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转型:2000万学费“买”来的15条教训
创始人
2025-07-01 10:59:33

战略篇

1、AI战略成功的关键不是技术领先,而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我们最初也犯过‘技术崇拜’的毛病,”李总坦言,“总想着上最牛的算法,最复杂的模型。结果呢?搞出来的东西业务部门要么看不懂,要么用不上,只能束之高阁。”

在李总看来即使拥有最牛的AI技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业务场景或无法让业务团队更好的接受和使用,再好的项目都难逃失败一些技术没那么领先的传统企业通过将成熟AI技术深度融合于核心业务流程,一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银行业可以把成熟的AI技术应用于自身的业务流程中,有效强化风控和反欺诈效果降低坏账率比如,李总所在的零售业通过AI优化供应链预测、减少库存积压提升门店坪效都取得了非常显著成效。

2、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AI解决

有些问题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自动化脚本,甚至优化一下业务流程就能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强行上AI

李总公司曾有部门提议用AI来做日常的销售报表分析,但这些事其实用Excel或BI工具,点几下鼠标就能搞定,效率远高于训练一个AI模型。当时他们公司为了体现自身的“AI含量”,鬼迷心窍,还真上了AI。结果,不仅投入大量资源,还让大家的学习成本、使用成本、校正成本都大大提高,整体效果和效率,没有明显优势,非常不划算。

3、追求长期价值的AI战略,往往更容易成功

在交流中,李总特别提到,有些AI应用的短期ROI可能并不明显,但其战略价值和长期效益却不可估量。

我们用大模型,升级了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一开始从纯财务的角度看,可能会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但后面就慢慢看出来,它确实很好地提升了用户粘性,构建了我们的竞争壁垒,这是多少短期利润都换不来的。” 李总还进一步以亚马逊为早期在推荐系统上的投入做类比亚马当年投入巨资搞这一套,也是几年内都没带来明显的直接利润,但长期来看,这套系统,却极大提升了亚马逊用户的忠诚度复购率,成为亚马逊最有价值护城河

4、AI项目成功的标志是业务价值提升,而不是技术先进性

“这是我们衡量所有AI项目的最终标准。”李总说这话的时候,态度非常坚决“我们内部有个说法,不以业务价值提升为目标的AI项目,都是耍流氓!”

他坚定地认为,企业应始终以提升业务价值为核心标准,来评估AI的投入产出。一个AI项目,无论用了多么酷的技术,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业务提升,不能在降本增效、提升收入、改善客户体验、降低运营风险等方面,带来明显效果,那它就是失败的。千万不能陷入“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认知误区,我们为此裁撤过一位CIO,并且支付了高额的赔偿。

技术篇

1、影响AI落地的最大因素不是人才或资金,而是“数据孤岛”

“K哥,你可能不信,我们早期AI项目最大的瓶颈,不是找不到AI专家,也不是缺钱,而是数据!”李总聊到这里,非常感慨“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简直就是‘数据沼泽’、‘数据孤岛’。”

李总进一步解释,即使有充足预算和AI专家,如果数据七零八落,AI模型根本没法有效训练和部署,或者现有业务流程非常僵化,AI都是很难嵌入。因此,很多大型企业在推行AI前,必须得先老老实实做数据治理和流程再造。

他又做了一个通俗的比喻,数据就像是AI的燃料,燃料不行,引擎再好也白搭。只有统一数据标准,打通数据壁垒,为后续的AI应用铺平道路。否则,就只能是业内常说的“垃圾进,垃圾出”。

2、购买现成的AI解决方案,比完全自更适合大多数企业

“除非AI是你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千万别想着啥都自己从零开始研发,那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这是K哥强调的另一个重点。

在李总看来市场上有很多成熟的AI平台系统,比如云服务商提供的AI API、特定行业的AI工具,直接采购或集成,能快速实现AI能力,必要被“自研”的执念和虚名冲昏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不顾实际地做一些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重复造轮子的工作,既无必要,也无价值。

3、模型不是参数越大越好,简单、可解释的模型往往更实用

李总坦言,他们的技术团队也走过追求大模型、大参数的弯路。后来慢慢发现,在很多场景下,重要的不是模型的参数规模,而是模型的易用性和解释性。尤其在一些高风险领域(比如零售领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门店安全监控等就更为明显

