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市值超海底捞,搞服务的比不上卖吸管的? 蜜雪冰城比海底捞哪个有钱 蜜雪冰城和海底捞哪个市值高
创始人
2025-05-20 08:25:02



蜜雪冰城已经成为整个餐饮界“最靓的仔”。

近日,蜜雪冰城股价高点触达533港元,而其发行价不过202.5港元,与其他茶饮品牌在港股上市即破发不同,蜜雪冰城上市当日股价涨幅达43.21%,几乎创下新股登陆港股首日的涨幅纪录。

蜜雪冰城3月3日登陆港股,截至5月14日收盘,蜜雪冰城股价由262港元涨至457.8港元,总涨幅达75%,若以发行价计算涨幅则达126%,成为不折不扣的牛股。



截至14日收盘,蜜雪冰城总市值为1738亿港元,同期另外三家在港股上市的茶饮企业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市值分别为19.10亿港元、138.7亿港元和585亿港元。蜜雪冰城的市值相当于3个古茗、13个茶百道和91个奈雪的茶。作为中国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其境况令人唏嘘,上市即破发,此后股价再未能回到发行价,蜜雪冰城和奈雪的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前餐饮股的“一哥”一直是海底捞,同期海底捞的市值为935.3亿港元,几乎才够蜜雪冰城市值的一半,股价由2021年高峰值的84.448港元一路回落至16.78港元,累计跌幅超过80%,市值由4707亿港元蒸发了3772亿港元。餐饮股“一哥”的宝座被蜜雪冰城抢走。甚至有文章称蜜雪冰城的市值超过餐饮巨头星巴克,据BT财经查询,超越星巴克的是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同期星巴克的市值为987.3亿美元,约合7705.2亿港元,星巴克的市值依然是蜜雪冰城的4.4倍。

和星巴克这样的世界餐饮巨头相比,新上市的蜜雪冰城虽略显逊色,但已经足以“秒杀”国内一众餐饮上市公司,俨然成为餐饮股里的“现象级”巨头。

门店数量“独孤求败”?

其实蜜雪冰城是所有知名茶饮企业中最早的,张红超于1997年创立蜜雪冰城。早期,蜜雪冰城叫寒流刨冰,2000年,第一家蜜雪冰城门店正式建立至今已经深耕三四线城市近30年。而奈雪的茶在2015年才由彭心和赵林创立,喜茶比奈雪的茶早3年,但都比蜜雪冰城最少晚了15年。截至去年底,蜜雪冰城拥有46479家门店,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品牌。

早期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扩张并不特别迅猛,直至2014年门店数量才突破1000家。2018年,蜜雪冰城耗时4年才把门店总数突破5000家,也就是说在此期间,蜜雪冰城年均新增门店约1000家。但随后蜜雪冰城进入快速扩张期,2021年门店总数突破2万家,意味着3年新增门店15000家,平均每年新增门店5000家。2021年至2024年,蜜雪冰城新增门店约26000家,平均每年新增超过8600家。

加盟店是蜜雪冰城迅速扩张的“法宝”,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披露的信息,蜜雪冰城全球门店网络中加盟商运营的门店比例超过99%。截至2024年9月30日,通过加盟模式发展的门店已超4.5万家,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2023年蜜雪冰城进军印尼市场,《雅加达邮报》曾评论:“你必须留意你家附近的任何闲置空间,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一家新的蜜雪冰城门店。”可见蜜雪冰城的扩张有多快。

曾经的餐饮一哥无论扩张慢或快与单店绑定的都是直营模式,这就决定海底捞的门店数量永远比不上蜜雪冰城。在餐饮行业有一个共识,直营模式可以做到对出品和服务有效的标准化控制,也更容易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奈雪的茶在2023年7月以前也坚持直营模式。创始人彭心多次表达对直营模式的推崇,因为直营模式能保证工序和原材料合乎标准。2019年彭心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是加盟的话,你怎么知道他有没有按照你的要求买了20块钱的草莓”,正是这种观念,让奈雪的茶错过了最佳加盟时期。

尽管2023年奈雪的茶放开加盟,但对加盟商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求加盟门店的面积在90-170平方米之间,预算至少需98万元,每家门店至少需要5名员工,并规定营业额达6万元抽取1%。这直接吓退了不少有意加盟者。加盟效果并不明显,截至2024年底,奈雪的茶全国门店数量为‌1798家‌,其中直营门店1453家,加盟店345家。仅比2023年同期的1655家门店增长143家。2024年6月,奈雪的茶加盟店为297家,以此计算整个2024年下半年仅加盟48家,扩张速度低于预期,此前奈雪的茶提出“两到三年开2000-3000家加盟店”。

加盟店的利与弊?

