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丨
撰文丨学研
前段时间,车圈上演了“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戏码,各车企明里暗里都在阴阳怪气地针对比亚迪,谁知道真正的“车圈恒大”原来还躲在后面。
它既不是国内的传统车企业,更不是新势力,而是曾经日系三强里的日产。
PART.01
供应商的钱,到期给不了
在“车圈恒大”的定义里,有一项指标很明确,那就是压榨供应商应付款用于自身发展。对此,国内相关部门出台了车企支付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的规定,降低产业暴雷风险。
然而,不仅是在国内,国外的车企也被迫踩到了这颗雷。
据路透社报道,日产内部流出的文件显示,日产要求欧洲供应商同意其延期支付货款,将原定6月应支付的款项拖欠至8月15日,部分款项甚至要推迟到9月份。
图源:微博
日产不仅拖欠供应商款项,甚至要求欧洲供应商“二选一”:要么延期收款,多拿利息;要么现在拿钱,但钱是银行垫付的,日产未来再还银行。
表面上看,日产给的两个方案还不错,无论如何供应商好像都不会亏。可实际上,供应商无论选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
选方案一,供应商要承担日产未来能否还钱的风险。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车企也曾出现过,例如今年哪吒汽车的供应商欠款事件,许多供应商的款项至今仍未收回。
选方案二,钱能快速到手,但银行垫付意味着日产现金流紧张,甚至有可能成为压倒日产的最后一根稻草。日产倒了,供应商没了合作对象。日产撑过去了,供应商在它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可能影响未来的长期合作。
还有一层,银行垫付不是做慈善,需要供应商配合将日产的应付款质押给银行,需要配合提交不少资料和办理手续。这里面会不会藏着坑,还很难说。
PART.02
裁员关厂,每天亏一亿
不管怎么选,两条路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日产已经掏不出钱给供应商了。
事实上,这已经是日产今年第二次要求延期付款了。上个财年结束时,日产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只是当时未被曝光,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日产的供应商货款问题由来已久,去年3月就因非法扣除36家供应商的部分款项被调查,合计涉案金额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被查后,日产全额退还了非法扣除的款项。
2024财年,日产的净营收、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几个关键的经营性数据,全线下降,最惊人的是净利润,同比下降高达93.5%。
更糟糕的是,日产账上还有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8亿元)的债务即将到期,已被三大评级机构评定为“垃圾”(junk)级别。
6月24日,日产在股东大会上透露,预计4-6月营业亏损为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3亿元,也就是1天亏1.1亿元。据爆料,虽然日产现金及等价物还有2万多亿日元,但如今自由现金流已经变成负数,最多只能支撑未来的12到14个月。
如今的日产极度缺钱,有报道援引日产员工消息,日产各部门都在追求增强自由现金流,这是“自上而下的指示”。这也是导致拖欠货款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苦一苦供应商,本季度自由现金流就能增加。
除了在供应商身上动刀,日产还把心思放到了自家工厂和员工上。
今年4月,新CEO伊万·埃斯皮诺萨临危上任,立马进行大刀阔斧的自救:全球裁员2万人,约占总人数的15%;全球的17家工厂,关闭7家,电池工厂建设计划终止。
日产预计这些举措将削减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8.5亿元)成本。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挽回恶化的财务状况。
可惜,日产的自救改革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远远不够,仍需要为此前押错注买单。
美国和中国是日产最重要的两大市场,销量合计占比超5成,而日产在混动和纯电的判断失误,令它在美国打不过日系混动同行,在中国打不过国产新能源。
日产曾经也有过辉煌,在华销量甚至一度超过丰田,轩逸和奇骏都是当年细分市场的统治者,性价比十足。可因为转型不及时,被比亚迪秦PLUS和宋PLUS等一众国产新能源竞品给打趴下了,现在只剩下轩逸和逍客两款车型支撑销量。日产去年销量仅69万台,与巅峰期的156万台相差甚远。
今年推出的东风日产N7算是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纯电车型,不仅18天大定过万台,还在纯电动中大型车中力压比亚迪汉进入前三名。但与那些“大定破万,按秒计算”的国产新能源车型相比,还算不上什么。
图源:微博
才刚有点成绩,看到小米YU7的大定奇迹,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大骂米粉愚忠,一番拉踩成功给自己和日产招黑。
不得不说,日系车企有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江湖地位,可这也成了他们转型的拖累:燃油车卖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型做电车?
殊不知这是温水煮青蛙,日产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败退已经充分证明,老本不能吃一辈子,
N7的销量表现令东风日产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在地狱难度的中国汽车市场,哪怕有再多爆款,也没有任何一个车企敢说自己永远不会出问题,或许是下一款车,或许是某场事故,某次舆论,就能让车企从KTV直奔ICU。
日产在今年初也曾想和本田合并,打造全球第三大车企来自救。只可惜后者嫌弃它债务缠身,最终合作告破。再加上美国加征关税,这家曾经在世界上意气风发的日本车企,更加迷茫了。
如今,一款N7只能给日产争取喘口气的时间,如果接下来没法重整资金链,吸引新资本注资,或许它会是第一个倒下的日系车企。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