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利润连连下滑 玻尿酸过气了吗? 龙头企业衰落的时候 龙头企业为啥跌
创始人
2025-05-21 17:36:08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昔日“填充王者”玻尿酸正遭遇“中年危机”:当胶原蛋白针、外泌体等“新晋小鲜肉”组团来袭,玻尿酸龙头企业的利润连连下滑。从护肤热门成分、美容院爆款到“玻尿酸过时论”,到底是时代抛弃了玻尿酸,还是它悄悄进化了“第二春”?

华熙生物硬刚“过时论”

5月17日,玻尿酸行业的龙头企业华熙生物发文直指“玻尿酸过时论”是浮躁资本构建的幻象。其在文中点名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这四家券商的研报,称其研报的内容为误导性“结论”。

中国商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上述四家券商,除国金证券表示会关注此事外,其余三家券商均表示“不清楚,没关注”。

玻尿酸,又名透明质酸,是由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的一种线性多聚糖,因具备强锁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等特点,而被应用于医疗医药、日化产品、食品添加、宠物食品/用品等多领域。

过去一年,玻尿酸行业龙头企业的利润确实在下滑。以“玻尿酸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为例,2024年,爱美客的营业收入增速降至上市以来最低;华熙生物收入、净利润双下滑,营收下滑至53.71亿元;昊海生科业绩微增。

需要注意的是,“玻尿酸三剑客”过去因业绩突出而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爱美客被资本市场称为“医美茅”,华熙生物曾创下近64亿元营收巅峰,昊海生科年净利润曾超过100%。

另外,玻尿酸作为一种原料,其下游医美产品、化妆品价格被“越打越低”。数据显示,化妆品方面,2025年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的护肤品中,含玻尿酸产品数量达10562个,是第二名含烟酰胺产品数量的近两倍;医美产品方面,玻尿酸终端产品价格从2018年的1557元/支降至2021年的1111元/支。2024年,部分医美机构直播间甚至将高端玻尿酸(如乔雅登)售价降至1折。

基于此,不少机构下调了对玻尿酸的市场预期。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玻尿酸市场2023年的规模约为298亿元,2018年至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6.5%,相较于早期部分机构预测的20%至30%增速有所下调。

重组胶原蛋白风头正盛

值得关注的是,在华熙生物发布的文章中,被点名的券商均将“重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做对比”。比如,华泰证券表示,相较于玻尿酸有潜在交联剂残留“馒化脸”的风险,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西部证券表示,玻尿酸的修复功效弱于胶原蛋白。

华熙生物方面表示,透明质酸(玻尿酸)属于糖胺聚糖,胶原蛋白属于功能性蛋白,二者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

据了解,重组胶原蛋白是利用 DNA 重组技术制备的胶原蛋白。它以生物体内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对其进行合理设计、酶切和拼接后,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转入到以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菌为主的工程细胞内,并利用工程细胞的快速生产能力制备获得。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在医美填充类产品(如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等,可作为组织填充剂注射至面部组织内,用于纠正鼻唇沟、额部动力性皱纹等)、医用敷料产品(如医用重组ⅩⅦ型胶原蛋白敷料,用于皮肤过敏、激光、光子术后等浅表或非慢性创面的愈合)、护肤品(如可复美胶原棒、可丽金胶原面霜、欧莱雅小蜜罐等)上。

从应用范围看,重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作为原料,均可用于医美产品、护肤品中。有私营整容医院医生表示,在医美领域,重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不是完全互为替代的关系,重组胶原蛋白是蛋白质,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来构建和修复组织,可用于促进细胞生长、修复受损组织、增强皮肤弹性;玻尿酸是一种多糖,具有强大的保湿能力,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湿膜,锁住水分,可用于填充塑形、润滑关节等。

上述整容医院医生表示,重组胶原蛋白的修复能力较强,玻尿酸的保湿能力较好,在临床上,重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也可以联用。

过去一年,重组胶原蛋白的“吸金能力”堪比过去的玻尿酸,该领域的龙头企业确实“赚翻了”。锦波生物拥有多个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三类医疗器械证,相关医美产品已经上市。2024年,锦波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40%,其今年以来股价上涨超过80%,已成为北交所股价最高的企业。另一家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护肤品卖点的企业巨子生物,2024年收入超过50亿元,且收入、净利润双增长,其今年以来股价上涨接近70%。

玻尿酸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重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已推出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计划应用于护肤品上;爱美客通过收购相关企业,布局动物源胶原蛋白;昊海生科则研发智能交联胶原蛋白填充剂。

玻尿酸原料价格下降

玻尿酸企业利润下滑、重组胶原蛋白企业风头正盛,这是否意味着玻尿酸过气了?

