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佳精密上市进程又向前一步。
北交所官网显示,鼎佳精密IPO近日已提交注册。据悉,鼎佳精密IPO于2024年6月28日获得北交所受理,当年7月26日进入问询阶段,2025年4月7日上会获得通过,保荐机构为平安证券。
从招股书披露的情况来看,除了毛利润波动、客户集中度等问题之外,外协金额逐年增加与跨界新能源未稳是悬在企业头顶的“利刃”,威胁着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外协加工份额不断上升
鼎佳精密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及防护性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功能性产品包括电磁屏蔽类、粘贴组装类、缓冲减震类、防尘透气类等;防护性产品涵盖纸质类、EPE类、吸塑类、PE类等。
产品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一体电脑、服务器、显示器、AR/VR、智能游戏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及订单需求的增长,鼎佳精密因产能有限、生产用工紧张以及集中有限资源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等原因,将部分低单位成本的产品通过外协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
外协加工是外包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因设备、技术、产能或制造成本等原因,将某项制造加工任务整体或部分外包给外部单位,由外部单位根据图纸和质量要求,按双方约定价格完成零部件或半成品的加工。
一般认为,外协加工具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优势,但在实践中也隐藏着产品品质难以把控、供应链不稳定、知识产权保护困难、管理困难等弊端。市场调查数据显示,40%的外包质量问题源于企业未将外包流程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以恒天翊为例,作为一家中小批量PCBA定制加工企业,恒天翊在为客户加工一批控制板时,频繁接到客户反馈称,部分设备出现通电后无法启动或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经过内部检查,确认问题源自功率器件管脚处的虚焊。由于焊膏采购批次多且仓储管理较松散,部分焊膏使用时已接近保质期,直接导致产品虚焊率上升3%,客户退货率激增。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代工及外包的或多或少均存在质量监管问题。而鼎佳精密的外协加工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 年,公司采用外协加工模式按照采购总额计金额分别为5250.47万元、6483.11万元、8323.33万元,增长比例将近60%。
未来,如果外协供应商不能持续满足鼎佳精密产品外协加工的需求、客户对于供应商采用外协方式严格管理甚至明确禁止的销售额占比大幅提升或鼎佳精密不能持续保持对外协供应商的良好管理,可能影响公司产品质量或生产进度,并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宣称拓展新能源,但研发并未跟上
鼎佳精密多次在招股书中强调,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之外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光电等领域业务。已有产品用于动力电池、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等汽车领域。
电子消费品与汽车存在较大差异,鼎佳精密此前在新能源领域并无积累,此举是新业务拓展也可看作是跨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介绍,目前,鼎佳精密仅有纸质类产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方面,占比更高的电磁屏蔽类、绝缘精密类、精密机构类等产品均未涉及新能源领域。
加码新能源,势必要求企业在研发上不断精进,突破核心壁垒,构建属于自己的研发技术护城河。
从研发费用来看,报告期内,鼎佳精密研发费用相对平均,并无加大投入的迹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鼎佳精密研发费用分别为1862.99万元、2000.31万元、2279.26万元,占营收比分别为5.66%、5.46%、5.59%。
从专利获得上来看,在20项发明专利当中,仅一项涉及新能源;在188项实用专利当中,仅4项涉及新能源。可以看出,鼎佳精密在新能源产品研发上暂未发力。
此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为李结平、赵波云和王晓龙。其中,李结平是公司12项发明专利8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赵波云是公司2项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王晓龙是公司2项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
三人中仅有李结平学历为硕士,赵波云、王晓龙学历均为大专,引发外界对鼎佳精密未来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创新及研发能力的担忧。
此外,新能源业务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鼎佳精密在汽车及新能源领域累计销售金额由1002.46万元增长至2230.35万元;根据鼎佳精密所公布的数据计算,2024年公司总销售金额约为40768万元,新能源领域产品占比仅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