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写信的人是“双星名人”创始人汪海,他宣称被亲孙子“软禁逼宫”2小时,儿子、儿媳还带人砸办公室、抢档案、抢公章……剧情十分抓马,汪老爷子还形容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逼宫。”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逍遥
· ··
最近,一封家族内斗的“战斗檄文”在网上流传的沸沸扬扬。
据说写信的人是“双星名人”创始人汪海,他宣称被亲孙子“软禁逼宫”2小时,儿子、儿媳还带人砸办公室、抢档案、抢公章……剧情十分抓马,汪老爷子还形容这种行为:
“实际上就是逼宫。”
正当网友觉得有戏可看的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多家媒体联系双星名人集团招商部以及关联企业,得到的答案是“不清楚”或“不知道”。就连“当事人”, 汪海儿媳徐英在面对媒体时,也仅说了一句:“不知道是不是总裁发的,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84岁的“青岛鞋王”,在本应儿孙承欢膝下的年纪,传出反目成仇的“剧情”,事情闹腾这么大也不着急“辟谣”,到底咋回事啊?
1.
/被儿媳一家抢公章夺权,
都是因为84岁“鞋王”不愿意放权? /
先来捋一捋网上流传的这封“战斗檄文”。
4月11日下午,汪老爷子正在29楼的家里休息锻炼,没成想被亲孙子汪子栋堵在了家里,还二话不说拔了电话线,直接上演现实版“软禁逼宫”。
好不容易被“解救”出来了,结果老爷子一到办公室,直接血压飙升、眼前一黑。
原来,当天下午儿媳徐英和儿子汪军带着一群“社会人员”突袭公司总部,不仅不让董事们开会,还四处翻箱倒柜、毁坏监控、寻找公章,于是汪老爷子总结:
“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地抢夺集团公章的行动。”
最后时刻汪老爷子及时赶到,公章虽然保住了,但“夺权三人组”显然没打算收手,第二天,他们直接另立山头——强行搬迁办公地点、私自任命高管,甚至停发老爷子助理团队的工资。
第一次“逼宫”失败后,儿子一家曾主动求和,但仅仅两天后,这场现实版“权力的游戏”就升级了。
4月14日,“夺权三人组”再次突然袭击,强行搬走了4个存放商标和人事资料的档案柜,目的还是抢夺公章、抢商标档案,后在公安机关干预下取回。
老爷子一怒之下以集团法人身份强势反击,宣布即日起暂停双星名人集团及名人海工贸公司的对外授权盖章业务,并表示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将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不过,上述内容都是基于这封“战斗檄文”。
记者核实,联系双星名人集团招商部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不清楚”。再联系天眼查上提供的关联方公司,包括双星名人集团、青岛星迈达工贸有限公司、青岛恒德锦成贸易有限公司,也均未成功。
对此,汪老爷子儿媳徐英的回应,也仅仅是:
“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总裁发的,我们也找不到他,他现在也不在家,也不在公司。”
这件事是否属实,还有待当事人做出澄清,但老爷子跟儿子一家的确存在“潜在的问题”。
2022年,青岛星迈达工贸有限公司突然增资,成了双星名人的第一大股东,持股56.96%。而这家公司,持股80%的是儿媳徐英,10%的是儿子汪军。股权变更后,汪海亲孙子担任总经理,掌管日常经营;儿媳掌管财务大权,儿子当了公司董事。
而当时已经81岁的汪海,虽只给自己留了21%的股权,但还是公司董事长和法人代表。
也就是说,虽然给儿子一家在股权上超过了汪海,但集团的实权仍把握在他手里。
刚开始,这种老爷子掌权,儿孙享福的“甜蜜时光”,一家人过得相当惬意。在公开报道中,老爷子和孙子一度频繁共同出席公司活动,比如公司102周年庆典、今年1月的品牌运作战略合作工厂恳谈会等。
事情在今年4月11日,发生了改变。根据“檄文”介绍,因“工作能力差,理想化工作作风”,儿媳妇徐英被免去了集团全部职务。
事情的因果关系只能到这里,网友猜想是不是因为“罢免”给儿媳妇搞伤心了,进而联合老公儿子“夺权”。 由于当事人含糊不清,涉事公司不明所以,真相究竟是什么,还需要汪海一家来给个答案。
2.
