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ECO氪体,原文标题:《一场普通的体育比赛,为何被费尽心思「包装」?》
体育赛事,迎来了「事件化」时代。
从NFL将「圣诞大战」单独天价售卖,到MLB在赛车道里建棒球场,体育联盟们正在疯狂地将比赛压缩成一个个充满故事、情感和符号的独立爆款「产品」,只为推销出更多门票。
这背后,一场关于观众的注意力争夺战,已悄然拉开序幕。
打造一场场座无虚席的比赛,是体育联盟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为了打破尘封71年的常规赛上座纪录,MLB把棒球场搬上了NASCAR的经典赛道——布里斯托尔赛车场(Bristol Motor Speedway),工程花费了近1.7万吨碎石、340吨粘土、12.4万平方英尺的合成草皮,更有上百名工作人员的日夜奋战。
最终,这场花费数百万美元打造的「赛道经典赛」也不负众望——一共卖出了9.1万张门票,创下了MLB历史单场比赛观众人数的新纪录,该比赛在FOX电视台上的实时收视高峰达240万人。
把球赛搬出棒球场来进行,MLB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
2021年和2022年,MLB以经典棒球电影《Field of Dreams》为灵感,在爱荷华州玉米地里搭建起球场,选手们身着复古球衣,从玉米地中登场,把一场普通的常规赛变成了电影与现实融合的「梦幻大战」。仅2021年的收视率就接近600万人次,成为近16年来MLB最受关注的常规赛。
除了不同寻常的场地之外,围绕节假日设置特别比赛,也是体育联盟的惯常打法。
1934年NFL的底特律雄狮队开始在感恩节固定举办比赛,而后演变为整个联赛的感恩节传统,NBA也从1947年开始举办「圣诞大战」。渐渐地,假期里观看体育比赛也成为了美国家庭的一项传统。
实际上,国内联赛也在积极借鉴这一做法,近几年CBA就在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前后安排重磅对阵,以一场篮球盛会庆祝传统节日,构建了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
光有比赛还不够,联盟们还善于给普通赛事赋予「纪念日」的特别内涵。
例如每年4月15日,MLB的球员都会穿上42号球衣参赛,以致敬打破种族隔离的棒球先驱Jackie Robinson;NBA则会在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安排明星球队对阵,并在黄金时段全国转播,用一场篮球比赛盛宴纪念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纪念日当天的比赛,不仅会被球迷广泛讨论,更会登上社会、政治新闻版面,帮助体育联盟强化品牌形象,拓展市场。
为了抢占更多区域以及年轻人的关注度,借助明星做跨界引流,也成为提高赛事话题度的常用策略。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每年给NFL带来上亿观众和海量赞助的「超级碗」中场秀,而重视开球文化的棒球运动同样深谙此道,将赛前的小小仪式利用到极致——MLB跨界邀请孙兴慜开球,成功吸引大批足球迷走进棒球场观赛,而KBO(韩国职业棒球联赛)将开球仪式打造成K-POP偶像秀场,推动比赛内容在韩流粉丝的圈层里广泛传播。
这一趋势也延伸到足球运动中——世俱杯和世界杯相继引入中场秀,给比赛增添娱乐性与观赏性的同时,也让足球屡次「破圈」,将影响力扩大至更多领域。
无论是打破常规的场地选择,还是携手明星吸引跨界流量,体育联盟都指向一个目标——扩充单场赛事的内涵,使其能承载更多的内容、情感、流行符号甚至社会议题,最终成为一个值得去看、去讨论,甚至是被记住的「事件」。
去争夺观众有限的注意力,是体育联盟不断加大资金与精力投入、推行卖座策略的核心动因。
比赛,永远是体育联盟最具吸引力的招牌。
电视媒体传播时代,体育联盟遵循把一个赛季打造成完整的「连载剧」的叙事手法,每一场比赛都是在为争夺冠军而铺垫,球星在比赛中的成长、一场关键战的胜负,则是球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伏笔。
这种叙事方式,吸引了最早一批热爱体育的受众,并支持了体育联盟的商业模式的长久运转。
但时代在改变,也给体育联盟带来了棘手的难题——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主导的今天,观众已经不愿意一场不落地「追更」比赛了。
