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多日之后,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运营权的事情有了新的动静。
根据《华尔街日报》披露,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和公司为了绕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竟然打起了“拆分交易”的小算盘,试图把手中重要的海外港口资产分批卖出去。
【长和公司为绕过反恐段监管准备“拆分交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长和集团计划出售的港口项目有43个,为了避免中国对其发起的反垄断审查,长和将交易分成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笔交易:把41个相对“不敏感”的港口出售给意大利航运巨头——阿彭提家族。
第二笔交易:把真正敏感的——巴拿马运河旁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的运营权,卖给美国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集团。
简单来说,李嘉诚这步棋就是想,先把简单的资产套现,剩下棘手的慢慢谈,或者单独处理。这种操作,在商业上叫做“切割风险”,但在政治上,尤其是在牵涉到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却是明显的“规避监管”,甚至带有一定“出卖利益”的嫌疑。
更何况,这次的买家之一是贝莱德集团——美国资本界的“白宫亲戚”,背后关系极其敏感。把巴拿马这种战略要地的港口经营权卖给美国人,岂是简单的商业交易那么简单?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两个港口吗?为什么这么敏感?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黄金命脉”,每年全球贸易总量大约有6%至8%要通过这条运河。如果中国能在巴拿马运河掌握一定的港口资源,就意味着在全球物流链条中拥有关键节点的发言权,尤其在中美博弈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这种“海外根据地”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而一旦这两个港口落到美国资本手中,美国不仅能加强对全球航运的控制力,还能在潜在冲突中切断中国海上生命线。涉及这样重大的国家利益问题,岂能任由李嘉诚家族企业凭一己之私操作?
对于李嘉诚旗下企业这种明知故犯的交易,中方毫不含糊地给出了回应。
【中方对长和港口意图绕过监管一事发出警告】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表示:“将持续高度关注相关交易,并对其依法进行审查“。同时市监局发言人还警告称”交易各方不得通过任何方式逃避审查,在没有取得相应的批准之前,不得有所行动,否则将面临法律惩罚。”
其中“不得逃避”四个字,字字千钧,堪称直指李嘉诚家族企业的软肋。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行政表态,更是一次有力的警告,透露出极为明确的信号:
首先,中方已经彻底识破了李嘉诚旗下企业所谓“交易拆分”的小动作,明确表示不会因为交易形式上的变化而放松审查力度。无论是整体出售还是分批转让,只要涉及重大敏感资产,都会依法从严把关,绝不给任何人打擦边球的机会。
其次,中方进一步划出红线,即无论交易如何包装、如何精心切割,只要核心资产关联国家安全,尤其是像巴拿马运河这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节点,必须全部纳入最严格的监管体系,一视同仁,绝不因企业背景或交易方不同而放松警惕。
最后,中方也亮明了态度,一旦发现交易各方存在未获批准擅自推进、变相规避监管等行为,将依法依规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这不仅是对长和集团的警告,也是向所有国内外资本释放的强烈信号:中国在涉及国家安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会有任何妥协和退让的空间。
显而易见,李嘉诚旗下的长和企业想靠“耍小聪明”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
【巴拿马港口交易一事仍存在许多变数】
实际上,李嘉诚家族近年来在资本运作上屡屡引发争议,尤其在香港社会局势复杂、国际格局动荡的大背景下,李嘉诚家族的诸多举动被外界质疑为“抽身跑路”、“断臂求生”。
此次试图将港口经营权卖给美国资本,无非是想在当前全球经济动荡期提前套现,减少风险。但问题在于,商业利益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特别是对于像巴拿马运河这样的战略资源,中国必然有红线,必须敢于亮剑。李嘉诚旗下企业一味强调所谓“市场化”,实际上是在政治上玩火,严重挑战了中方的底线。
这次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资本无论多么庞大,无论历史多么悠久,一旦触及国家核心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大局。
企业可以做生意,但不能做出卖国家战略利益的生意。面对涉及重大利益的海外资产交易,中方展现出了坚定、理性且有力的监管态度,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和底气。
不难预见,在此次港口交易之后,中国对类似敏感资产转让的审查只会更加严格,防止任何形式的“曲线卖国”。对于那些还幻想能靠“小动作”规避审查的资本巨头来说,最好趁早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