加盟模式能够迅速扩张门店,这对品牌来说,更容易吸引和打动资本市场。相比直营模式,加盟模式确实有不少弊端,比如无法做到严格执行标准化,品控难以保障一致,尤其是食品领域,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这或许是彭心在2023年以前始终排斥加盟模式的根本原因,但奈雪的茶为什么又在2023年7月开放加盟模式,归根到底还是加盟模式有弊也有利,它的“利”正是奈雪的茶亟需的。

相比直营模式,加盟店的经营意愿更强烈。直白点说,直营店经营好坏均归属总部,并不是自己的,而加盟店,自己付出的真金白银后,加盟店主自然比直营店的店长更有动力经营好门店。

同时加盟店相比直营店,风险系数更低。直营店的房租、人力以及供应链的支出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经营不好,就可能会产生亏损,而加盟店无论营业额多少,都几乎不影响总店,成本转嫁给加盟店,总店不仅能够收取加盟费还会有材料、培训等相关费用的进账。除了品牌商誉承担部分风险之外,几乎所有风险都转嫁给加盟商。

蜜雪冰城的大部分利润也来自加盟店,因为其主要利润不是卖奶茶,而是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其97.6%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94.3%)和设备(3.3%),包括加盟费在内的服务收入仅占2.4%。这就形成了蜜雪冰城看似是个奶茶品牌,其实是加盟商的独家供应商,其本质是供应链企业。

蜜雪冰城数以万计门店数量使其在原材料的采购上有较大的话语权,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安徽五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超60%的饮品食材为自产,其中核心原料100%实现自产,采购网络延伸到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直接对接原料产地,以消除中间成本。通过“全球采购+自产基地”的双轨供应链模式,蜜雪集团成功将原料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从而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了价格的亲民化。而蜜雪冰城五大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则完全被超过4万家的加盟店消化,形成产销的闭环。

蜜雪冰城独特的商业模式支撑着超高的市盈率,36.28倍的市盈率远高于海底捞的18.40,也高于茶百道的27.21,而此前一直坚持直营的奈雪的茶如今市盈率则是-1.93。

资本偏爱盈利能力强的

海底捞如今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不再“受宠”,和其业绩表现有关。2024年海底捞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4%;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65%,两项重要指标增速均低于5%。近4年海底捞的营收为391亿元、310.4亿元、414.5亿元和427.5亿元,同比增幅为43.68%、-20.61%、33.55%和3.14%,增速波动较大,且明显呈放缓趋势。



相比海底捞的增速放缓,蜜雪冰城的业绩表现更加亮眼。近三年蜜雪冰城的营收分别为135.8亿元、203亿元和248.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1.15%、49.55%和22.29%,保持较高增长水准。蜜雪冰城营收由2021年的103.5亿元用时4年增至248.3亿元,增长了144.8亿元,翻了2.4倍。海底捞同期营收仅增长了36.5亿元,4年增长了36.5亿元,这对原本营收就接近400亿元的餐饮巨头来说,表现未及预期。



蜜雪冰城被资本市场看好,除了庞大的门店数量和商业模式之外,还有其盈利能力的增强。近三年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分别为19.97亿元、31.37亿元和44.37亿元,增幅分别为4.52%、57.13%和41.41%。同期毛利率为28.34%、29.55%和32.46%,对应净利率为14.83%、15.70%和17.94%。毛利率三年提升了4.12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期提升了3.11个百分点。

与蜜雪冰城不断提升的盈利能力相比,海底捞的盈利能力甚至出现下滑,2016年海底捞的净利率高达12.53%,2017年净利率下滑至11.23%,随后连续5年净利率低于10%,2021年净利率甚至低至-10.12%。直至2022年净利率才提升至10.84%。经过多年的发展,净利率甚至不及10年前,这样的表现难以打动投资者。

2024年海底捞营收427.5亿元,高出蜜雪冰城的营收179.2亿元,但其47.08亿元的净利润仅比蜜雪冰城的44.37亿元高出2.71亿元,若从蜜雪冰城近年来净利润的增长来看,今年净利润有望反超海底捞。

蜜雪冰城57.2%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形成“乡镇必见绿色招牌”的毛细血管式布局。通过6-8元产品定价,既满足下沉市场“轻奢体验”需求,又实现单店日均超3000杯的高周转效率。以“30秒出餐+天天平价”精准匹配年轻人“即时满足”需求,2024年客单价维持在9.8元,决策成本趋近于零。海底捞在下沉市场表现未达预期,三线城市单店营收仅为一线城市的58%,人工成本占比高达30%,在消费分级时代逐渐丧失竞争力,其沉浸式服务反而成为负担,00后消费者平均停留时间较五年前缩短42分钟,直接影响翻台率与坪效。

