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斯克在接受美国主流财经媒体CNBC的专访时,突然聊起了中国。
对于记者的一些问题,马斯克的回答让人很意外。
在其中一段视频中,马斯克对CNBC的记者表示,中国拥有强大的发电能力,不仅建设了大批的发电站,而且还会建设更多。
他打比方说,中国的发电量就好比飞出地球轨道的火箭一样迅猛,但美国在这方面则几乎没有变化。
“到了今年年底,中国的发电量,将达到美国的大约2.5倍,而且还在朝着3到4倍的目标前进。”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非常认真。
要知道,这可不是啥“轻描淡写”的数据,而是一个科技巨头对未来全球科技格局的底层判断。
马斯克没有回避现实,他看清楚了,也说出来了。
很多人不理解,马斯克怎么突然讲起“发电”了?他不是卖电动车、搞AI的吗,怎么不讲销量、讲芯片、讲算力,反而大谈“电力”?
你别急,这事儿可比你想的深得多。
马斯克一向不是个表面功夫的人。他说话是有指向的,尤其是在这种受访场合。你看他表面谈发电,实际上说的是AI时代的底层竞争,已经从算法比拼、产品体验,悄悄转向了基础资源的掌控——尤其是电力。
大多数人可能还停留在“AI靠算力”这个理解上,但马斯克看到的是下一步:算力靠电力。没电,一切模型都是空谈;没电,训练再多参数也白搭。
而中国现在的电力建设速度,已经是“脱轨级”的。
“中国的发电量,就像火箭一样冲出了地球轨道。”
马斯克说这句话不是在吹牛逼,他非常明白,中国的基础设施能力,在为未来的AI大潮打地基。
CNBC的记者直接听懵了啊,目瞪口呆,但马斯克知道,这是他必须讲出来的真相。
因为他太明白一个基本逻辑了:下一轮科技革命,是一场“能源+算法”的战争。
别再以为电只是家里用电、工厂用电那么简单。AI模型的训练,每一步都非常烧电。
你觉得那些牛逼哄哄的AI模型是怎么炼成的?不是靠几百个聪明脑袋碰撞灵感,而是靠无数张显卡、海量电力支撑下的一次次算法磨练。
这背后,支撑它运转的是:数据中心、超算集群、电力调度、冷却系统,而这些,全都逃不出一个字:电。
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个层面,把“电”做成了一个系统工程。
你看西部水电站源源不断,三峡、金沙江……
内蒙古、宁夏的风电光伏开足马力;
东部高负荷地区,核电也在加速布局;
数据中心、高压输电、新能源车、AI训练中心,全都拉通起来形成闭环。
马斯克说,中国在这方面早就不是在“追”了,而是在“带”。
这就是他真正佩服的地方。
当然,这次采访中,马斯克说的还不止是“电”。
他说了一句话,才是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
“我非常钦佩中国的一点是,中国有太多聪明、有天赋,而且非常勤奋的人。”
这句话你仔细听,不是那种客套式赞美。他没有说中国市场大、机会多,而是直指核心——人。
聪明、有天赋、还努力,这三点凑齐,等于什么?
等于你可以复制一切奇迹。
这才是马斯克真正焦虑的地方。
你看,美国当下的问题是什么?年轻人“躺平”、高校分裂、创新低迷、人才外流……科技公司想招个顶级工程师,都要花高薪抢。
而中国是什么?985、211毕业生卷得飞起,00后凌晨还在调模型、写代码、烧服务器、调算法。
马斯克眼里看到的中国,是一个“沉默发力”的中国,是一个在人才和勤奋度上已经构建起竞争优势的中国。
说到这儿,CNBC的记者突然插了个话,问马斯克怎么看中国的比亚迪。
结果马斯克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
“我不会太关注竞争对手,我只关注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尽可能完美。”
很多人以为他是在“凡尔赛”,但其实不然。
他这句话,是对当前全球市场态势的“战略回避”。
不是怕比亚迪,而是知道中国真正的厉害,不只是某一个车企,而是一个整体生态的崛起。
比亚迪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人惊讶的是中国背后那条庞大而稳定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人才体系,以及源源不断的政策与资源协同能力。
这个生态,让任何一个外国企业家都得正视。
所以马斯克才说:“我只能尽力把我的产品做好。”
说白了,他能做的,只有守住创新的那一口气。
很多人把这段采访当成马斯克在“表扬中国”,其实这理解太浅了。
马斯克是在发出一个明确而焦急的信号:
“美国,你该警醒了。”
过去几十年,美国靠创新吃饭,靠科技引领。但现在,中国渐渐超过你了。
从新能源车,到AI大模型,从芯片替代,到算力调度,从5G通信,到高效绿色发电,中国一环一环地拼接,正在构建一个新式工业强国的骨架。
马斯克作为全球少有的“全领域科技通才”,他当然看得出来,他说这些话,其实是在提醒美国。
中国,终究还是暴露了。但暴露的不是弱点,而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