有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两年在网络上流传的所谓“透明质酸(玻尿酸)过时论”是资本市场在概念切换时制造的一个旧概念。类似论调更多应被视为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在追求短期的概念轮替时的舆论共振,而非透明质酸(玻尿酸)本身内在价值的衰退。若从更长远的产业周期审视,透明质酸(玻尿酸)及其所属的糖生物学领域仍有待开发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玻尿酸被广泛应用后,成本确实在下降。数据显示,国内玻尿酸原料产量从2023年的626.4吨增至2024年的700吨。原料供应量增加后,价格也在下降,以华熙生物为例,其注射级玻尿酸原料价格从2016年的15.8万元/公斤降至2024年的约14.4万元/公斤。

有市场声音认为,玻尿酸价格下降,利润空间随之缩水,含金量下滑。对此,华熙生物方面认为:“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玻尿酸)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原料价格下降,有利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对透明质酸(玻尿酸)的精准分子量控制能力在加强,已将其应用到眼部护理、肠道菌群调节乃至计生用品上了。”

华熙生物方面进一步表示,国内企业对透明质酸(玻尿酸)的开发显然远未达到极限。全球近一半的透明质酸(玻尿酸)研究是在过去5年内发表的,很多研究关联到炎症控制、癌症抑制、抗衰老和干细胞微环境、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以及生物3D打印中生物墨水基质的研究,这些研究留给了透明质酸(玻尿酸)足够大的产业转化空间。

上述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探讨透明质酸(玻尿酸)的“黄金时期”是否已逝,实质上是在审视透明质酸(玻尿酸)及糖类物质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前景和产业转化前景。透明质酸(玻尿酸)是糖胺聚糖家族的关键成员,也是一个赛道中的细分类别,这个类别在价值链的上游涉及干细胞调控、炎症、癌症、细胞信号、细胞衰老等多个研究领域,这为透明质酸(玻尿酸)在功效护肤、医疗美容、医药研发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透明质酸(玻尿酸)乃至整个糖类物质领域仍有诸多深层机理尚未被完全揭示,蕴藏着巨大的、待开发的潜在应用空间。因此,所谓“黄金时代已过”的论调,本质上是对糖生物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广阔前景和巨大转化潜力缺乏深入理解的一种体现。

行业未来前景何在

从短期来看,玻尿酸行业的“价格战”和利润压缩正加速相关企业的转型;从长期来看,针对玻尿酸的技术迭代与跨界应用(如医药、食品)仍在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业内人士认为,玻尿酸未来的应用需建立在糖生物学基础上。上述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透明质酸(玻尿酸)一直在糖生物学的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糖类物质的标记决定了细胞的身份标签,也决定了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聚糖是由更多不同的单糖单元以直链或支链组合构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聚糖所蕴含的潜在信息量要大于核酸和蛋白质的总和。目前,糖是生命四种大分子(核酸、蛋白、脂、糖)中被研究最晚的一类,未来10年内,糖类物质在应用领域将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华熙生物方面则认为,在护肤品、医美、医疗及科研领域,玻尿酸的开发还远未到极限。比如,在医美领域,基于不同的交联度、分子量和纯度,透明质酸(玻尿酸)被用于肤质改善和填充等多元化注射项目中。在医疗领域,透明质酸(玻尿酸)的细胞通讯特性被巧妙运用于组织工程中,引导细胞分化;同时,它也作为引导修复的伤口敷料。其卓越的超分子包裹能力,更使得透明质酸(玻尿酸)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的递送。众多的应用场景的开拓,正是源于国内制造业在透明质酸生产技术和生物制造上的突破,国内企业凭借工程优势,将透明质酸(玻尿酸)打造成了一个全球化原料。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国。摩熵咨询在《2024医美注射材料市场发展分析报告》中称,我国在玻尿酸的制作工艺和价格上具有优势。以制作工艺为例,数据显示,微生物发酵法已成为玻尿酸原料的主流生产模式,其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可控的优势显著。例如,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将玻尿酸产出率从不足3g/L提升至12至14g/L,在此基础上,开发酶切技术精准调控分子量,还可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上述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建立在中国的强大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的基础上。目前,中国企业已在全球透明质酸(玻尿酸)原料市场(尤其是在对分子量有精准控制要求的高端透明质酸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使得中国在相关的应用研究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例如在干细胞分化调控、肿瘤微环境研究等对特定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刚性需求的前沿领域。

