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破冰后,迎来了至关重要的 90 天窗口期。在这短暂而关键的时间里,企业们纷纷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各大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全力抢生产,仿佛要将之前因关税而积压的产能一并释放。同时,物流运输也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货物如同潮水般被迅速打包、发货,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世界各地的市场。这抢生产、抢发货的一幕,既是企业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把握,也是在关税政策调整后的积极应对,彰显着他们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决心与活力。
“终于可以发货了!”
等了一个多月的出海商家,终于迎来可以下单走船的日子。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中国产品输美的增税负担从145%降至30%(另有24%的关税在90天内暂停实施)。这已经是个令许多中国出海商家及美国贸易商都可以接受的数字。
5月13日,白宫发布总统行政令,小额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关税也迎来大跳水——从价关税税率从120%降低到54%,同时维持每件包裹100美元的从量关税(撤销原计划于6月1日提高至200美元的规定)。
如果说,上个月的情绪是焦虑、等待。那么,现在的就是兴奋、加速。外贸工厂的订单纷至沓来,工厂里的机器再次响起轰鸣声;一艘艘货船紧急调回美线,船东又迎来盆满钵满的时刻;美国的贸易商也在欢呼——今年的圣诞树终于有着落了。
没人能预料到90天后会发生什么,至少在现在,窗口期打开了。“基本上可以度过今年了。”一位卖家说。
一、抢时间、抢舱位:重回的订单和疯狂的海运
关税下降的消息发布不过4小时,阿里国际站商家上海威迩达遮阳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林锋的美国客户连价格都没谈,就下单了一整条柜,货值约10万美元,还声称接下来会下另一个柜。他的另一个美国客户,也要在一周内下30万美元的订单。
“我们的大部分客户,都只谈下订单,连讨价还价都没有。现在他们觉得,讨价还价就是在浪费时间,需要把可能缺的货马上补回来,甚至要多补一点,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丁林峰说,他们工厂本来计划7月份出货,现在应客户的要求,工期被缩短至6月底就一定要全部出货。
在深圳经营一家家居类外贸工厂的王莉,主要依靠阿里国际站接触客户,年营收在1000万美元左右。关税下降后的短短一天内,她就拿到了30万美元的订单,之前在1月、2月拿到的订单也全部复工。“我们的货基本都是偏大件,本以海运为主。有的美国客户是亚马逊卖家,备货亏空比较严重,等不及,甚至直接走空运运输了。”她说。
抢时间、抢舱位的现象,也发生在做to C生意的跨境电商企业身上。
一位3C类头部卖家向亿邦动力表示,过去一个月,他们因过高的关税而不得不暂停向美国海外仓发货,并通过提价的方式来控制库存。如今,他们正在加紧补货。
音视频会议工具品牌EMEET副总经理吕周谨也表示,EMEET正在抓紧往美国备货。前段时间高额关税,EMEET减少了备货量,有部分畅销品面临即将断货的情况,“7月的电商大促就要来了,有货就有赢面”。
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公布的数据显示,关税降低之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骤升近300%。Vizion战略业务发展副总裁本·特雷西表示,截至5月5日的七天平均预订量为5709个标准集装箱,而截至5月14日的七天平均预订量飙升277%至21530个标准集装箱。
运去哪相关业务负责人向亿邦动力分析称,从5月12日开始,整个市场的出货量开始进入反弹、井喷,不到两天时间,部分船司的美线舱位就已经开始供给紧张甚至爆仓。“预计到5月底,舱位会越来越紧张”。伴随而来的是美国目的港海外仓也将可能迎来一波爆仓。
短期需求迅速释放,运力亟需补充。运去哪相关数据显示,4月美线货运量同比骤降30%-40%,为应对货量骤降,航空公司大量撤航与压缩运力。有记录显示,80个从中国出发的货轮航班遭取消;部分运力已被分配给欧线、拉美线等。现在,这些被撤去的运力必须快速调回来。
运去哪方面表示,下周开始,就会有船东增加美线航次,一个月之内运力会逐渐恢复。而运价的提升已经有所显现。多家船公司皆已宣布美线涨价,涨幅在800-3000美金不等。
有跨境卖家告诉亿邦动力,运费上涨的幅度甚至完全抵消了关税下降的幅度。“其实之前增加145%的关税并没有完全执行下去。美国海关那边上个月实际收70%-80%,现在降了20%。”他说,“但一条柜子涨价这么多——申报价基本在5000-7000美金,关税差额和运费涨幅快要差不多了。”也不乏市场声音称,海运费可能会再现2021年的光景。
丁林峰的客户几乎都在催他赶紧发货。密集的新订单潮会在一两周内涌来,而工厂的生产周期大多在30天左右,也就意味着一个月之后的海运高峰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谁也不想卡着这个关口。“但无论再怎么赶,未来可能还是会面临海运费大涨。我们也不会因为天价海运费就停止发货。”
为了抓紧出货,外贸工厂几乎都开始加班加点生产,还招募了不少临时工。原本30-45天的平均工期,都缩短了10天左右。
二、直发小包也“死灰复燃”
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初,便开始收紧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的进口管理政策。从T86免税政策被宣布废除,到史无前例的收120%从价税(或每件200美元的定额税)被摆在台面上,市场充斥着“小包不能做了”的声音。
受高额关税影响,大量依赖直发小包的Temu和SHEIN就纷纷发布4月25日开始涨价的通知。5月13日,小额包裹关税税率降低至54%,并维持每件小额邮递包裹100美元的从量关税,似乎让行业迎来了一线生机。包括云途物流、橙联中国、递四方等在内的小包直发服务商,纷纷向卖家发出下调相关费用的通知。
一位物流业人士向亿邦动力透露,物流服务商们的美线包裹量已经在恢复中,过去这段时间整体包裹量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跌幅并不大(注:美国自5月2日起正式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征收关税)。尤其头部有实力的服务商,短暂的波动期内并没有撤销航空货运包机,如今还在增加班次。
