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披露的年报里,果然隐藏着耐人寻味的信息。
日前,珠海华润银行在官网披露了2024年财报,人们却突然发现,任职3年多的副行长程绍凯,已经变成了行长助理。
由副行长变成行长助理,显然属于“降级”。虽说干部能上能下,但这样的情况极其罕见。
金通社注意到,“降级”任用高管的情况,华润银行并不是唯一。近年来,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重庆银行、青岛农商行等上市银行,都曾出现过高管辞任后,仍在原单位任职的情况。
也许,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能上能下”,体现出了这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当人们对降职的高管见怪不怪时,银行的发展才能真正接受市场的检验。
副行长变成行助
华润银行属于央企华润集团。华润集团与其他央企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其多项主业均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比如啤酒、超市等。而作为常年在市场中拼杀的华润集团旗下的银行,华润银行的一举一动显得更加市场化。
此次被“降级”的程绍凯,显然成了华润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高管“能上能下”的典型。
简历显示,程绍凯1968年出生,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学位。
他起步于农业银行深圳分行,曾任国际业务部外汇交易员、资金科副科长;之后跳槽到广发银行深圳分行,担任资金计划部总经理、离岸部总经理、国际部总经理、公司银行部总经理。
2016年9月,原广东银监局核准程绍凯华润银行行长助理的任职资格,2021年8月核准其华润银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华润银行2024年6月的信息显示,程绍凯公开出席活动时,头衔仍是副行长。只有在今年4月底华润银行披露的财报里,其身份才变成了行长助理。在财报中,华润银行并未做更多的解释说明。
程绍凯被降职,是业绩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但华润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对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施行常态化管理,经理层成员均按要求签订任期合同,持续深化经理层成员考核标准、强化任期制和契约化考评与应用机制,打破“铁交椅、大锅饭”,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实现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
金通社注意到,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华润银行的高管数量却相对同业来说显得较多。2023年财报显示,共有一正六副一行助,2024年财报中,即使程绍凯由副行长变成了行助,仍有一正五副二行助。
目前华润银行正在公开招聘行长。而钱曦也是2023年通过公开招聘担任了行长,此前他曾任职于招商银行。
尽管华润银行高管通过市场化招聘,但业绩并不出色。以钱曦履新以来的2024和2023年业绩来看,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44亿元,相比2023年的13.96亿元同比大降68.21%,而2023年相比2022年的19.95亿元,也是同比大降30.03%。
钱曦在招商银行的工作能力应该没有问题,其曾担任过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大连分行行长、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佛山分行行长、西安分行行长,业务能力应该过硬,但为何到了华润银行却交出了连年暴降的业绩?
如果按华润银行在年报中所说,该行对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施行常态化管理,那么对行长钱曦的业绩是如何要求的?连年交出暴降业绩的行长钱曦,2025年1月当选为华润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核准。
能上能下的银行高管
华润银行的副行长可以成为行长助理,实际上,其他银行也有类似的情况。
2024年10月17日,重庆银行公告称,因工作变动,刘建华辞去执行董事、副行长及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职务,杨世银不再担任副行长及党委委员职务。公告显示,二人辞任后仍在重庆银行工作。
2024年3月27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因工作调整,华兵申请辞去该行董事会秘书。辞任后,华兵仍担任该行总法律顾问。
2024年1月10日,苏州银行宣布,任巨光辞去该行行长助理职务,辞任后将继续在该行担任副调研员职务。
而在光大银行,今年年初多位分行行长变成了非领导职务。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行长韩学智、合肥分行行长史付民、武汉分行行长谭梦湘,都变成了深圳分行专员。这3位由分行长转任的专员,都曾起步于深圳分行,如今,又再次回归深圳分行,不过,已经不再担任领导职务。
此外,光大银行长沙分行行长周武,转任长沙分行专员;贵阳分行副行长余昕,转任重庆分行专家。
光大银行此轮大规模“动刀”分行长,曾一度引发外界猜测,以致这些分行长被外界怀疑“犯了错误”,但光大银行有人对媒体辟谣,称为正常人事调整。
看来,银行高管能上能下,还需要有更大的动作,才能消除外界质疑,让“罕见”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