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桐特医冲刺“特医食品第一股”,能否续写圣元奶粉往日辉煌? 圣桐特医食品 圣桐特医营养食品
创始人
2025-06-09 16:01:31

近期,圣桐特医(青岛)营养健康科技股份公司(简称“圣桐特医”)港交所上市申请文件曝光。如若上市成功,这家与老牌国产奶粉“圣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将成为国内“特医食品第一股”。

上市申请材料显示,圣桐特医起源于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特医食品事业部,后成立公司独立运作。近三年,圣桐特医业绩持续增长,份额居我国特医食品市场第四位,在婴儿特医市场居第三位。2024年,针对婴儿群体的过敏防治产品为圣桐特医贡献了九成收入,体现出一定的业绩依赖性。对此,圣桐特医已将目光投向非婴儿特医产品。

业内分析认为,在新生儿数量减少的背景下,圣桐特医布局非婴儿赛道方向正确,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成人特医食品教育尚不到位,相关市场并不好做。近几年,随着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国产奶粉品牌崛起,圣元奶粉已掉出行业第一梯队,因此在上市成功概率上,圣桐特医的可能性更大。

冲刺“特医食品第一股”

特医食品是指经过特殊加工和配方设计,以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障碍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营养或饮食需求的配方食品。根据2016年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我国特医食品实行注册制,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

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圣桐特医历史可追溯到2005年,2007年推出早产及无乳糖配方奶粉,即“中国特医食品品牌商业化的首个特医食品产品”。经过多轮股权转让及外部融资,圣桐特医前身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完成股份公司转制,并更名为现有公司名称。

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圣桐特医持续押宝特医食品赛道,并取得业绩正向增长。2022年—2024年,圣桐特医营收分别约为4.91亿元、6.54亿元、8.34亿元,利润分别约为8390万元、1.7亿元、9410万元。

从营收构成来看,主要针对婴儿的过敏防治产品占圣桐特医2024年收入的90.3%,表现出一定的业务依赖性。与过敏防治产品相比,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代谢障碍产品在圣桐特医同期营收占比仅分别为4.8%、2.5%、1.2%、0.3%。

随着出生率整体下降,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在防敏类婴儿特医食品占据优势的圣桐特医,同样面临增长持续性问题。圣桐特医也在上市申请文件中表示,我国非婴儿特医食品在不同需求群体中的渗透率极低,但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3%,超过婴儿特医食品增速。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圣桐特医正在开发4种非婴儿配方产品,目标是在5年内将12种非婴儿配方产品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特医食品从取得注册资质到商业化并非易事。有特医食品企业告诉新京报记者,特医食品不是药品,但行业风险极高,须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圣桐特医也在上市申请文件中提示,其需要获得若干生产牌照或批准,可能会耗费大量成本及时间。研发过程也可能耗资巨大、耗时漫长,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家外资品牌特医食品从业者分析认为,防敏类特医食品主要针对婴幼儿,但这几年相关市场需求受到出生率影响。“过敏儿比例确实在上升,但我认为还不足以抵消新生儿数量下降带来的需求下滑。”一些企业可能觉得成人特医是块蓝海,但市场并不好做,比如一些肠内营养产品偏医疗领域,持有的是更难的药品资质,而非特医资质;如果面向大众市场,成人特医食品的消费者教育还不到位,目前尚无法与其他保健食品、营养品、中老年奶粉等抗衡。“即便是临床上的老人,他们补充营养的首选可能是喝鸡汤,而不是特医食品。”

另一家特医食品企业工作人员也称,圣桐特医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新生儿数量下降,而过敏儿数量是有一定比例的,不是能够挖掘出来的。圣桐特医转向非婴儿方向正确,一是外资品牌在老年人营养补充方面已经做了一定程度的消费者教育;二是圣桐特医作为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政策支持、本土院所研发资源、供应链和现有销售渠道。综合判断,由于类似肿瘤、肠内营养这类的产品研发门槛较高,需要结合医院临床实践,而罕见病类产品需求又较少,因此圣桐特医未来产品方向重点可能在老年营养类。

与国际巨头“掰手腕”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特医食品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市场渗透率仅为3%,远低于欧美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在健康意识提升、临床实践完善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2亿元,预计2029年将继续增长至531亿元。

在一系列驱动因素中,政策闸门的放开及监管措施的完善,成为中国本土特医食品企业能够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关键。

