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 王静娟 贝贝
5月18日,新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印发,其中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在该消息刺激下,今天,白酒板块跌幅居前。
来源于iFind同花顺
“白酒消费中政务消费比例已经很低”
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由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国白酒消费中政务消费的比例已经很低,因此对应条例的出台对白酒行业影响有限;预计对股市也是短期影响。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表示: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酒类的政务消费占比不高于5%,更是很少有政府直接采购行为,虽然短期来看,商务与民间消费受到政策的高压,会对于社会酒类消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影响这个酒类消费结构;甚至积极来看,国家加强政府消费管控,也能够进一步倒逼调整周期中的酒企积极转型,向着商务与大众消费市场精耕突围。
白酒行业多次受“禁酒令”扰动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在第四章公务接待部分,明确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用车的按照标准收取伙食费、交通费。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来源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2011年以来,白酒行业多次多次受到“禁酒令”的扰动。2011年时,国家开始限制三公消费,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对三公消费和公务用酒更加严格。
一般情况下,公务用酒主要是地方高端、中高端白酒,彼时,三公消费占据高档酒收入的比例较高,白酒行业因此波动较大,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高端白酒动销端、二级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随着上述“中央八项规定”的推行,政府消费高端白酒的比例已经明显减少。肖竹青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中央八项规定”引发白酒行业恐慌,主要是彼时政务消费占比较高,目前拉动高端、中高端白酒消费的主要是商务用酒及居民需求,因此影响有限。
上述观点也可从此前的“禁酒令”中得到论证。2017年8月21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自2017年9月1日起,贵州省范围内的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一律不得饮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任何酒类,包括私人自带的酒类。同时明确,全省范围内的公务活动,一律禁止公款赠送任何酒类,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日午间一律不许饮酒。重大外事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确需提供酒类和饮酒的,须按一事一购买、一事一审批的原则,由承办单位报请审批,同时报同级纪委备案。
上述消息发布后,贵州茅台的股价2017年8月22日下跌后,很快又企稳回升,一路震荡上行。同样在2016年的“安徽最严禁酒令”“新疆禁酒令”中,在二级市场端、动销端的影响也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上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酒企虽暂未发表看法,有酒企已用实际行动进行响应。在5月18日至19日贵州茅台股东大会期间,贵州茅台除了将欢迎餐叙晚宴改为自助餐外,明确“晚宴不提供酒”,改喝“贵州茅台农业公司产品悠蜜蓝莓汁”。
商务用酒也面临挑战
公务用酒市场的萎缩,意味着酒企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商务用酒上,而商务用酒一般是中高档产品,这也是近年来各大酒企纷纷加码中高端市场的重要原因。其中,不少头部白酒企业经过产品结构调整,营收的主要来源已经集中在中高档产品。
如洋河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8.76亿元,其中,中高档酒营收为243.17亿元,约占酒类总收入的86%,占总营业收入约84%;普通酒营收为39.31亿元,约占酒类总收入的14%。
山西汾酒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0.11亿元,其中,中高价酒类销售收入为265.32亿元,营收占比约74%,其他酒类销售收入为93.42亿元,营收占比约26%。
但商务用酒市场目前也面临压力与挑战。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上,汾酒集团董事长袁清茂公开表示,商务用酒的合理性正在被年轻人否定,这种现象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更加明显。如果未来政商务用酒的场景持续衰退,那么白酒产品的主流价格带,可能会像世界几大蒸馏酒一样发展,价格带分化进一步加剧。
对于当前白酒面临的挑战,不少酒企在2025年主动降低业绩目标,以缓解自身以及渠道压力。不同于2024年的“营业总收入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五粮液在2025年的发展目标中强调“营业总收入与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也不同于2024年初定下的“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15%”的目标,泸州老窖在2025年经营计划中表示,经营目标为全年营业收入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