李总进一步解释,“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可能是个‘黑箱’,出了问题你都不知道错在哪。而决策树、逻辑回归这些简单模型,更容易理解和信任,也更容易排查问题。” 为此得出的结论模型够用就好,实用远胜技。

4、模型的安全性、伦理与责任,是红线

“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谈到这一点李总很严肃地指出“AI系统一旦因为数据泄露、算法偏见或被滥用引发安全事件或伦理争议,对企业声誉和合性将是致命打击。” 他觉得在AI项目初期,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机制,这一点甚至比追求算法精度更紧迫。

他进一步举例,他们做了多层级的安全防护、数据权限管控,哪怕系统出现漏洞,也有兜底的策略,确保AI系统的安全性。AI向善,这是底线,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这是李总对AI技术最大的“执念”之一

人才与组织篇

1、企业更需要的不是AI科学家,而是既懂业务又懂AI的人才

“顶尖的AI科学家当然重要,他们负责算法突破。但在企业实际落地中,我们更需要的是‘翻译官’,也就是那些既深刻理解业务痛点,又能与技术团队有效沟通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李总的另一经验之谈。

在李总眼中,诸如AI产品经理、AI解决方案架构师等岗位,就是把业务需求转化为AI能听懂的语言,又能把AI的能力翻译成业务能理解的价值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往往是连接技术与业务的桥梁,也是项目通往成功的关键。

2、不要依赖个别AI精英,而是提升全体员工AI素养

李总认为,AI要真正赋能企业,不能只靠几个“大神”,而是需要各个层级的员工都理解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AI。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定向培养一部分人,后来发现这些人根本‘带不动’整个公司,无法形成学习、应用AI的整体氛围。后来痛定思痛,发起了全员AI培训的运动才真正形成了氛围,起到了作用。”李总还提到了丰田公司推行全员参与的“改善”文化,他认为AI时代也需要类似的“AI赋能”文化。让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AI素养,才能真正让AI在企业遍地开花

3、AI落地失败,主要原因是组织、文化和沟通,而不是技术

“复盘我们失败的AI项目,十有八九不是算法不行,而是组织、文化和沟通出了问题。”李总叹了口气,“比如业务部门不配合,需求不明确,对AI期望过高或过低,缺乏高层支持,变革管理不到位等等。技术上的坎儿好过,人心和组织的坎儿难平。” 他提到一个例子,公司曾尝试用AI优化跨部门的促销活动,但因为市场部和销售部数据共享、协作分工、利益分配等问题谈不拢,项目虽然硬着头皮推了,但效果却非常失败

4、AI时代更需要跨多领域的人才,而不是单一技能的人

李总认为AI 时代,企业业务愈发复杂多元,只靠单一技能的人才难以应对,能融合不同专业知识、带来更全面的视角和思维的跨多领域人才,才是未来企业的刚需。

李总零售行业举例假如企业需要开发智能购物系统。单一技能的程序员可能只关注技术实现,但难以从商业角度优化用户体验。而只有既计算机技术、又熟悉数据分析,还了解零售业务的跨领域人才,才有可能将AI算法与商品推荐、库存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完美结合。

实施运营篇

1、AI落地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持续运营优化

“很多人以为AI系统部署上线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个巨大的误区。”李总进一步解释“数据会变化,业务需求会调整,AI模型会老化。AI系统需要持续监控、评估、再训练和迭代,才能保证其长期有效性。这需要专门的MLOps流程和团队来支持。” 为此,他做了非常贴切的比喻:AI系统就像一辆赛车,不仅要造出来,还得有专业的团队持续维护、调校,才能在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2、专注于边界明确的小问题,比颠覆行业更容易成功

“我们早期也犯过‘好大喜功’的毛病,总想着用AI搞个大新闻,颠覆整个零售行业。结果都是事与愿违”李总坦承,后来他们学乖了,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明确的小问题,比如优化某个门店的补货效率,提升某个品类的销售预测准确率等等,比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工厂大脑容易现实。

因此,李总也得出了小处着手,快速验证,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更容易让AI落地并产生价值的经验。

3、对员工来说,AI工具的体验,比模型智能更重要

“你搞的AI工具再智能,如果操作复杂、界面反人类,员工宁愿用回老办法,也不会理睬你的新科技。”李总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曾开发过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AI辅助选品工具,但因为界面专业,操作流程符合门店经理的习惯,推广效果很差。后来我们重新设计了用户界面,让它简洁易上手,能无缝集成到他们现有的工作流中,采纳率才大幅提升。

