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费龙头突遭ST
创始人
2025-09-28 18:46: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 (ID:hkguruclub),作者:远禾


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线下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今年,可谓是绝味食品的多事之秋。


今年年初,绝味鸭脖门店员工被发现违法使用伪造健康证明,被立案调查。


最近,绝味又被湖南省证监局发现,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9月22日绝味食品停牌,9月23日,绝味食品被实施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此后,绝味食品股价接连大跌,几次跌停。


作为曾经的“鸭脖茅”,疫情期间,绝味食品的股价曾在一年内飙涨3倍,市值达到650亿元。


但此后,绝味食品股价连续下跌,累计暴跌近90%,多次创下历史新低。



在这个卤味贵到越来越吃不起的时代,卤味龙头们,却混不下去了。


而这,也并不只是卤味行业的困境。


01


9月19日晚,复旦复华、思科瑞、绝味食品和创意信息4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因财务造假同日戴帽。


其中,绝味食品格外引人注目。


其他公司基本都是因为虚增利润而财务造假,而绝味食品却是虚减营收。


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这五年间,绝味食品合计隐瞒约7.23亿元营收。


至于虚减的营收到底流向何方,又有何目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能够发现的是,在虚减收入的五年里,绝味食品的营收增速大起大落。


2019年,绝味食品营收同比暴增18.4%,2020年增速减缓至仅2%,2021年又飙升24.1%,尽管有着疫情影响,但其经营稳定性仍旧承受质疑。



而在刚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年报中,绝味食品也交出了几乎是上市以来最差的业绩。


2025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仅为1.75亿元,同比暴跌40.71%。


而财报中,业绩下降的直接理由,就是销量下降。


具体业务上,占据绝味食品84.88%营收的卤制食品营收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卤制食品收入23.40亿元,同比减少16.67%,门店终端销售的鲜货类产品营收下滑19.15%,可见其业务上越来越重的压力。



同时,绝味的非核心业务供应链物流服务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9.81%,但仍旧难以对冲主业颓势。


而今,距离绝味食品董事长戴文军辞去上市医药公司市场部经理工作,转而投身卤味行业,刚好过去20年。


彼时,面临久久丫、煌上煌、周黑鸭等先发对手,戴文军表示,要在三年内做出上亿规模。


在那个卤味市场方兴未艾的年代,戴文军后来者居上,迅速达成万店目标,成为卤制品行业第一。


然而,自2023年年末绝味门店达到近1.6万家峰值之后,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绝味的门店已经锐减至10725家。



这也意味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绝味关闭了超过5000家门店,缩减幅度高达32.3%。


为了拉动业绩,今年上半年,绝味还花下重金营销,广告宣传费用达到9231万元。


然而,营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得绝味的销售费用率攀升1.1个百分点至10%,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门店大量关闭、业绩不如人意,而这几乎是整个卤味行业的缩影。


2025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总营收约为65亿元,同比下滑超10%,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同比下降超20%。


这或许意味着,过去行业飞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不再。


在卤味行业头部品牌营利双降、纷纷缩减门店之时,入局的新人却在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国卤味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22年共注册了约1.3万家卤味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2.9%,2023年卤味相关企业注册量约1.5万家。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卤味食品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到1.9万家。


这样的现象背后,实则是绝味这一类行业的症结所在,那就是门槛太低。


当消费者认为品牌门店的卤味价格太贵,且品牌食品的食品安全仍旧难以保障之时,消费者自然会去寻找更便宜的门店,越来越多小品牌甚至无品牌的门店崛起。


但问题还不仅于此。


02


疫情三年,不少线下门店无法开业,以线下为主的品牌纷纷转型线上。


如今疫情结束也已经近三年过去,不少消费行业逐渐恢复生机,但不少企业仍旧没有看到复苏的希望。


不论是曾经一年3倍的“鸭脖茅”们,还是被量贩零食冲击的零食巨头们,又或是陷入争议的高端餐饮店们,疫情至今大多跌跌不休。


三只松鼠自2020年5月涨至89元/股的高峰之后,一路下跌,至今已经跌去超70%;如今跌成“仙股”的呷哺呷哺,也一度在21年涨至26港元/股的高峰,几近脚踝斩...