/利润换股权成就“青岛鞋王”,
80后梦中情鞋成了“老头乐”? /
这封公开信发出后,很多媒体电话直接打到上市公司“青岛双星”,青岛双星工作人员无奈表示,两家公司“一点关系没有”。
现在青岛双星做的是轮胎制造,板块划分属于“汽车零部件”,而“出事”的公司叫双星名人。难怪记者会打错电话,名字太相似了,还都是青岛的企业。其实,准确地说,两家公司,本来就是一家。
很多80后、90后对下面这双鞋应该有印象吧,是很多男孩子上体育课时的“主力战靴”。生产这双鞋的“双星”,因为这个爆款曾火遍大江南北,被誉为“青岛鞋王”。
当时的“双星”是一家国企,历史可以追溯至1921年的国营青岛第九橡胶厂。1974年,退伍后的汪海为青岛市橡胶公司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加入国营第九橡胶厂。
根据双星名人官网介绍,在汪海带领下,仅用10年时间就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双星。曾连续15年销量居首,成为中国制鞋行业的龙头。
八妹去问询了几个80后山东同事,他们表示,90年代“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的广告语确实风靡山东电视台,双星“绿标黑色”的足球鞋在当时确实受欢迎,男孩人均一双,很多女孩子也喜欢穿。
千禧年后,双星鞋服产业逐渐从青岛双星集团剥离。
作为公司管理层,2002年汪海通过“利润换股权”的方式,取得了双星鞋服业务。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星集团剥离鞋类资产,通过收购锦湖轮胎转向轮胎制造,而拿到鞋类资产的双星名人则成为民企,汪海是实控人,从此两家公司再无股权关联。
山东同事还表示,很久没看到有人穿“双星鞋”了。目前,鞋类主流市场也没有双星鞋的身影。淘宝旗舰店中,双星鞋的均价在六七十元左右,鞋的款式比较老旧,不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而且,双星名人集团还存在很多“风险”。集团所投资的青岛双星集团瀚海鞋业有限公司(100%控股)于2025年4月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另外,该企业与双星名人集团所投资的另一家公司青岛双星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5%)于2025年2月双双被列入了被执行人。
企业都到现在的状态了,一家人的当务之急不应当是团结一致,把公司搞起来吗?
3.
/家族企业传承:
权力、利益与“富不过三代”魔咒 /
其实,不管这件事到底真相如何,闹到这一步,最后伤害的都是“双星”这个国货老品牌的商誉。
这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家族企业传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无论企业多大,创始人多牛,都难免会陷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要么是老一辈不肯放权,新一代想上位直接夺权;要么就是新一代接班,接得住是本事,接不住就成“败家子”。
比如不久前,新加坡老牌地产豪门第二代掌舵人郭令明,就把大儿子郭益智告上了法庭。
尽管这对父子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父慈子孝”,结果还是闹出了对簿公堂的丑闻,就算最后双方以“握手言和”收尾,但或许背地里早就上演了一出刀光剑影的权力之争。
再比如双汇集团的万隆和万洪建父子之争,甚至出现了太子爷在办公室砸墙,被老父亲的保镖按倒在地,满头鲜血还被拍照取证的场景。
为什么家族企业总是会出现抢公章、父子反目的闹剧?因为这场权力的角逐,本质上是利益分配与责任承担的拉锯战。
麦肯锡的一组研究数据揭示了这一难题的严峻性: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仅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到第三代者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虽说老一辈的创业者,可能多少都会有一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更倾向于自己的儿孙接班。
但是在涉及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代际传承中,尤其容易出现家族内斗的闹剧,所以曾经有人就半开玩笑地说:
“家族企业继承的终极难题,从来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么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