相比海底捞,蜜雪冰城构建起年产能165万吨的五大生产基地,形成难以复制的成本护城河,蜜雪冰城市值上超越海底捞,实质是工业标准化对传统服务型餐饮的降维打击,标志着中国餐饮业进入“效率致胜”的新阶段,这或改变中国餐饮业的格局。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药企巨头突发!年薪千万美元CE... 诺和诺德在公司102年的历史中只换过五任首席执行官,而且全部是丹麦人。但这种传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今日存贷“双降”!专家预计下半... 红星资本局5月20日消息,今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
中通快递纳入恒生指数,将于6月... 5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近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布指数季度检讨结果,将中通快递-W(02057...
茅台股东大会也不喝茅台了! 茅... “ 作为白酒行业的‘风向标’之一,此次茅台的股东大会因‘大会前晚宴改为自助餐,飞天茅台变蓝莓果汁’话...
突发!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逝...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
雷军:小米3nm芯片已开始大规... 雷军,这位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再度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今,小米的 3nm 芯片已正式开始大规模量产...
A股午评:北证50涨1.37%... 市场早盘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南财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早盘收盘,沪指涨0.38%,深成指涨0.7...
珀莱雅副总经理提前离任:原任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A股美妆龙头突然宣布了一则人事变动消息。5月19日晚间,珀莱雅(...
上证指数午盘涨0.38% 北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在多重政策利好下,今日股市飘红。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午间收盘,上证指数...
恒生指数早盘涨1.29%,恒生... 5月20日午盘,香港恒生指数上扬1.29%,报23634.21点;恒生科技指数攀升1.32%,报53...
23999元的鸿蒙电脑,值得买...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作者 | 金玙璠编辑 | 魏佳5月19日,华为用两台笔记本电...
通威股份评级被调低,片仔癀、鱼... 5月19日,券商给予上市公司目标价共39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目标价涨幅排名居前的公司有昆药集团、甬...
内房股配置价值有望提升,港股红... 截至2025年5月20日 11:03,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HSSCHKY)上涨0.65%,成分股...
雷军:小米3nm旗舰芯片,已开... 小米玄戒O1,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芯片,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搭载小米玄戒o1两款旗舰,将同...
中概互联网ETF:5月19日融...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中概互联网ETF(513050)融资买入2.69亿元,融资偿还3.07亿元...
联美控股:5月19日融资买入7...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联美控股(600167)融资买入77.56万元,融资偿还270.11万元,...
博创科技:5月19日融资买入8...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博创科技(300548)融资买入8498.59万元,融资偿还1.61亿元,...
宁波远洋:5月19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宁波远洋(601022)融资买入1.03亿元,融资偿还1.48亿元,融资净...
新华鲜报|事关并购重组!资本市... 并购重组是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
涨超13%!宁德时代港股上市 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场,每股定价263港元。 早上开盘后,宁德时代港股高开超12%,...
港股科技ETF:5月19日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港股科技ETF(513020)融资买入827.81万元,融资偿还1352....
从硅谷回来后,彭志强眼中的AI... 图源丨探访实拍 近来红杉资本AI峰会刷屏了,150位全球顶尖AI创始人得出共识:下一轮AI,不卖工具...
威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5%... 公司5%股东杨永柱先生保证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海尔智家高管集体入驻微博!董事... 新浪讯 5月20日上午消息,今日,高管集体入驻微博,海尔智家董事长兼总裁李华刚发布个人的首条微博内容...
英思特:5月19日融资买入98... 证券之星消息,5月19日,英思特(301622)融资买入982.06万元,融资偿还1436.0万元,...
长沙银行营收、净利润增幅连续两... 作为湖南省银行业的重要一员,本土首家万亿级城商行长沙银行(601577.SH)近期发布的2024年年...
慕思股份的“两难”:5亿红利进... 在竞争激烈的家居市场中,曾经以迅猛发展之势成为“床垫第一股”的慕思股份(001323.SZ),如今却...
高利息也拉不动锡商银行收入了 ... 来源:科技金融在线“ 锡商银行的净息差一直是民营银行中的‘排头兵’,去年净息差5.85%,连续两年位...
万亿富豪,玩起“雄竞”了 万亿... 一股格斗潮正在席卷硅谷。Mate的扎克伯格等许多投资人和科技创始人们不满足于在会议室里你争我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