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率偏低是受服务消费影响吗?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在对43个国家和地区的2019年消费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整体消费率偏低,服务和商品消费都有待提高,并非商品消费高、服务消费低。
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9.3%=服务消费率21.1%+商品消费率18.2%,而43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消费率为55.2%=服务消费率28.4%+商品消费率26.8%。中国商品消费率比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低8.6个点,服务消费率比43国平均水平低7.3个点,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服务消费比重真的低吗?
“不低,跟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上的国家相比,中国服务消费比重是偏低的;但跟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下的国家相比,中国服务消费比重不低。”芦哲说。
从数据对比来看,把43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消费比重跟人均GDP结合来看,43个国家和地区里,有20个国家2019年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下,这些国家服务消费比重平均为46.4%;有23个国家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上,这些国家服务消费比重平均为56.3%。中国2019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服务消费比重53.8%,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大部分国家。
从结构比较来看,芦哲认为服务消费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第一,中国消费偏好更注重基础服务消费,呈现出“重教育不重娱乐、重买房不重租房”的特点,住房、医疗、教育等基础服务是中国服务消费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第二,中国服务消费价格偏低,典型的比如交通费用,服务价格低的好处是避免了“鲍莫尔病”,教育、医疗、交通等大量基础服务消费,对于低收入者也能负担;坏处是制约了服务消费比重的提高,服务消费额的比重受到价格限制,消费量的比重可能更高。鲍莫尔病的核心经济学结论是,生产率增长较快的部门(如制造业)会导致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如教育、医疗、艺术等服务业)成本持续上升,这种现象会降低整体经济增速,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趋近于零。中国部分服务价格较低,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对于具体的服务消费类别,国际比较结果则显示,按照消费支出的八大类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消费结构差别不大。八大类消费支出里,中国的结构大多跟国际水平比较一致,这说明各国消费者,无论面临怎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环境,消费需求大致是相似的。差别最大的是“其他用品与服务”,中国为2.4%,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10.6%。但这中差别更多来自于统计差别,差别比较大的一是个人护理的支出,另外一个是金融服务消费支出的差别。
在居住消费方面,中国折算租金和住房维修支出比重高、实际租金占比低。
第一,自有住房折算租金,2019年中国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消费比重为15.1%,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12.5%,其中美国12%、欧盟12.4%、日本16.2%。
第二,住房维修服务,中国比重为3.2%,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0.7%,其中欧盟27国为1.0%,美国日本缺少该项数据。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国毛坯房交付比例较高,硬装支出远高于国际水平,抬高了整体装修支出。
第三,尽管自有住房折算租金比重高于国际水平,但是中国实际房租占消费比重仅为1.1%,远低于国际平均3.7%。这是因为中国租房市场规模低于国际水平,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租房家庭占比只有21.1%,而美国、日本都在三分之一左右。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实际房租支出受到城镇人口数量影响较大,2023年后,随着新增城镇人口数量的回升,房租支出占比也在回升。
在文娱消费方面,中国文娱消费比重大幅低于其他国家,不仅是服务消费占比,商品消费比重也明显偏低。文娱商品消费包括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其他文娱用品两类,中国文娱耐用品消费占比0.7%,低于43个国家平均值1.7%;其他文娱用品0.8%,低于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值2.6%。服务消费方面,中国文娱服务比重仅为0.6%,低于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值3.4%。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旅游消费占比并不低,2019年中国旅游消费比重为1.2%,4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1.1%。”芦哲说。
(作者 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