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又有险资举牌上市公司。
7月3日,华菱钢铁(000932.SZ)发布公告称,信泰人寿通过传统账户保险责任准备金增持0.01%公司股份,均价为4.84元/股,价格合计334万元。
信泰人寿表示,其增持华菱钢铁是基于对公司前景的看好及其价值的认可,支持公司做强做优,并分享其未来发展的长期红利。自今年1月开始,信泰人寿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华菱钢铁,此次增持后,信泰人寿的持股比例已达到5%,触及举牌线。
此后两个交易日,华菱钢铁股价连续上涨。截至7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达到5.14元/股,总市值约为355亿元。
今年以来,险资对上市公司的举牌趋于频繁。公开信息显示,截至7月3日,年内险资共举牌上市公司19次,举牌次数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从行业角度来看,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于银行、环保、交通运输等行业,其中H股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年内共有8次。与其他行业相比,上述行业中的企业普遍具有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的特征,与险资长期限、稳健型的投资风格不谋而合。
此外,政策也是推动险资加速入市的原因之一。今年1月,监管部门出台了具体方案,对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进入A股的比例和稳定性提出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三年到五年周期的考核指标权重不低于60%。此外,金融监管总局也针对偿付能力进行了规则调整,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进一步为险资“松绑”。
对于信泰人寿而言,政策利好只是推动其举牌上市公司的因素之一。自2024年浙江国资入主以来,信泰人寿先后经历了两轮管理层“换血”,至今董事长、总经理之位仍悬而未决。值得注意的是,信泰人寿2023年和2024年年报目前还未披露。
多重因素交织之下,信泰人寿也在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押宝华菱钢铁正是其中之一。
信泰人寿举牌背后
信泰人寿成立于2007年,是浙江首家民营资本险企,由巨化控股、浙江永利实业等9家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但在成立之后,公司持续亏损,2007年至2014年累亏18亿元。信泰人寿的业绩状况也让昔日抱团的股东们暗生嫌隙。2013年,时任总裁郑秋根受到内部股东举报,最终因涉嫌违规挪用保险资金,被检察院批准逮捕。不久之后,原董事长马佳也被撤换。
2014年,信泰人寿的前三大股东浙江永利、北京九盛、浙江华升的大部分股权被质押给了包商银行,包商银行成为信泰人寿的实际控制者。2018年,邹平笙成为公司董事长。不过,本应帮助公司走出低迷业绩的邹平笙却将信泰人寿带入更大的危局之中。
随着明天系的暴雷,2020年信泰人寿再度迎来股权变更,天津大田供应链、远洋资本、景成新能源等7家公司成为其新股东。但在2024年,上述新进股东全部出现在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同年6月,邹平笙被撤销任职资格,并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2024年,信泰人寿易主浙江国资,物产中大成为公司新任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33%。股权结构的优化为信泰人寿带来了一线光明,但该公司此前依赖低费率销售爆款保险产品的经营方式,或将让公司持续背负压力。
据2023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信泰人寿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4.63亿元,此后7个季度再未披露业绩数据。从保险业务收入上看,公司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信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529.9亿元、227.4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1%、4.9%。
保险业务收入下滑,信泰人寿开始将目光投向投资业务。据同花顺iFind数据,在华菱钢铁外,信泰人寿还持有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恺英网络、北新建材、白云机场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其在浙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持股比例最高,分别为4.62%、4.70%。
不过,信泰人寿未来继续投注资本市场的空间可能有限。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1.78%。而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知,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00%但低于150%的险企,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20%。
截至今年6月末,信泰人寿权益类资产占一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9.07%,已接近监管红线。
为何选择华菱钢铁?
华菱钢铁的前身成立于1958年,1997年时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同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湖南省国资委。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湖南省国资委控制公司45.75%的股份。
身处钢铁行业,华菱钢铁向来分红慷慨。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6.91亿元,占年内净利润的33.99%,同比提升了2.7个百分点。此外公司还表示,2026年后,公司在环保领域的资本性开支预计将有所下降,分红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从股息率上来看,截至7月7日,华菱钢铁的股息率(TTM)仅约1.95%,与之相比国内银行业的股息率通常在3%以上,H股银行业的股息率还会更高。这意味着险企信泰人寿投资华菱钢铁,或存在更多考虑。
目前,华菱钢铁及其所在的钢铁行业呈现出又一次“困境反转”的征兆。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供需两端的波动、原料燃料价格的变动均会影响行业的业绩水平。2015年前后,钢铁行业整体低迷,华菱钢铁也陷入巨额亏损,一度筹划重组“保壳”。直到2017年供给侧改革以及高端化转型取得成效后,公司才恢复盈利。
2022年后,成本上升叠加地产行业转冷,让钢铁行业再度陷入低迷,华菱钢铁的业绩也持续下滑。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86.37亿元、1644.65亿元、1446.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9亿元、50.79亿元、20.32亿元。同时,华菱钢铁的股价也呈下跌趋势,2022年初至2024年底期间累计下跌18.20%。
到了今年,钢铁行业或再度迎来转机。华创证券研报显示,今年以来,主要原燃料价格持续回落,钢厂成本端降幅较为明显,为钢材利润提供一定保障。因此,钢厂盈利水平有所修复。
同时,“反内卷”成为国内政策关注重点之一。本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多重因素叠加,钢铁行业股价开始回暖。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为止的一个月期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指数累计上涨6.29%,远超同期沪深300的2.35%。华菱钢铁的股价同样大幅上涨,近一月涨幅达10.30%。
在此背景下,华菱钢铁开始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今年以来,公司已6次接待投资者调研。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同样出现了多家金融机构的身影。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信泰人寿、瑞众人寿以及中国人寿三家保险机构均位列公司前十大股东,建信金投、中证500ETF、华泰柏瑞富利A同样处于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
与2024年末时相比,今年重仓华菱钢铁的基金数量大幅提升。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共有73支基金重仓华菱钢铁,环比增长了92.11%。同期,上述基金的持股总市值达到14.35亿元,环比增幅达263.1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