我国曾于2010年、2013年分别出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国家标准,但相关生产许可审核细则及临床试验规范等配套标准一度缺失,造成本土企业无法实现特医食品生产。2016年,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但直到2019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发布,国产特医食品获得产品注册资质后仍无法生产的困局才得以解决。2023年,我国特医食品注册管理制度针对特定疾病和罕见疾病引入优先审批制度,为相关产品提供快速通道。

截至2025年4月30日,我国共有258款特医食品获批注册,其中222款为国产特医食品、36款为进口特医食品。在婴幼儿奶粉市场整体收缩的趋势下,伊利、飞鹤、君乐宝、贝因美、宜品等乳企均将目光瞄向特医赛道。与普通婴幼儿奶粉相比,特医食品售价及毛利率普遍较高。以圣桐特医主打的过敏预防类产品为例,一罐360克或400克的深度水解产品或氨基酸产品,售价在348元或358元,相当于两大罐超高端婴幼儿奶粉的售价。

尽管国产特医产品目前在注册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市场经验、研发实力、产品种类、细分人群覆盖度方面,仍较国际巨头存在差距。由于资质审核过程相对复杂,不少尚未取得我国注册资质的进口特医食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填补特定人群尤其是罕见病患者的需求缺口。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以零售额计,圣桐特医在中国特医食品市场份额为6.3%,居本土品牌第一,在内外资品牌综合排名中位于第四,落后于雀巢(44.2%)、达能(16.3%)、美赞臣(8.4%)。在婴儿特医食品细分市场,圣桐特医市占率排名第三,份额为9.5%,落后于雀巢(57%)、达能(18.4%)。

圣桐特医在上市申请文件中坦言,在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公司面临与国际及国内公司的激烈竞争,还与消费者的跨境采购竞争,这减少了市场对圣桐产品的需求。“与我们相比,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可能在开发优质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好地适应市场趋势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种竞争压力可能会导致我们降低价格或增加成本,从而降低利润率,并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乳业专家宋亮指出,本土企业的特医奶粉目前仅处于中等技术水平,雀巢、雅培等具有医学背景的企业在研发上更具优势,产品种类也较多。长期来看,依然是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上述特医食品行业人员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目前特医食品市场竞争激烈,但主要体现在巨头之间的竞争,国产特医产品现阶段还不像在婴幼儿奶粉市场那样强势,长远来看或有更大机会。

关联方圣元国际曾登陆纳斯达克

随着港股上市申请文件曝光,圣桐特医与婴幼儿奶粉品牌“圣元”的关系也浮出水面。

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在2019年单独成立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圣桐特医前身)之前,圣桐特医一直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特医食品事业部的形式存在。“独立”之后,圣桐特医便开始去“圣元”化,先是在2021年宣布企业名称为“Sainte”和“圣桐特医”,后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于2022年脱离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圣元营养(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圣元香港”)持有圣桐特医48.68%股份,为后者最大单一股东。圣元香港由圣元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圣元国际”)全资持有,后者由Beams Power全资拥有,而Beams Power又由孟秀清全资拥有。孟秀清及其丈夫张亮、儿子张梦然、Beams Power、圣元国际及圣元香港共同构成圣桐特医控股股东集团。由于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为Beams Power间接全资子公司,其与圣桐特医依然存在关联关系。

作为圣元集团背后的灵魂人物,张亮的名字为国内奶粉行业熟知。资料显示,张亮1998年创立Synutra International Inc.(圣元国际)。2005年,该公司通过反向收购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并于2007年转板至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成为首家在美国主要市场上市的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公司。2016年,圣元法国工厂开业,圣元国际却在同年宣布私有化退市。彼时,中概股刚刚经历一轮美股退市潮,有观点认为,圣元国际登陆纳斯达克后股价受到打压,从高峰期的25美元左右跌到退市前的不足4美元,或为其当时退市原因。

目前,张亮担任圣元集团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当初圣元在美股断掉的上市之路,如今正以圣桐特医的名义问路港股。与圣桐特医相比,圣元奶粉目前受市场环境影响势头远不及当年。

据宋亮了解,二十年前登陆纳斯达克时,圣元一度坐到国产奶粉头部位置,此后的“三聚氰胺”“性早熟”等行业事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去法国投资建厂,圣元又遭遇国内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出台,一个工厂只能申请注册3个系列、9个配方。近些年,伴随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国产奶粉品牌崛起,以及新生儿数量下降,圣元奶粉已经掉出行业第一梯队。与之相比,圣桐特医上市可能性更大。未来,成人特殊营养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圣桐特医上市融资后预计会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快技术研发创新,为成人特医产品铺路。

