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明天系”旗下保险公司天安财险发布《关于2015年资本补充债券无法按期兑付的公告》显示,该公司一笔53亿元资本补充债“15天安财险”在当日到期,因偿付能力不足,预计无法还本付息。
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出现了首例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违约事件。
同时,天安财险表示,已与债券持有人开展积极沟通,并将在风险处置工作中对本期债券统筹安排处理。
“15天安财险”债券于2015年9月20日发行,期限为10年。该债券前5年票面利率为5.97%,后5年利率跳升至6.97%。
在2020年9月,天安财险决定不行使赎回选择权,并称公司正在开展资产清核工作,本期债券计息挂账。
这一决定与2020年7月天安财险等9家“明天系”金融机构被接管的事件紧密相连。作为曾经“明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财险的命运从此改变。
天安财险的违约并非突发事件,而是早有征兆。
早在2020年,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就将天安财险的主体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当时该机构指出,天安财险优质资产持续消耗,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弱化。
2019年前三季度,天安财险净利润亏损29.2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为缓解流动性压力,天安财险多次抛售兴业银行股权,到2019年8月,已不再持有兴业银行股份。这意味着该公司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优质资产和收入来源。
2024年,新成立的申能财险受让了天安财险的保险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及保险业务。
然而,“15天安财险”债券并未包含在此次资产转让范围内。
这一安排意味着,申能财险不需要承担此次53亿元债务的兑付责任,债务仍然由天安财险自身承担。
这样的安排虽然保障了保险业务的持续稳定,但也使得债券持有人的追索权被局限在已经陷入困境的天安财险体内。
天安财险的53亿债券违约事件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警示标记。
然而,天安财险只是开始,未必是终结。
除天安财险外,天安人寿还有一笔规模2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15天安人寿” 将在2025年12月25日到期,该笔债券在发行第五年同样选择了不行使赎回权。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在2025年6月因多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吊销了天安人寿的业务许可证。
天安人寿20亿元资本补充债今年12月到期,又将成为观察保险业风险化解进程的下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