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廊坊银行起诉了两家建筑公司:南京宁渌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宁渌建设”)、河北中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河北中凯建设”),两家公司均是荣盛发展的长期供应商,而荣盛发展则是“河北地产王”的知名A股房企。
近日,根据荣盛发展公告称,该公司牵涉两起金融借款合同类诉讼案,涉案总金额超2亿元,荣盛发展为两笔借款提供抵押担保责任。荣盛发展对两笔借款宣布将两处资产以物抵债解决,不过两座酒店资产现在均存在抵押情况。
廊坊银行近年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该行总资产规模缩水53.42亿元,降至3028.36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营业收入从2020年末的峰值53.77亿元后,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末降至36.12亿元,相比营收,净利润严重承压,同期净利润从13.75亿元降至2.43亿元,与2021年高峰期相比,已经跌去超80%。而此次两笔涉诉金额超2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净利润。
此外,该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5年高于2%,一旦荣盛发展无法有效解决债务问题,廊坊银行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坏账风险。
1
荣盛发展拟以15.2亿元资产抵债,
此前两座酒店均已被抵押
事情还要追溯到2021年,当时荣盛发展的合作方南京宁渌建设和河北中凯建设因资金短缺向廊坊银行借款,荣盛发展为其提供抵押担保。但楼市持续低迷,工程公司经营不善,最终导致债务逾期。
根据荣盛发展2025年5月19日发布的《关于以物抵债及对外担保的公告》,涉及海南和河北两处酒店资产(含土地和附属设施)。
图源:罐头图库
位于海南和河北的两处抵债资产,账面原值分别为5.09亿元、3亿元,抵债金额6.2亿元、9.01亿元。荣盛发展称,通过债务加入方式将资产过户至廊坊银行,冲抵供应商南京宁渌、河北中凯的未清偿债务。
不过,两处资产已存在抵押限制。同时上述以物抵债协议于2025年3月28日-31日签署,资产过户截止日为2025年9月30日,该协议生效条件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河北万汇房地产评估公司出具的报告提到,交易协议要求过户前需解除抵押,否则可能触发债务恢复条款。
河北的抵债资产,自2010年建成后长期作为抵押物,此次交易需要通过债务加入方式完成过户,但未披露具体抵押权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这意味着,即使两处资产存在抵押,荣盛发展仍可以通过与廊坊银行协商,将这两处资产以物抵债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对此分析称。
孙宇昊称,如果在协议截止日期前没有解除抵押,廊坊银行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廊坊银行可能会要求荣盛发展立即偿还债务,如果荣盛发展无法偿还,廊坊银行可能会通过诉讼途径,要求法院拍卖抵押物以优先受偿。当然,如果借款合同有约定违约金或利息的,则廊坊银行有权要求支付。
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 则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原则、内部控制制度、贷款业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孙宇昊认为,这些修订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抵押担保的效力。
截至目前,荣盛发展实际担保总额434.44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92.45%。其中,对外实际担保余额66.1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4.51%,逾期担保金额66.74亿元。
近年来,“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 相关政策对本案又有哪些潜在影响?
孙宇昊称,对于“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相关政策,从“托底”到“托举”,出台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将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对荣盛发展等房地产企业产生一定的资金压力,要求其优化债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包括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方式的风险化解工具和途径。
2
营收构成三大板块全线下跌,
不良贷款率连续5年超2%
前述两笔超2亿元的不良贷款,接近廊坊银行2024年全年2.48亿元的净利润,一旦荣盛发展无法有效解决债务问题,廊坊银行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坏账风险和盈利压力。
2024年末,该行营业收入下滑20.82%,净利润更是“腰斩”,降幅达57.24%。
据廊坊银行2024年报披露,该行2024年末总资产3028.37亿元,同比下降1.82%;存款余额2245.67亿元,较上年底略有增加;贷款余额1666.2亿元,较上年底减少139亿元,其中公司贷款减少115亿元;存贷比已持续降至72.12%。
从贷款行业分布看,廊坊银行排第一的是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287.49亿元且较上年底有所下降;排第二是建筑业,贷款余额近170亿元且较上年底略增;排第三的是房地产,贷款余额161亿元,较上年底增加近19亿元。
从贷款结构看,2020年至2024年,廊坊银行贷款总额分别为1231.73亿元、1449.54亿元、1660.21亿元、1831.85亿元、1666.2亿元。可以看到该行的贷款总额2024年结束多年连涨行情,较前一年下降9个百分点。三大贷款业务构成中,公司贷款、个人贷款、票据贴现也都呈现下滑态势。
图源:年报
个人贷款规模构成上,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
