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半导体行业又一重磅重组案例出炉。
5月25日晚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中科曙光(603019.SH)与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光信息(688041.SH)双双发布公告,两家公司拟进行战略重组。
根据公告,二者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6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该交易将成为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交易。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若相关工作顺利推进,将实现产业链相互补充,进一步促进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对信息产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协同效应明显
中科曙光作为国内信息产业的头部企业,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海光信息则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
同为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两家公司的重组符合产业整合的方向。据悉,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进行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全面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将增强海光信息高端芯片与计算系统间的技术和应用协同,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记者获悉,双方将在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资源等方面叠加发力,聚集核心优势力量共同投入到高端芯片及解决方案研发,以更有竞争力的一体化技术方案提升产品与服务,对塑造主流通用的生态体系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合并,不仅是两家企业资源的叠加整合,也是我国算力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的有益尝试。通过技术互补、产业链协同、市场资源复用,形成规模效应,有望推动公司快速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
政策包容性持续增强
吸收合并是本轮并购重组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之一。新“国九条”首先指出,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后“科创板八条”明确,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并购六条”进一步细化提出,鼓励引导头部上市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完善股份锁定期等政策规定,支持非同一控制下上市公司之间的同行业、上下游吸收合并,以及同一控制下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
5月16日,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明确了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并正式建立简易审核程序,将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作为适用情形之一,进一步释放吸收合并交易潜力。
在政策暖风下,越来越多的科创板公司开始创新探索用足用好并购重组政策,实现外延式高质量发展。一大批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具有产业整合逻辑的上市公司之间并购重组案例已在科创板渐次落地。
例如,科创板首单“A收H”重大资产重组——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2024年11月,科创板上市公司亚信安全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亚信科技实施完毕,成为2024年以来境内网络安全行业交易规模位居前列的收购项目,同时也是收购大股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上市公司的代表性交易。
科创板首单“A吃H”私有化港股上市公司——美埃科技收购捷芯隆。2024年10月,科创板上市公司美埃科技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加并购贷款方式,收购港股上市公司捷芯隆并将其私有化退市。
据统计,“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已新发布并购交易102单,已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超过260亿元。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40单并购交易,其中14单为发行股份或可转债购买资产,5单为现金重大重组。拉长时间维度看,“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推出的现金重大收购及发股类交易,已远远超过2019至2023年5年单数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