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闲着没事,坐在外面喝茶,就不讲公司随便闲聊一下。
《此处删除一段》
这让我想起墨家的逻辑,墨家之所以快速风靡一时,是因为墨子的理念“听起来”很有道理,他认为只要所有人都是相爱的,那就天下都幸福了。
这个说法当然没错,都相亲相爱了,当然天下人都是一家人。
而墨家之所以又快速没落,很简单,因为做不到嘛,有人不是反驳嘛,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好比胳膊下面夹着泰山奔跑。
所以墨子那个“兼相爱,别相恶”理念,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逻辑也有问题,他认为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兼相爱,第二个别相恶,这当然不对嘛,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很多人肯定会跳出来说:
“我可以不相爱,也不相恶啊,我为什么一定要去爱别人?为什么一定要去憎恨别人?我只爱自己行不行?再说我又爱又恨行不行?”
当然可以嘛,墨子认为这就是病态,其实这是人性,也是社会现实。
墨子身上有侠士之风,言行都是霸气外露,这一点跟孟子其实挺像的,孟子非常刚烈仗义,孔子我们都知道,温文儒雅。
我们去读《论语》,会感觉非常平和,温良恭俭让都齐全了,而且孔子上课是有伴奏的,反正根据论语的说法,很多时候孔子讲课,旁边都有学生在鼓瑟。
我们去读《孟子》,会感觉非常霸气,孟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能把天下治理好的,除了我孟子没有第二个人,原话是这样的: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我们去读《墨子》,会感觉非常烧脑,因为里面记载了很多辩论的故事,重点是真实性有很大的争议。
比如有次墨子和巫马子的辩论,巫马子是儒家学者,身份不详,他的理念是人应该“损人利己”。
很多学者就在质疑,这样的话不可能出自儒家之口,但确实记载在《墨子》里面,墨子对巫马子说,那你完了。
你这种理念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别人赞同,另一种是被人反对。
如果赞同这个理念的人,第一个就要弄你,因为你巫马子对那些人来说,就是别人。
如果不赞同这个理念的人,也要弄你,因为你这种言论很危险啊。
所部不管天下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弄你,你不就是完了。
你看墨子的逻辑性非常强,而且很难反驳,但是有没有总觉得怪怪的?
觉得怪怪的就对了,墨子很多逻辑都会有怪怪的感觉,孟子就亲口说过一句话,说墨子是“动物”。
“动物”打个引号,原话是骂人的,拼音是“qin shou”。
墨子认为不应该损人利己,应该舍己为人,应该爱所有人都跟爱自己一样,而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最大的不同就是“仁爱”是分等级的,是有区别的,“兼爱”是没有等级的,是对所有人的爱没有区别的。
孔子的理念很简单,就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很严明,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做自己分内的事,恪守符合自己身份的礼仪,天下就太平了。
两家的这个理念了,没有字面看起来这么简单,背景和两家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很复杂的。
要知道孔子和墨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墨子是战国初期的人,我们经常把“春秋战国”连起来说,其实两个时代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我这个手机打字不方便,今天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还是墨子也罢,结果是都失败了,在官场他们都是失意的,当时的管理层,都不接受他们的理念。
就比如孔子,《史记・孔子世家》里有人对孔子的说法是三个字:“丧家狗”。
孔子听了之后,说:“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你看孔子自己都承认,说明孔子周游列国,很不顺利,很狼狈,很不招待见。
当然不要误解了“丧家狗”,这不是故意人身攻击,纯粹是人家看到孔子狼狈的样子,实话实说而已。
孔子一辈子都想当官,也大半辈子都在求官,好不容易做了三次官,都是不欢而散。
一直到孔子68岁,回到鲁国后,鲁哀公依然没有采纳孔子的建议,所以从此对做官绝望了,专心著书当老师。
这个时候离他去世只有短短5年时间,他73岁去世,也有说74岁的,算法不同。
不过虽然他们的理念没能被采纳,但有句话说得好,换一种活法,就是另一种人生,孔子当老师,不就成为了至圣先师嘛。
我们看待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不要觉得就自己的角度就是对的,就是最合理的。
就比如我们看待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的角度就太多了,而且不同的时间段,可能角度还会不一样。
我就从来不会说,我讲的就是对的,我在专栏讲了那么多观点,还有对具体公司的看法,包括我的交易操作记录,我每次都是说只能当参考讨论是吧。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前阵子更新了专栏的《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的估值,当时说会加入港股公司,因为平时有很多朋友找我讨论港股,并且要求加入港股公司。
现在加入了港股公司的新表格,已经上传了,但是我不想表格公司太多,所以去掉了一部分A股公司,会在专栏说明。
百家争鸣时代,各学派都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推给当时的高层,希望能社会带来幸福安宁。
现在自媒体时代,黑猫也是把我的思考和理念推给读者朋友,希望大家都能在资本市场赚到钱。
当然我这么个平凡的俗人,肯定不能和那些大师先贤相提并论,我也没有思想著作,只有思考结果供参考讨论。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把港股纳入进来,其实我自己一直都持有港股,是我觉得未来几年,可能“A+H”更适合投资者,具体原因以后再单独详细讲。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