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贸卖家们一直以来都非常灵活,会经常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策略,但这次的风波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外贸行业的价值
文| 《财经》研究员 黄思韵 记者 刘以秦
编辑|刘以秦
当地时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 双边关税水平将大幅降低。联合声明称,在5月14日前,美方实际对华税率将从145%降至30%,中方对美税率将从125%降至10%,为90天缓冲期内的进一步谈判奠定基础。
此前,美国3月对中国加征20%关税。4月,美国政府在此前单边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对等关税”,随后美方轮番升级关税措施,“对等关税”税率从第一轮的34%先后提升至84%、125%。
5月12日,跨境卖家王林(化名)看到中美双方都大幅下调关税的消息,松了一口气。他和同行们交流达成共识,打算抓紧接下来90天的窗口期,加速往美国发货,先把货备到本地。
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也在准备恢复从中国向美国消费者的发货。一位Temu商家今天收到买手通知,非半托管(即没有设置美国海外仓,直接从中国发货的物流模式)美国站即将恢复销售,呼吁卖家往仓库补货,爆旺款建议在现有销量基础下增加30%-40%的备货量。
受T86政策(即允许价值800美元或以下的商品进入美国而无须缴纳关税或某些税款)取消影响,Temu曾在5月初停止从中国向美国消费者直接发货,不但将提高价格,还开始在订单中标明进口费用。这名商家此前因为产品价格的提升,美国销量骤减为零,之后平台取消发货后,一直没有销量。
但该商家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他打算从供应商那多备一些货,但尽量做到不压太多货,等销量好起来再发过去。
王林已经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拓展欧洲市场上,但目前美国仍然是主要市场之一。“不能把身家性命都绑在特朗普的嘴上,这太危险了。”他说。由于之后的政策走向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他在一边发货的同时,一边往其他市场寻找新机会。
开有美国外贸工厂的浙江老板陈烨(化名)同样谨慎。收到关税下降的消息,她仍然在筹备转型的计划,打算将工厂搬迁到越南等海外国家,同时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市场。
至于原本国内工厂对美的业务,陈烨把它调整为辅助性业务,而非核心经营重点。她预留两个月的测试时间,假设取消T86政策后的新物流能跑通,做到盈亏平衡,她就能继续开工养活工人,不然就直接停产、裁员。
此次联合声明并没有提及T86政策,意味着T86政策照常取消。
今年4月,陈烨就已经缩减了50%的员工,厂里20多名员工放假,5月2日T86政策正式取消后,她通知几乎所有员工放假,只留下一两位员工留守处理尾货。这样可以预留更多的时间给选品、运营团队去寻找新的市场。
据船舶追踪系统Port Optimizer的数据,截至5月3日当周,从中国出发前往美国南加州港口(美国接收中国货物的主要港口)的货船数量环比下降29%。5月4日至10日当周,原定抵达的货船数量同比下降44%。
一家大型海运物流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发往美国的货物数量下滑,同时发往欧洲、中东等市场的货物数量在上升,但增长不算明显。该人士提到,有不少出口美国的中国企业都在寻找其他市场的机会,但找到新客户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位长期做跨境贸易的人士提到,中国的外贸卖家们一直以来都非常灵活,会经常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策略,但这次的风波让他开始重新思考外贸行业的价值。
他认为,目前大部分中国跨境卖家都是在做平台、政策和规则的生意,抓平台的流量红利,研究政策规则的空间,只有很少的卖家在长期投入做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这就导致大部分卖家都是在“政策夹缝中,看天吃饭”。
另一方面,中国的卖家们能够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依靠的是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在正常情况下,中国的商品一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可能会被政策等因素压缩,但不会消失。不过,风险最后会落到卖家和工厂头上,市场空间一旦被压缩,如果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结果就是被淘汰。
“关税战给大家都上了一课,分散风险,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才是长期价值所在,只靠灵活性和政策红利,会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打击。”上述跨境贸易人士称。
责编 | 杨明慧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