针对出生率下降对公司婴儿产品的影响、非婴儿特医产品计划布局的细分领域等问题,圣桐特医方面表示暂不接受采访。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迅雷...   中新经纬8月19日电 美东时间周一(18日),华尔街股市维持在历史高点附近,美股三大股指基本收平...
股市必读:睿创微纳(68800... 截至2025年8月18日收盘,睿创微纳(688002)报收于68.07元,上涨0.9%,换手率1.2...
【立方债市通】债市大跳水/南阳... 第 440 期 2025-08-18 焦点关注 债市大跳水 8月18日,A股大涨的背后,投资...
重庆啤酒半年营收下滑,6亿增资... 重庆啤酒上半年业绩微降,面临市场挑战 近日,重庆啤酒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
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拥抱数字金... 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数字金融成为了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公募基金行业作为金融...
深度解析谷歌Genie 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蒸汽猫TechMore,作者:沸腾的豌豆,题图来自:AI生成想象一下,你只需对电...
出借银行卡赚“好处费”?一硕士... 如果有人找你借银行卡,并声称转一下就给好处费,你会答应吗?这种“举手之劳”看似可以轻松获利,实则已触...
康佳成功“改嫁”!华润想要盘活...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历时四个多月,康佳“改嫁”华润终于落定...
股市必读:珠海冠宇(68877... 截至2025年8月18日收盘,珠海冠宇(688772)报收于16.94元,上涨3.93%,换手率3....
王晖转战成都农商行任董事长!黄... 周日午后,成都银行(601838.SH)一则高管换帅的消息打破了银行圈内原有的平静。这家地处中部地区...
华为诺亚首席研究员,也具身智能... 杰西卡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具身智能,成了这个夏天最炙手可热的创业赛道。...
突发公告!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 万通发展8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于2025年8月18日被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忆会家属告知,其收到...
A股“身价”破100万亿元 是... 18日收盘,上证指数创近10年新高,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突破2024年10月8日以来高点,北证50指...
英伟达的“狙击者”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陈伊凡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在 AI 芯片领域,英伟达凭借强大的训...
基金跑步进场,全球资金来A股不... 越过 3700 点,市场越来越不安分。过去十年就四次站上这点位,三次还是 2021 年的事。概率这么...
ETF市场日报 | 稀土、人工... 2025年8月18日,Wind数据显示,A股三大指数今日延续强势表现,沪指一举创出2015年8月以来...
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刘暄)上海证券报记者18日从北京海关获悉,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下称“亦庄综...
光伏“卖铲人”助力之下,印度光... 编者按:“反内卷”进行时。明天上午9点,工信部将再次举行光伏企业座谈会。会议通知显示,与上次以企业为...
结了婚还要AA吗? 结了婚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考拉Clara,作者:考拉Clara,原文标题:《结了婚还要AA?AA可以有,但...
罕见盈利!零跑汽车,狂欢在悬崖...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闺蜜财经图片由AI生成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不是蔚来,也不是小鹏。我国第二家盈...
重磅!央行7000亿逆回购落地... 2025年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中期流动性,为中小微企业注...
崩盘1194天后,400亿美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察Beating,作者:律动编辑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2025 年 8 月 1...
一鸣食品半年报:净利增长难掩经... 蓝鲸新闻8月18日讯,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5179)近日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
95后“长沙马斯克”:AI创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柳静芸)在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湖南的创新创业氛围越...
5股“30cm”涨停,这个指数... 微短剧行业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日(8月18日),A股市场成交额达到2.81万亿元,创近10...
四川最大两家银行“一把手”对调... 出品|达摩财经四川头部两家银行掌门人对调。8月17日,成都银行(601838.SH)发布公告表示,王...
汽车市场的钱被宁德时代“卷”走... 大赚304亿与亏损逾18亿元,这两个数据,分别是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表现。“动...
减持创新药,补换AI医疗!部分... 公募“先做药后做医”的布局节奏,正为医药主题基金带来净值提升与切换时机。今年6、7月份,创新药主题基...
被质疑“剃须刀打不过飞科”,徕... 出品|达摩财经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与其前员工间的“口水仗”终于告一段落。此次事件起源于8月15日。当天,...
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1亿粉丝... 红星资本局8月18日消息,今日晚间,快手头部主播辛巴在直播中表示,“跟大家做个告别,从今天开始辛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