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


这些企业所处行业并不一致,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依赖资本驱动、线下拓店,完成规模扩张。


不论是卤味,还是零食,又或是餐饮,消费者对于这些消费的需求在这几年间并没有减少,市场规模也仍在稳步增长。


但头部企业的规模基本均在达到某个天花板后,迅速下滑。


可见,绝味的现状,不过是通过线下拓店起家的品牌的一个缩影。


纵观当前消费市场,从零食到茶饮,从高端餐饮到熟食店,通过新开门店实现规模扩张似乎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标准路径。


然而,品牌们苦苦追求的“万店规模”不等于“万店盈利”。


这背后的逻辑是,门店迅速扩张、规模化运营,意味着行业的门槛并不算高。


这也就导致,品牌之间差异化程度低,无论是卤味、零食,还是大多数的餐饮企业,实际上都未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


门槛低导致入局者众多,行业竞争激烈,进而,也导致行业利润率微薄。


以三只松鼠为例,2025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净利率已经降至2.47%,相比去年年底,下降1.4个百分点。



净利率下滑的背后,是原料成本的价格上涨,但同样也说明了品牌议价能力较弱,在环境的变化中,相当被动。


其次,门店的迅速扩张需要资本推动。


在行业粗放增长期,资本大量流入,门店的迅速扩张成为可行。通过门店扩张,可以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


但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门店扩张的边际效益递减,太多门店就成为了负累,资本不再流入,增长,也就看到了尽头。


在这样的模式下,所谓价格太贵或者消费者的消费降级,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最后倒下的那张牌。


纵观如今的消费行业,依赖这样的增长模式的品牌,不胜枚举,如现在的新茶饮。


前两年,茶饮品牌纷纷宣布冲刺万店,谋求上市。资本的飞轮快速运转之下,如今,已经有不少茶饮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然而,在真正上市之后,茶饮品牌们的表现却各异。


这其中,除了规模差异,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企业是否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优势。


也是因此,蜜雪冰城在一众茶饮企业之中一枝独秀。


除了新茶饮,对于传统零食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的量贩零食店,也是如此。


如今,万辰集团股价已然翻了十倍,但在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背后,是2024年不到2%的净利率。



这样的模式,势必会走到尽头。


到那时,真正的比拼或许不在于门店和规模,而在于谁能先跳出现在的模式,开拓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03、结语


绝味的ST背后固然折射出一定的行业困境,但作为卤味行业的“一哥”,从投资角度来看,却并非再无机会。


股票带帽后,因合规要求,公募基金必须清仓ST股票,这种抛售往往会导致股价的非理性下跌,也是因此,绝味ST后接连大跌。


但从公司本身的经营来看,ST绝味并无太大问题。


绝味食品也表示,目前经营活动正常,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加强内控整改,后续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可申请撤销ST。


可以说,摘帽的预期相当明确。


目前,绝味投资了廖记棒棒鸡、卤江南、盛香亭、和府捞面等一众企业,如果绝味跌到足够低,仅仅这些投资就可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回报。


同行煌上煌、紫燕食品也早都止跌回升,回到了2023年的水平,因此,当ST绝味跌到一定程度之后,或许会创造短期的机会。


更不要说,长期以来ST绝味一直大额分红,2017年上市以来,ST绝味分红10次,近12个月股息率达到4.72%。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即便摘掉ST的帽子,绝味的基本面能否彻底改善?


