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e
浮动费率基金布局之战再次拉开序幕。
新经济e线获悉,5月16日晚间,共26家基金管理人率先上报旗下浮动费率产品,包括基金管理规模居行业前列的管理人21家、中小管理人4家、外商独资管理人1家。而这也是继《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下发后首批申报的浮动费率产品。
根据此前公开信息,《方案》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符合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同时,在未来一年,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实际上,此次产品创新不仅是费率结构的变革,更是公募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一步。随着头部机构产品落地,头部机构的示范效应带动下,浮动费率基金有望成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主流。
对此,有观点认为,浮动管理费率机制的常态化,将使得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长期业绩保持一致,改善运作机制,激励资管机构注重长期投资并且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打破传统固定管理费率基金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直击“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26家管理人率先申报
据新经济e线了解,此次《方案》下发后首批上报浮动费率基金的26家管理人分别是易方达、华夏、广发、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博时、招商、嘉实、南方、富国、汇添富、工银瑞信、鹏华、万家、东方红资管、银华、大成、中欧、平安、安信、兴证全球、信达澳亚、华安、天弘、华商、宏利基金。
在产品投向和业绩比较基准选用方面,首批上报的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
此外,根据Wind分类,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中25只均为普通混合型基金,只有1只为股票型基金。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混合型基金占主导,将更加强调均衡布局和收益的稳定性。混合型基金可动态调整股债比例,在资产配置上具备灵活性,混合型产品股债仓位动态调整的特性可与浮动费率形成协同,而浮动费率也可以更好地激励基金经理通过均衡布局提升组合抗风险能力,减少对于单一主题或赛道的押注,提供稳健回报。
回顾过去,2019年11月证监会批准华安、中欧、富国、华泰柏瑞、国泰、兴证全球6家基金公司发行浮动管理费率基金。2020年1月又批准了银华、鹏华、嘉实、景顺长城4家基金公司提交的浮动管理费基金的发行申请,均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产品,主要模式为分档浮动管理费率机制,或固定管理费+业绩报酬的机制。
2023年10月起,浮动管理费模式进一步创新,与持有期挂钩和与规模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开始出现,整体模式为按持有期时间或基金总规模对应不同的管理费率,分档计提。
从行业整体来看,此前主流的权益基金费率模式仍为固定管理费,国内当下浮动费率产品数量较少,但机制设计较为多元,主要为管理费率根据基金业绩表现(绝对收益或超额收益)分档的浮动费率产品,以及收取基准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整体计提或根据单笔份额计提)的业绩报酬机制。
同时,多家基金管理人还表示,将派出旗下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来管理浮动费率产品,全力做好产品业绩,切实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新经济e线获悉,目前,基金公司围绕《方案》要求对浮动费率产品进行了细化。其中,当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赎回产品份额时,管理费率可根据产品持有期间业绩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适用基准档、升档或降档;而升档幅度又明显小于降档幅度,相较对管理人的激励,更加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另有观点指出,基金管理费率与基民持有时间挂钩,有利于减少基金负债端的波动。对投资者来说,将基金管理费率与投资者持有周期绑定,可以缓解短期频繁申赎引发的负债端波动,有助于培育长期投资生态。
此外,作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已经明确后续将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进一步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超半数落后基准逾一成
新经济e线注意到,在浮动费率基金再次登上舞台的同时,现存产品的业态和表现也值得关注。不过,在业绩方面,现存的浮动费率基金表现并算不上亮眼,超过半数产品落后业绩基准逾一成。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6日,全市场共有133只(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下同)实行浮动管理费的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其中113只成立时间超过三年。而近三年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的浮动费率基金共计有66只,占比高达58.41%;低于基准超20%的产品有37只,低于基准超30%的基金有13只,分别占比32.74%和11.50%。
在比较基准上,共有96只浮动费率基金与宽基指数关联,占据主流,其中77只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挂钩,占比达到57.89%,对标比例在40%至80%之间不等;其次则是中证800指数收益率,共有23只产品挂钩,占比17.29%,对标比例同样在40%至80%之间。除此之外,中证500、中证700和中证1000也分别有6只、3只和3只产品挂钩。
另据新经济e线统计,截至今年5月16日,近三年低于基准最多的前三只浮动费率基金分别是银华基金苏静然、向伊达管理的银华战略新兴和海通资管郭新宇管理的海通红利优选一年持有期C份额、B份额。前者比较基准是年化收益率6%,近三年收益率为19.80%;而后者基准为50%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3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收益率,近三年收益率为16.50%。三只产品在近三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6.06%、-28.65%和-27.52%,合计业绩差距均超过40%。
值得关注的是,同期仅有21只基金在近三年实现净值增长超过基准收益,其中19只实现净值正增长。排在业绩首位的是刚刚由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苏接手管理的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期,该产品以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作为对比基准。根据Wind数据,基金基准近三年收益率为0.05%,而产品净值增长率则达到了51.56%,赢过基准超50%。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原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去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期基金经理一职,转而由刘苏接任新基金经理。自2020年3月23日至2025年5月16日,鲍无可在该基金的任职总回报达97.09%,任职年化回报达14.08%,同类排名31/938。
对于当前《方案》提出的改革,有观点认为,随着基金产品透明度的提升、浮动费率机制的建立以及基金业绩回报的差异,未来可能看到同一梯队的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也将存在较大差异;而第二梯队的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也可能高于第一梯队的基金公司。
招商证券研报表示,管理费率与产品持有期内业绩表现挂钩,将重构管理人-投资者利益共同体。浮动费率基金的核心思路是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担,实现“多赚多收、少赚少收”的收益共享,打破传统“规模至上”的收费惯性,倒逼管理人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减少短期投机行为,有望实现管理人和投资者的双赢。
微信号:netfin888;有任何建议欢迎后台留言。
爆料/投稿/合作:netfin888@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