独角金融梳理该行2020年至2024年末财报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幅最高,从11.83亿元猛增至202.1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从178.45亿元增长至310亿元;仅个人经营贷规模下降,从234.48亿降至218.67亿元。
个人消费贷规模的增长,离不开助贷平台。近年来,廊坊银行与包括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美团等多家互联网贷款平台展开合作,发展互联网贷款。
2024年该行互联网贷款规模未披露具体金额,以2020年至2023年为例,廊坊银行互联网贷款规模分别为152.7亿元、194.96亿元、235.19亿元、242.08亿元,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例分别为86.39%、56.48%、93.7%、80.66%。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率长期高于行业均值。2020-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4%、2.02%、2.4%、2.03%、2.44%。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廊坊银行不良率在河北省内9家银行中排名最高。
拨备覆盖率则仅为104.29%,较2023年下降48.9个百分点,不仅低于120%-150%的监管红线,也低于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211.19%的平均拨备覆盖率水平。
拨备覆盖率的下降,反映出银行在风险抵御能力上的不足,一旦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在9家银行中最低,资产质量欠佳,或也是影响其盈利的关键所在。
该行在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敞口比较大。
截至2023年末,该行针对华夏幸福控股所在集团授信敞口仍为10.695亿元,授信敞口全部为贷款,且在华夏幸福控股及其下属子公司的违约债务范围内。
联合资信指出,需关注宏观房地产政策、环京区域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开发商交楼进展对其相关行业资产质量产生的影响。
图源:罐头图库
廊坊银行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净收入,截至2024年该收入为33.72亿元,占比达93.3%,手续费及佣金、投资收益占比明显偏低。同时,上述三大收入2024年全部陷入下跌态势。
3
第一大股东易主,
金融系统“老将”出任董事长
成立于2000年12月的廊坊银行,其前身为廊坊市商业银行,2008年9月,廊坊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并改制,与北京银行达成协议,后者以每股1.7元价格认购新股7500万股,总计投入1.275亿元。同年12月,该行更名为廊坊银行,并完成增资,注册资本达3.75亿元。其中,北京银行持股19.99%,跃升为第一大股东。
2013年7月,廊坊银行实施增资扩股,华夏幸福彼时进入到重要股东行列,以15.38%的持股比例,成为该行第二大股东。
2015年,华夏幸福再次参与廊坊银行增资扩股,以19.99%的持股比例一举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并在2019年继续认购定增,维持原有持股比例,依然坚守第一大股东“宝座”。
随着华夏幸福债务危机爆发,从2021年开始,这家公司不断减持廊坊银行的股份。
2021年初,华夏幸福向廊坊控股转让了所持廊坊银行4.99%的股份。2023年,华夏幸福及其关联方继续转让股权。
截至2023年末,廊坊控股已受让廊坊银行1.1亿股,持股比例达到7.44%,成为第四大股东;而华夏幸福及其关联方的持股比例则下降至6.74%,沦为第五大股东。
今年2月份,廊坊控股继续受让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持有的廊坊银行3.82亿股股份、受让沙河市鑫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廊坊银行3.82亿股股份,受让大厂回族自治县润泽商贸有限公司持有的1.42亿股股份后,该股东持股比例由7.44%升至19.99%,至此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10年前开始屡次增资进入到第一大股东席位的华夏幸福,正式告别主要股东行列。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城商行与地方国资的联系通常较为紧密,地方政府往往推动地方国资入股城商行;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地方国资入股城商行意愿普遍高于民营资本。地方国资入股之后,有助于优化城商行股东结构,稳定银行发展预期,整合区域资源。
除了第一大股东变更,该行董事长也在2024年底完成了更替。原董事长邵丽萍因到龄退休,辞去该行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等一切职务,由中国银行廊坊分行原行长崔建涛出任董事长。
邵丽萍掌舵的十年间,实现了资产规模显著扩张。进入该行后的2014年全年,该行总资产规模584亿元,截至2024年该行资产规模已超过3056.1亿元。
从业绩表现看,2014年至2024年末,该行营业收入从14.46亿增至37.17亿元,净利润从1.55亿元增至2.48亿元。
业绩高光时刻是在2017年-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15.86亿和15.87亿元,营收表现最好的是2020年,这一年营收达53.77亿,此后开始震荡式下滑。
图源:罐头图库
接棒董事长一职的崔建涛,出身于当地的中国银行系统,此前曾任中国银行廊坊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而市场上关于其过往的任职经历详细信息也相对较少。崔建涛出任中国银行廊坊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的任职资格正式获批的时间是在2020年9月份,从正式担任中行廊坊分行行长再到如今平担任廊坊银行董事长,崔建涛在该分行履职时间已有超四年。
崔建涛曾公开表示,未来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银行稳健运营。他还强调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另外还会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一大股东易主,新任董事长上任,新人新气象,这家银行如何尽快走出业绩下滑阴霾,继续优化资产质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