目前,不论从营收、净利润,还是从市值上看,绝味都是无可辩驳的“卤味第一股”,但降幅越来越大的同时,周黑鸭及煌上煌正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煌上煌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通过提升直营比例,周黑鸭净利润更是逆势上涨228%,达到1.08亿元,与ST绝味的差距越来越小。


对于ST绝味来说,当行业第一的帽子被摘下,更大的危机才会到来。(全文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名创优品拟分拆TOP TOY港... 名创优品。视觉中国 资料图近日,名创优品(NYSE:MNSO,HKEX:9896)旗下潮玩品牌TOP...
一图尽览一键导航,佛山好房子地... 优质房源“一目了然”,供需对接“一键可达”。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高...
紫金黄金国际嘴盘叫价108港元... 上周五下午17:00后各券商陆续公布三只新股的中签结果,但详细信息要等明天暗盘交易结束后,晚上22点...
博时基金迎来新舵手! 博时新发... 资料图。博时基金迎来新舵手!吴楠博时基金“换帅”一事似将尘埃落定。据多方媒体报道,执掌博时基金十余年...
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8月单票... 【快递业“反内卷”涨价潮席卷全国,上市企业单票收入提升】上周末,上海电商商家收到多家快递公司涨价通知...
为全球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境外游客想要退税,企业想要出海支持,人才想要政策咨询……不同群体的各项需求,在上海将有一个全新载体能...
国家铁路局:统筹长短途旅客需求...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28日,国新办就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
原创 美... 美国中西部大豆滞销危机:农民面临卖粮难困境 眼下正值美国中西部大豆丰收的黄金季节,广袤的农田里金浪翻...
心绞痛到心梗,冠心病已成首要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2025年的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世界卫生组织(WHO)2...
多瑞医药筹划控制权变更:上半年... 9月28日,多瑞医药(301075.SZ)披露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显示,公司于9月...
助贷新规前多家消金公司晒合作方... 《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
“减肥药概念股”博瑞医药拟港股... 又有A股上市药企准备冲刺港股上市。9月26日晚间,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博瑞医药,688...
永泰能源以“光储融合”促进矿山... 本报记者 王僖 近日,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离谱!上市公司董事长被逮捕后减... 9月17日,上市公司亚钾国际(000893.SZ)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公司股份的预披...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谈个人... 两个月前,投资圈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出售了在桥水联合基金的剩余股份,并退出了...
曾创下2400亿发行天量的明星... 财联社9月28日讯(记者 闫军)百亿基金经理变动依然吸引着市场的目光。 9月27日,易方达发布了两位...
当“娃小宗”遭遇“沪小娃”,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编辑:陈柯名杜恒峰,作者:每经评论员综合...
国寿集团副总裁林朝晖兼任广发银... 广发银行党委书记调整。9月28日下午,广发银行召开干部会议,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V观财报|金海通:旭诺投资拟减... 【V观财报|金海通:旭诺投资拟减持不超过3%】金海通公告,旭诺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
V观财报|联合精密控股股东、实... 【V观财报|联合精密控股股东、实控人拟减持不超3%】联合精密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
新光光电:董事长康为民被实施留... 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为民 资料图9月28日,新光光电(688011.SH)公告称,...
00后的第一个AI硬件,藏着京...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超级蓝海。麦肯锡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通用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
圣邦微电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8日,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小熊电器又“炸”了 小熊电器又... 业绩可以下滑,质量能否“在线”?作者 | 赵栀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据媒体报道,有济南网友王女士(...
携带地贫基因被解聘,体检“国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陈碧福建厦门一位幼儿园女教师,...
摩尔线程IPO只差临门一脚,哪... 被称为“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从提交IPO申请到...
苏超上演“生死战”!多地作出新... 9月27日晚,苏超常规赛最后一轮,淮安队0:0战平徐州队,比赛结束后,球员们将主教练董松抛起庆祝。国...
辣个男人要在,得多欢乐... ... 9.24一周年,拉了一遍数据,心中百感交集。1、时也,运也,命运在全市场规模超过5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
减持华西证券,计划套现2亿!剑... 持股多年,剑南春突然大规模减持华西证券(002926.SZ)股份,原因何在?近日,华西证券发布《关于...
拟收购味滋美过半股权引关注,涪...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9月28日,记者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外界对于涪陵榨菜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