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一药业”)近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特一药业将核心品种止咳宝片的销售增长作为未来经营的重点目标,力争改革完成后3-5年的时间,达到止咳宝片销售1亿盒。因止咳宝片发货量减少,去年特一药业营收、净利润双降,特一药业距离1亿盒止咳宝片的销售目标还有多远?
核心产品发货量减少
特一药业成立于2002年5月23日 ,其前身为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7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业务包括中成药品、化学制剂药品和化学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止咳宝片、罗红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血塞通分散片等。
止咳宝片作为特一药业的核心单品,有着不错的销售表现。自2022年末至2023年一季度,因为特一药业生产的止咳宝片被推荐为新冠感染咳嗽用药,特一药业一度股价与业绩齐飞,公司多次公开表示相关防疫药品已满负荷生产,止咳宝片产销两旺。
2023年,该产品的销量突破10亿片,同比激增91%,较2019年增长41%;带动特一药业中成药板块营收达5.82亿元,同比增长44.06%,毛利率提升至74.54%。2023年,特一药业整体营收达10.67亿元,净利润2.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8%和42.07%。
好景不长,2024年,特一药业迎来史上最差业绩,营收、净利润双降。相关财报显示,特一药业2024年营业收入为6.88亿元,同比下降35.55%;归母净利润为2049.5万元,同比下降91.9%。
对此,特一药业解释为“营销模式调整与销售费用高企”。相关财报显示,2024年特一药业对营销组织架构及渠道进行了调整,逐步将药店销售模式由经销商主导调整为“自营+经销商”混合模式。在此过程中,为保障渠道交接顺利推进,公司减少了核心产品止咳宝片的发货量,导致该高毛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显著下滑,成为业绩下降的主因。同时,特一药业在品牌宣传费用上也有着不菲的开销。特一药业表示,此举为加大品牌推广投入以提升市场认知度,导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大幅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单品依赖过重、创新乏力
止咳宝片是岭南中药文化保护遗产,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其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对各类型的慢性咳嗽有显著效果,对止咳、化痰、平喘疗效十分明显。
作为核心大单品,2022年,止咳宝片销量达2500万盒,营收占比约37.2%;2023年止咳宝片销量突破10亿片,同比增长91%,营收占比达到43%。不过,后疫情时代下,止咳宝片的市场需求有所缩减。
在最新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有投资者就特一药业将止咳宝片视作企业的核心命脉表示质疑。对此,特一药业在列举了止咳宝片的多重优势后表示,公司将核心品种止咳宝片作为未来长期经营发展的目标,力争改革完成后3-5年的时间,达到止咳宝片销售1亿盒,同时通过止咳宝片形成产品集群,培育、带动皮肤病血毒丸、降糖舒丸及独活寄生颗粒等梯队产品的销售增长。
不过,关于止咳宝片最新的销售情况,特一药业表示,2025年一季度,止咳宝片的销售情况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但还未达到2023年同期水平。此外,皮肤病血毒丸、降糖舒丸及独活寄生颗粒等产品目前尚未形成显著的第二增长曲线。
创新能力方面,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2024年特一药业销售费用同比有所下降,但仍高达1.51亿元,而其研发费用仅4333.43万元,不足销售费用的三分之一。此外,2024年,特一药业共有研发人员207人,其中,大专学历78人、本科学历124人、硕士学历4人、博士学历1人。
2024年年报显示,特一药业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于三部分,分别为: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止咳宝片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后咳嗽及肺部炎症的药效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仿制药项目。特一药业的研发内容并未涉及对止咳宝片的新剂型研发等投资者关注的内容。
公司提出止咳宝片销售1亿盒的目标,是否考虑了后疫情时代的市场需求变化?2024年因营销模式调整减少止咳宝片发货量,导致营收下滑,当前“自营+经销商”混合模式的渠道交接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恢复稳定供货?2024年研发费用不足销售费用的三分之一,未来是否会调整费用结构,增加研发投入?公司如何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针对上述问题,5月19日,新京报记者向特一药业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翟永军
上一篇:韦尔股份拟更名豪威集团:更全面体现公司产业布局,准确反映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韦尔股份重组最新信息 韦尔股份转型
下一篇:贵州茅台股东大会回应八大热点:确保茅台酒价格体系稳固,相信自我调节能力 茅台股东质疑茅台酒价格 贵州茅台发澄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