MLB部分球队的比赛看台上有大量空座
以MLB例,一年之中,30支球队每支都要比162场,仅是常规赛季的跨度就超过半年,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比赛,每场比赛又长达两三个小时,再狂热的粉丝也很难全程观看,更不用说那些想要入门赛事的新观众们。
于是,将漫长庞杂的整季赛事拆解为独立的单元,争夺观众有限的注意力,成为破局的关键。
就像1000多集的《名侦探柯南》连载30多年,一直能吸引新粉丝「入坑」,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单元剧模式——观众只需要了解大致的世界观设定和主要角色,就可以跳跃观看符合自己口味的剧集,即使半途加入,也不用担心跟不上剧情。
新观众的入门门槛大大降低,作品人气也因此长盛不衰。体育赛事的「事件化」运营,也是同样的思路。
被「事件化」的比赛,不仅看点密集、叙事完整,还自带话题度和传播属性,更容易被切割为短视频在社媒上二次传播——这恰好就是体育联盟扩大受众群体的理想方式。
Youtube上关于NFL圣诞大战的短视频获得上万播放量
更关键的是,通过事件化,体育联盟也成功地将赛季中一场不那么亮眼的比赛,包装成了更受关注、商业价值飙升的「人气产品」。
联盟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回到商业增长上来。
无论是过去打造赛季的宏大叙事,还是将单场比赛包装成独立爆点,本质上都是为了创造更多可定价、可分销的内容产品,从而将转播权卖得更贵、更广,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既然提起了转播权,就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播放赛事的媒体平台。
放眼当下,Netflix、Amazon、Apple等流媒体平台与科技公司正强势入局,与传统平台在体育赛事的版权市场上展开激烈争夺。
2024年3月,Citi Research得出的美国体育版权细分图
然而,绝大多数核心赛事版权早已被瓜分殆尽,格局稳固。在这种背景下,体育赛事的「事件化」,无疑是版权市场新兴主力军们乐见其成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体育联盟主动将赛事内容拆分为可独立分销的单元,直接推动了版权布局的重构。
例如,MLB在与ESPN合约结束后,将「周五棒球夜」和「全垒打大赛」等焦点赛事从传统版权包中剥离,单独售卖;NFL将圣诞大战、巴西赛等单场赛事分别卖给多家平台。
这种「化整为零」的销售策略,显著降低了平台采买版权的内容门槛与成本压力——CBS和FOX花费20多亿美元才能买到NFL一年的转播权,Netflix花每年7500万美元的价格,就买下了连续三年的「圣诞大战」,也取得了出色的营销效果。
2024年NFL的圣诞日比赛美国观众人数达到6500万,创下纪录
图片和数据来源:Netflix、Nielsen
另一方面,体育比赛「事件化」提升了单场赛事的传播价值与话题浓度,能够助力平台打造差异化内容竞争力,打造超级IP,从而实现用户沉淀与长期增长。
TikTok在2021年直播了5场「X Games(冬季极限运动会)」,24小时内吸引170万人次观看,成功拓展了体育领域用户;NBC旗下的流媒体平台Peacock拿下NFL酋长队与海豚队的外卡赛的独家直播权,创下2300万流媒体观看纪录,一跃成为「事件级流量」运营的典范。
与此同时,体育联盟也能因此创造更多版权细分权益,例如NFL在全美最大购物节「黑色星期五」推出的特别比赛让Amazon豪掷1亿美元;为巴西市场打造的「巴西碗」也吸引了Youtube花费上亿美元购买版权。通过提高单场赛事的商业价值,NFL也朝2027年25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可以预见,给常规赛冠以「不普通」的头衔的做法,将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内容运营的新趋势。
早在2024年,MLB就开始为今年的「赛道经典赛」宣传造势
上一篇:毛利率七年“俯冲”60个百分点!常山药业中报亏损2909万元,二季度单季毛利率仅5%逼近红线|创新药观察 2022常山药业净利润 毛利率大幅下降原因
下一篇:6.3亿资金抢筹和而泰,机构狂买华丰科技(名单)丨龙虎榜 4.39亿资金抢筹华力创通 华丰科技3月19日龙虎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