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9月16日,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公告,宣布与具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达成战略融资协议,拟通过定向增发方式配售约47.36亿股,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合7亿美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协鑫科技本次融资用途之一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储备,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对此向记者表示,协鑫科技将积极推进多晶硅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支持光伏行业“反内卷”。
近期,在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推动下,一系列光伏“反内卷”措施逐步发力。而协鑫科技等头部企业正牵头推进多晶硅“收储”计划,积极践行“反内卷”行动。
上述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称:“双方将秉持协同发展与行业优化的共同目标,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该基金聚焦于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的过剩产能,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等方式,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终结行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缓解恶性‘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发展压力,构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记者注意到,随着“反内卷”逐步深化,多晶硅限价限产、能耗管控、收储并购等相关措施相继推出,多晶硅价格出现快速反弹,释放出供需格局走向改善的积极信号。
近日,《多晶硅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了现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以及新建或改、扩建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多晶硅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这意味着,不符合新标的产能有望退出市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现有多晶硅产能结构有序调整后,国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较2024年年底下降16.4%,与已建成的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随着能耗新标的严格执行,多晶硅供需格局将得到实质性改善。”硅业分会称。
协鑫科技在公告中提到,上述融资还将用于强化第二曲线。即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完成海外替代,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提升、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对硅烷需求放量,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以及显示面板对硅烷气品质的高要求的多重背景下,以硅烷气打造协鑫新增长极。
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多晶硅领域正在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上游硅烷气的市场需求量却快速提升。光伏电池技术升级、储能应用以及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领域对高品质硅烷气的需求持续增加,协鑫科技以此次融资为契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能够形成颗粒硅、硅烷气等多业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在行业‘反内卷’的关键时期储备资金,赢得先机。”
受光伏产业链供需错配影响,多晶硅领域仍普遍呈现亏损局面。财报显示,协鑫科技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7.35亿元,净亏损17.76亿元。同期,协鑫科技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为3.8亿元,同比增长325.8%。
如今,降本增效已成为多晶硅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提升利润的重要措施。截至2025年二季度,协鑫科技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已降至25.31元/公斤,较今年一季度降低6.5%。
外界对于协鑫科技率先实现扭亏为盈抱有期待。光大证券指出,在产业链价格走低背景下,协鑫科技2025年盈利阶段性承压,但随着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和产业链价格的企稳回升,看好该公司在硅料企业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并获得超额收益。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