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举减持美债,英国“上位”。
最新的美债持仓数据出炉,3月份中国减持美债189亿美元,跌至7654亿美元,从美债第2大持有国降至第3位。
与之对应的,3月份英国增持美债290亿美元至7793亿美元,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海外第二大债主。
关键时刻,特朗普又放话了,但这次喊的却是“希望访华”。
什么情况,特朗普又对中国示好?中国减持美债有何意义?关税暂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一个摆在明面上的事实,中国对美债的持有意愿,正不断降低。
自2022年4月份以来,中国已经累计减持美债超过2000亿美元,减持幅度高达21%。
今年3月份,中国美债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单月抛售规模达到189亿美元,创下14年来新低。
而由于中国抛售得太猛,直接被英国反超,美国海外债主排名洗牌,但日本以11308亿美元的持仓规模,依旧稳居第一。
为什么中国要减持美债?
最根本的逻辑没有变化,主要因为美债风险越来越高了,持有美债的不确定性正急剧增加。
如今,美国财政赤字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单单美债利息每年就要1万亿美元,比军费开支还要多,美国正面临巨大的偿息压力。
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继标普和惠誉之后,穆迪也终于降低了美国的信用评级,从3A级降到了Aa1级。
不仅如此,现在最新的还是3月份的美债持仓数据,但真正的考验却在4月份。
4月份发生了什么?
没错,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美元、美债均受重大打击,市场除了担心美元和美债的信用问题之外,更担心美国经济衰退。
美元指数从104点一度跌破98,美债也跟着大跌。
中国不只是在减持美债,更是在减持未来的不确定性。
从中东三国回来后,特朗普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非常“希望访华”。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目前尚未收到中方的正式邀请,如果邀请到来,访问可能在2025年成行。
很难想象,上个月要对全世界加税,并且已经对中国加税145%的美国总统,跟如今急着要去北京的特朗普,竟是同一个人。
特朗普在急什么?
中国大举减持美债,其实给美国另外的两大债主“打了个样”。
本次加税过程中,日本、英国作为美债的前3大债主,都是特朗普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边是对日本提出诸多苛刻条件,另一边是把英国做成了典型,首个与英国打成所谓的“贸易协议”,实际上却是英国的“滑跪协议”。
特朗普的算盘,是按住英日这两大海外债主,来进一步增强对华谈判的筹码。
但中国大幅减持美债,实际上是给了英日另一种可能:
如果大家共同减持美债,站进同一个战壕,是不是也能逼迫特朗普让步,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而最让特朗普等不及的,是英日对华态度骤变,中英一次性签署69项合作协议,中日一次性达成20项共识,背后释放的信号非比寻常。
也正是因此,特朗普才急着喊话要“出访中国”,就差明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中国一个电话”。
4月8日,就在特朗普对等关税开始执行的前一天,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特朗普给出90天的缓冲期,暂停了加税计划,只保留了10%的基础关税。
有传言称,甚至就连特朗普身边亲密的幕僚,也未能事先得知这一大反转。
而之所以特朗普有此转变,最大原因正是美债市场遭遇了一场史诗级抛售,短短不到3个交易日内,30年期美债收益率暴涨56个基点。
上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还得追溯到1982年。
当时特朗普给出的说法是,“债券市场非常棘手,我一直在观察......你必须有灵活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再来看这次中美互降关税,特朗普从之前的气势汹汹到与中国暂时罢手言和,前后巨大反差证明,中美究竟是谁更需要达成这份协议。
为什么特朗普要急于求和,暂停关税呢?
实际上,跟上次的原因差不多,还是因为美债。
美债不仅是美元资产的压舱石,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自从2015年之后,中国持有的美债就开始逐步减少,2022年跌破万亿美元,去年1月份又跌破了8000亿美元。
而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减持美债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施压的过程。
事实证明,特朗普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坚决,也比想象中更沉不住气,最终承认了关税政策的失败,与中国互降关税。
特朗普给自己留下的剧本,是日英联手为美债兜底,与中国谈判时,把筹码拉满,避免美债成为中国手里的一张牌。
但中国却选择减持美债,背后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暗暗博弈,关税暂停,证明这场博弈已经暂时有了结果。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