员工体验才是王道。既是设计思维中“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原则,也是李总的经验之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完李总这15条“血泪教训”,我觉得受益匪浅,相信也能给不少企业Boss或技术负责人带来启发。如果这样李总的2000万学费和我的本次分享也更有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蔚来:6月交付新车24925台... 7月1日,蔚来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6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20...
燕翔:2025年7月份大类资产... 燕翔 金晗(燕翔 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核心结论2025年6月全球股市普...
哪吒汽车招募意向投资人,复工复... 红星资本局7月1日消息,陷入停产困境中的哪吒汽车,正在努力寻求转机。合众新能源管理人昨日发布《合众新...
世界经济面临“三个确定”和“三... 2025年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投下了浓重阴霾,不仅严重冲击了全球贸易原本向好的环境,弱化...
浦发银行选举行长谢伟任副董事长...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同意选举谢伟为公司副董事长,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其副董...
外媒报道 资金逃离美国或成长期...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28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
常青科技:募投项目生产线实现全... 7月1日,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青科技,603125.SH)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跨界玩家”大东南,上市17年... 大东南近日的股价有“妖”气。行情显示,6月24日至6月30日,大东南股价迎来连板,累计涨幅达61.3...
国人沸腾,A股“大国重器”彻底... 最近几年,世界真的不太平。世界不太平,刺激军工股俄乌战争持续三年多,双方死伤过百万人,还没有结束的迹...
创纪录发行!中金中国绿发商业R... 6月27日,济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作为中金中国绿发商业REIT的底层资产,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中金...
锦盛新材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股... 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6月27日晚间,锦盛新材(300849.SZ)公告披露,其收到中国证券监督...
格力集团迎新任董事长 6月30日,珠海格力集团官网更新信息显示,邹晖已正式出任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邹...
格力集团再度换帅 “80后”邹... “80后”的邹晖接棒“70后”的康洪,成为格力集团新任董事长。6月30日,珠海格力集团官网更新信息显...
2025年上半年机构调研榜大揭...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机构调研动态一直是...
7月券商金股出炉,恺英网络最受... 7月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39%,深成指涨0.11%,创业板指跌0.24...
金浦钛业陷连年亏损困局,实控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6月30日盘后,金浦钛业(000545.SZ)...
8成营收依赖两大客户,闯关科创... 文 | 杨万里闯关科创板IPO未果,南通联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药业”)转而向创业板I...
十大券商把脉A股2025下半年... A股正式步入2025年下半年交易时间,指数未来怎么走,哪些板块获机构看好?澎湃新闻记者搜集了10家券...
无锡振华:无锡康盛拟减持不超1... 7月1日,无锡市振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振华,605319.SH)公告,公司股东无锡康盛投资合...
42家上市银行齐涨 行情能否延... 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近日,银行板块持续震荡上涨。截至7月1日收盘,Wind银行业指数上涨1.5...
今晚油价上调!加满一箱油将多花... 央视财经(记者 平凡 姜美羊 彭琳)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受国际油价震荡上涨影响,国内汽柴油价...
A股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 创... 上半年A股收官,市场震荡上涨,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半年,上证指数累计涨逾2%,北证...
7.15!人民币,将升到多少 ... 原创 刘晓博今天早上,人民币对美元的离岸汇率再创特朗普当选以来的新高,已经升值到了7.15附近,最高...
2025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 引言: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海南三亚学院举办。6月30日上午,2025海南高等教育...
飞慢离职,2025花西子失去2... 国货彩妆头部品牌花西子又一联合创始人传出了离职消息。据“界面新闻”表示,花西子联合创始人飞慢正式离开...
2026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全球... 第六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The 6th China Cross-Border E-Commerce...
抖音电商:依据既定规则开放带货... 新浪科技讯 7月1日下午消息,抖音电商发布公告称,经外部举报反馈,有不法分子声称可对外售卖“0粉获取...
美团正式推出“浣熊食堂” 未来... 7月1日,美团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浣熊食堂”,以线下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外卖厨房为基础,秉持“全程可视可...
小红书的推广怎么做 酷易云平台... 在社交媒体营销的版图中,小红书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 “流量宝藏”,凭借其精准的用户定位、强大的种草...
同宇新材IPO申购:募资规模缩... 中国网财经7月1日讯 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宇新材”)IPO今日开启申购,发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