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贝黄金市场的李老板,十年批发经验的老江湖,此刻却面容凝重。他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计算器按键声噼里啪啦,如同他此刻焦虑的心跳。“周一777元/克,周五直接跌到764元,一周跌了13块!我囤的200公斤金条,一夜蒸发了280万!” 客户群里炸开了锅,有人取消订单,有人疯狂询问抄底时机。这突如其来的暴跌,背后却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市场博弈。
这出黄金市场的大戏,源于中东地缘政治的戏剧性反转。6月13日,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金价一度飙升至3450美元,市场嗅到了避险情绪升温的迹象。然而,周末特朗普紧急派遣国务卿斡旋,以色列与伊朗竟在短短48小时内达成停火协议。这一出人意料的转折,让市场措手不及。6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会上高调宣布这一消息,伦敦金价应声跌破3350美元关键支撑位,程序化交易的止损单如潮水般涌出,金价如同自由落体般暴跌至3266美元,创下四周新低,单周跌幅高达98.3美元。年初追涨的投资者们彻底傻眼了,毕竟仅仅两个月前,黄金还以“避险之王”的姿态,攀上了3500美元的历史高位。 避险属性,似乎失效了?
市场对地缘风险的敏感度骤降,其深层原因在于资金流动的方向。全球最大黄金ETF(GLD)5月份遭遇8个月来首次净流出,北美基金单周抛售19吨黄金,机构投资者纷纷撤离。然而,吊诡的是,各国央行却在逆势增持黄金——中国央行连续7个月增持,5月份又买进6万盎司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央行计划未来一年继续增持黄金。 机构撤离,央行抄底,这种分裂行情让普通投资者更加迷茫。
美联储的强硬态度更是雪上加霜。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需要更多时间评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这直接浇灭了市场对7月降息的期待。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交易员将降息预期推迟至10月,全年降息幅度也从75基点下调至50基点。美元指数应声反弹,持有零息黄金的机会成本急剧上升。 同时,美国5月份消费者支出意外下滑0.1%,而核心PCE物价指数却同比上涨2.7%,这种“经济降温、通胀顽固”的组合,让对冲基金经理Peter Schiff在推特上哀叹:“黄金被钉在十字架上——左边是降息推迟,右边是实际利率攀升!”
技术面的崩盘则加剧了黄金的暴跌。6月25日,金价跌破3350美元,算法交易系统集体发出警报。4小时图上的“头肩顶”形态,让量化基金毫不犹豫地按下卖出键。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程序化账户当周净增持1.7万手空单,创下三个月新高。技术派交易员老陈在朋友圈发出警告:“多头最后的防线3245美元一旦失守,将打开通往3100美元的深渊。” 最惨烈的踩踏发生在周五晚间。中美突然宣布就稀土贸易达成协议,风险资产集体狂欢,道琼斯指数单日暴涨400点,黄金则被无情抛弃。COMEX期货两小时内成交12万手,相当于30亿美元的筹码易主。上海黄金交易所夜盘跟跌,主力合约直接击穿765元支撑位,水贝市场的首饰金报价应声跌破1000元/克的心理关口。
多空双方展开激烈的博弈。花旗银行紧急下调黄金目标价,警告称若中东持续停火,金价可能跌至3000美元。然而,高盛分析师则反驳道:“央行年均购金超过1000吨才是长期逻辑!” 多空分歧在社交媒体上引发骂战:空头晒出账户截图,炫耀其3280美元建仓的空单已浮盈5万美元;多头则搬出2013年中国大妈抄底被套的旧闻,嘲讽追空者最终会血本无归。
这种撕裂在实货市场更加明显。周大福门店的回收柜台排起长队,单日回收量暴增20%;但隔壁销售柜台的金豆、转运珠销量却反升80%。一位95后白领小林,购买了一颗金豆,并拍照发到小红书上:“3000块就能买颗金豆,怕什么?跌了就攒着当嫁妆。”
回到水贝市场的李老板,关掉了报价屏,从保险柜里拿出两公斤金条,用打火机烧了烧金条边角,对徒弟咧嘴一笑:“记着,黄金暴跌时流的血,都是将来暴涨时喝的酒。” 他的话语里,既有对市场波动的无奈,也有对未来黄金走势的坚定信念。 这,或许才是黄金市场永恒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