5月19日晚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提出:“我们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影石创新正式开启招股 2024... 2025年5月21日,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发布招股意向书,正式启动招股程...
卫宁健康将暂停“卫宁转债”转股... 中访网数据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253)宣布,因2024年度权益分派即将...
福特再次后撤 福特再次后撤 福... 当地时间5月20日,据《华尔街日报》援引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汽车公司正重新审视其电动车业务战略,计...
透视养老金融|险企博弈服务新生... 专为保险业 打造的垂直新媒体平台老龄化浪潮下,金融产品作为链接消费者、投资方、社会机构的枢纽,正重构...
华为是怎么让大模型提速的? 华... 没有人不在期待大模型能够成为下一个电动车,作为代表中国的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狂澜。然而主流的M...
加盟不到两年,小米汽车原营销负... 从小米离职后,“长城旧将”文飞有了新去向。近日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原营销负责人文飞正式加盟奇瑞,任奇瑞...
八部门发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向... 红星资本局5月21日消息,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
公募又“自信”了!重仓股密集“... 资本开支的持续增长显著提振了公募基金的持仓信心。受益于一系列资本运作与密集的资产收购,公募基金在AI...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辞职,将调任...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刚刚,“3万亿级”头部城商行——上海银行自曝高管变动,...
广东机器人,迈入“大厂时代”!... 原创 刘博团队广东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又刷屏了!近日,世界级的“科技大厂”纷纷牵手总部位于广东的机器人...
阿里大动作!大文娱集团更名“虎... 阿里“动物园”增加新成员。5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官方公众号发文《你好!虎鲸文娱集团》宣布,即日起原...
娃哈哈的代工争议:“良心”与利... 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杜海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本文约为3300字)近日,娃哈...
上市公司缘何纷纷看上IPO失败... 最近A股市场重组并购热一浪接着一浪,一些涉及并购的公司,其股价动不动就涨个不停。一些敢于冒险的股民,...
*ST锦港:股票价格近期波动较... 5月21日晚间,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ST锦港,600190.SH)公告,公司于4月29日收到中国证...
知名车企被警示!一年只卖出14... 5月20日,浙江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5年1...
连获10板股价翻倍,*ST亚振... 深陷退市危机的*ST亚振(603389.SH),正在上演“逆袭”戏码。面对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4亿元、...
乐山电力:目前公司市盈率显著高... 5月21日晚间,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乐山电力,600644.SH)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公司股票5...
纳尔股份: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5... 5月21日晚间,上海纳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纳尔股份,002825.SZ)公告,持股8.13%的股东王...
A股新能源ESG强制信披差一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曹恩惠 实习生刘宇博 北京报道一场由政策合规倒逼、技术革新驱动、...
上海: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多措并举促进收入合理增长。积极推行...
小鹏汽车一季度营收158.1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冰)5月21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显示,第一季度营收为158.1亿元,同比增长...
*ST农尚:5月23日起撤销退... 5月21日晚间,武汉农尚环境股份有限公司(*ST农尚,300536.SZ)公告,公司股票将于5月22...
东鹏饮料:鲲鹏投资提前终止减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1日,东鹏饮料公告,鲲鹏投资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合计...
文远知行一季度总收入7244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1日,文远知行WeRide(Nasdaq: WRD)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
V观财报|纳尔股份3名股东拟合...   中新经纬5月21日电 纳尔股份21日晚公告,两名持股5%以上股东王树明、杨建堂以及副总经理沈卫峰...
三湘印象:股东黄卫枝解除质押的... 5月21日,三湘印象(000863.SZ)发布公告,披露了股东黄卫枝部分股份解除质押的相关信息。公告...
V观财报|津荣天宇:控股股东、... 【V观财报|津荣天宇:控股股东、实控人一致行动关系到期不续签】津荣天宇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景旺电子: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5月21日晚间,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景旺电子,603228.SH)公告,控股股东景鸿永泰计划...
中航产融:公司股票将于5月27... 5月21日晚间,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产融,600705.SH)公告,5月21日,公司收...
V观财报|万科A拟以不超60亿...   中新经纬5月21日电 万科A 21日晚公告,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