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我要吃饭
悲剧又发生了。
8月1日,长沙一女子在小区被外墙脱落的水泥块砸中后脑勺,不幸身亡,大楼的交付时间只有十年。
就在两个月前,仅交付半年的深圳华发新城华苑外墙大片脱落,直接掉到小区门口;武汉百瑞景小区碎裂的墙砖砸穿低楼层的腰线......
很多人本以为,70年大产权足够让一套房子成为一辈子的家,但现实是,大量高层住宅在第一个十年就出现严重老化。
高层住宅,正在变成高空凶器?
为什么曾经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高层住宅,会如此脆弱?
第一,速度失控的“催熟式”开发。
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开发商高周转的模式下,为了赶工期、降成本,混凝土未达养护标准便被覆盖外墙,
水泥砂浆偷工减料,供水管道用廉价的合金阀门,电梯钢丝绳换成降规格的再生钢......
房价上涨的时候,大家还没那么在意,毕竟资产在升值。
这几年,赚钱变难,楼市持续低迷,这些问题就无法忍受了。
过去房价上涨时,很多人选择沉默。因为房子在升值,小问题可以“用钱解决”,或者“等以后换房”。
但现在,楼市进入调整期,资产缩水,居住品质就成了无法回避的硬伤。
第二,房子出了问题,没人出钱修。
维修基金启动需三分之二业主同意,
租户过半、产权分散的社区,平时开个会都难,更别说掏腰包筹钱动工了。
开发商甩锅物业,物业推诿业主,有的小区即使外墙面脱落,物业也是简单用3M胶带贴住,再加上了一个“请勿靠近”的提示牌。
深圳满京华金硕华府项目,外立面脱落补了掉,掉了补,钱花了,隐患还在,维修成了无底洞。
如果维修基金用完了要再收钱,5层老楼只需协调10户,33层高楼则需要说服264户。
有的业主认为,账目不清、先交的先吃亏,能拖一天是一天,无尽的推诿扯皮之后,还是住户自己承担代价。
如果一栋楼里有一家没出钱,那整个维修资金都可能无法支出。
第三,不仅修不动,更拆不起。
过去开发商愿意“拆低建高”,是因为利益驱动。
可如今,城市进入存量时代,土地红利消失,要平衡一栋30层住宅的拆迁成本,理论上需新建60层才能回本。
对业主,对开发商来说,高层住宅都是一笔赔本买卖,于是,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进入“失修—老化—空置—进一步失修”的死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最新的住宅项目规范规定,新建住宅限高26层、80米,措辞和范围比以往更严格,明确指出:
“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当建筑老化速度远超产权年限,当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刷新,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速度与质量、利润与安全的平衡。
毕竟,安全行走的权利,不该成为时代的奢侈品。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