国家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美国想把拉美当“后花园”,可现在这花园的门早就开了。中国带来的投资和项目,让拉美国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年来,中拉贸易额突破了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美国想靠贷款禁令拉住拉美,恐怕没那么容易,未来,如果美国真对哥伦比亚下狠手,比如搞制裁,可能会让拉美国家更往中国这边靠。
特朗普的这三件事,归根结底,还是中美博弈的延续,关税共识只是个暂停键,经济、科技、地缘政治的较量还在继续。美国想遏制中国,可中国的反制和全球影响力让美国越来越吃力,英国想凑热闹,鲁比奥改了口,拉美国家选了边,这些都说明,世界格局正在悄悄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