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7月7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施行,市场关注的高频量化终于得到了规范性约束。
今年4月3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旨在加强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近年来,随着新型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程序化交易已成重要的交易方式。业内人士表示,程序化交易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提高交易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流动性。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了市场波动。
“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往往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算法模型,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交易指令的发送和撤销,从而获取微小的价格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这种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监测监控和监管,能够有效约束其过度优势,减少因信息和技术差距而导致的不公平交易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柏文喜认为,高频交易的高频次和大成交量可能会在市场出现波动时加剧市场波动。通过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机构合规风控管理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高频交易一直是各类程序化交易新规关注的重点。实施细则明确了可能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的股票异常交易行为: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并强调将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控,重点监控上述异常交易行为。
在高频交易管理方面,实施细则明确高频交易标准,即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万笔以上。“这有助于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防止市场参与者通过虚假申报、操纵市场等方式干扰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柏文喜说。
实施细则明确,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的,交易所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临时停市等处置措施并公告。
不仅如此,实施细则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秉承“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程序化交易监管总体思路,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深股通管理、监督检查等作出细化规定。
柏文喜认为,新规的实施将促使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更加注重交易策略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减少过度投机行为。同时,通过市场化调节手段,如差异化收费等措施,引导高频交易者降低交易频率,更多地关注资本市场的长期价值发现功能,从而推动市场向理性投资的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新规为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合规边界,有助于量化投资机构完善内控合规体系建设,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交易所后续还将结合市场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监管安排,形成系统性、可操作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为程序化交易的长期规范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柏文喜说。
上一篇:没有任何不良,澳新银行却选择退出重庆,全国多个分行已关门 没有任何不良,澳新银行却选择退出重庆,全国多个分行已关门
下一篇:建发国际集团:上半年权益销售额533.5亿元,同比增长4.9% 建发国际集团2025一季度财报 建发国际集团2025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