Temu重启全托管业务的消息也一度甚嚣尘上。有商家向亿邦动力表示,Temu全托管已有少量恢复的迹象。
速卖通也在5月13日晚宣布,重新上线此前被取消的平台物流服务(4PL,平台包揽物流服务,并负责售后纠纷等环节)。其官方还表示,如果消费者要求退税差,平台也会对商家进行相应的补贴。
事实上,无论是大贸还是小包,现在相比今年以前都增加了关税。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美国今年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45%下调至30%,但加上原本各类目的基础税率(X%)及2018年后加征的25%税率,整体税率依然很高(即X%+25%+30%)。
换句话说,但从关税税率上看,如今小额包裹的54%对比大贸的55%以上不等,还是略低的。结合各品类不同的成本结构来算总账,加之一些品类的产品和供应链特性更适合跨境直发,小额包裹这条通路依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但一位此前已停止美国业务的直邮小包卖家向亿邦动力表示,短期内他并没有重回美国市场的想法。“成本依旧是上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清关变得更麻烦了。”
另一位卖家则表示,压力确实降低不少,但税率还是高,利润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尽管他们已对部分商品进行了提价,可依旧面临一个无解的问题:提价少了,无法完全抵消上涨的成本;提价多了,销量立刻就降下来。
吕周谨也表示,在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被取消后,EMEET已经全面降低了直发小包在业务中的比重,尽量采取整柜走海外仓备货的方式。“即便是现在小包税率下降,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更关注用户体验。先备货至海外仓,再从当地发到用户手上,时效更快,转化率更高,也减少了退货退款率。”
渔具出海品牌BKK在今年年初调整了物流仓储方案,并在5月完成了新仓库的启用,确保关税前有充足的库存支持3个月的销售。关税下降后,CMO Scott告诉亿邦动力,无论是电商货还是大贸货,BKK将统一按照传统的外贸海运渠道进行运输,主要是海运结合部分空运。
三、被打乱的节奏和那些错过的、平静的声音
5月14日,TikTok Shop公布了今年年中大促的节奏:欧洲的促销时间基本在6月下旬,而美国大促的活动时间为7月7日-7月19日。作为对照,去年TikTok Shop美区在年中有两场大促——是6月初的夏季大促和7月初的年中大促;今年TikTok Shop美区并没有做6月初的夏季大促。
图源:TikTok Shop跨境电商
有猜测声音是:此前已加征到145%的高关税负担下,商家没法备货,而5月12日后关税下降,商家紧急备货可能也赶不上6月初做大促,“毕竟中美间的海运需用时约2个月”。
此外,下半年的大促节奏也因关税问题而发生了变化。从万圣节到“黑五网一”,再到圣诞节大促,集中在第四季度的北美传统旺季,相对应的进货周期一般在7-9月,而现在,备货节奏正因为90天的窗口期(注:5月12日的联合声明中,另有24%的关税在90天内暂停实施)而整体向前挪动。
Duke Shipping Agency COO章华峰在个人专栏中写到:预计今年美线海运旺季会提前一个月结束,且6-7月船东会投入更多运力,届时抵港的船舶数量将会超过美国码头的处理能力,塞港的可能性会变大。
不过,对于很多厂商来说,这一波订单的回归,并不能够完全弥补过去一段时间所遭受的损失。
一位家居品类厂商向亿邦动力表示,4月时,为了维持与美国采购商的订单,不让工厂停产,其与采购商都做了退步——采购商承担部分关税,他们则下调利润区间。整体上,5月份的订单同比下降了约50%。现在,关税下调,国内工厂生产的货会在6月中旬抢发完毕。
另一位做节日装饰品的厂商也指出,惯常的出货节奏被打乱,自己的生产线停了一个多月,即便现在恢复了,今年的整体销售情况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对于B2C跨境电商卖家而言,针对Q4旺季,如果太早备货,资金周转压力也很大。“我们是不敢大量备货的,否则仓储费的风险会超过关税本身。”一位亚马逊卖家告诉亿邦动力。
5月14日,大疆发布其最新旗舰级无人机Mavic 4 Pro。但大疆官方表示,这款新机型将不会在美国市场正式销售。“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市场决策往往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尽管不能归因于单一原因,但关税的确是我们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E-bike企业则表示,关税打乱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节奏。欧洲市场近两年成了E-bike企业的埋骨地,所以大家都在重压美国,但现在面对美国关税成本上涨,也只能“硬吞下去”。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分析称,一些关键物资和假日商品供应,会借着这次关税下调,率先补货,但像冰箱、庭院家具等普通商品,还难以大量涌入。
几个月的关税战已经让厂商们意识到,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美国市场,势必要寻找新的出路。丁林峰在过去两三年,已经在不断开辟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义乌市璟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庆芬也已经在考察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她打算七月就去非洲走一趟。
一些已提前在海外布局供应链的企业,则安静地渡过了这场关税劫。一家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运营经理告诉亿邦动力,他们在东南亚设有工厂,前期竞品停止出货,但他们持续运转,且打算趁着窗口期加大营销支出和备货,抢占一部分市场;另一家宠物用品企业表示,他们在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柬埔寨等地都设有工厂,受关税影响很小。前述家居品类厂商也提到,他们的订单已经开始转移到越南去生产。
今年旺季能不能如期旺起来?美国市场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没人能预料,也没人能高枕无忧。
上一篇:自贸协定推动合作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