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茅台的“难兄难弟”,被逼到悬崖边
创始人
2025-07-15 12:59:43

一条“禁酒令”让整个白酒行业备受打击。

有从业者表示:禁酒令发布后,白酒销量下滑了80%,九成门店遭到重创。

在有的城市,就连便利店的货架上都看不到白酒瓶子的身影。

白酒艰难求生,国产红酒行业也在渡劫。

不久前,中国葡萄酒一哥——张裕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差”的财报:

2024年,张裕全年营收32.77亿元,比2023年同比下滑了25.26%。

比营收跌得更惨的是净利润,仅仅1.31亿元,同比下跌71.64%。

其实,在这份“难看”的答卷之前,张裕的股价已经连续跌了四年了,市值累计蒸发高达235亿元。

由于股价太难看,深交所甚至发布公告将张裕移出深证成分指数样本股名单。

相比于“爹味太浓”的白酒,葡萄酒一直都更年轻、更西化。

因此,在市场讨论“白酒讨好不了年轻人”的时候,葡萄酒往往能躲过一劫。

但即便如此,作为葡萄酒一哥的张裕,也逃不过被年轻人逐渐抛弃的命运。

是年轻人真的不爱葡萄酒了,还是张裕自己老了?

百年酒王,沦落到超市角落

在国内提到葡萄酒,肯定绕不开130多岁的张裕。

就算从不喝酒的人,也肯定在电视上看过张裕解百纳的电视广告。

国产老字号+电视推广背书,在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的年代,张裕很快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词。

想必不少80、90后都在从小到大的各种宴席和酒局上见过张裕解百纳,干红兑雪碧更是不少人的“人生第一口红酒”。

靠着解百纳一款干红,张裕连续20年保持着中国葡萄酒品牌市占率第一的宝座,常年高达30%左右,甚至比茅台还要更早上市。

2011年,全年营收高达60.28亿元,尽管比不上茅台五粮液,但也能和剑南春、汾酒等白酒巨头平起平坐,稳坐国内酒企的第二梯队。

而如今,张裕的营收却仅仅只有巅峰期的一半,如果算上利润率的大跳水。

从产品角度来说,张裕的困境和其余国产老字号酒企一样:长板太老,短板太多。

张裕的长板,自然就是这款卖了将近90年的张裕解百纳。

作为中国第一款自酿的干红葡萄酒,“解百纳”这个商标曾经辗转流落到过诸多品牌手中,张裕也只在2001年成功注册新商标。

在解百纳身上,张裕可谓是投入了最多的心血。

不仅砸了3000万打造专属葡萄生产基地,甚至还投产了3万吨解百纳专用产线,每小时能灌装1.5万瓶。

营销方面也是舍得下本,在电视普及不久的2003年,张裕就狂砸4840万广告费用。

从2006年开始,张裕在央视的投入金额逐年增加,到2010年费用直接达到3亿,这才有了所有人都看过的解百纳电视广告。

而解百纳也不负众望,成为张裕的业绩担当,如今以解百纳为代表的葡萄酒产品占据了张裕营收的74.4%,累计销量也将近6.8亿瓶。

尽管几十年来,解百纳的口味和包装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依靠坚挺的经销商体系和精准的定位,解百纳还是能稳坐国内葡萄酒销量的金字塔尖。

相比于解百纳坚挺的销量,张裕的其余产品就显得逊色不少。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张裕的白兰地。

作为以葡萄为原材料的烈酒,白兰地一直在国内属于X格最高的洋酒之一,人头马XO、马爹利等品牌的大名想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张裕生产的白兰地,却总是处于“低端上不了台面,高端无人问津”的窘境。

张裕最便宜的“醴泉白兰地”,其配料表竟然没有葡萄和水,基本是拿蜜酒和香精勾兑出来的。

而除了广东部分地区和烟台本地,张裕白兰地也基本没有市场,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把它当料酒,和老恒和坐一桌。

与低端产品相反的是,张裕的高端白兰地却是“意外地出名”,张裕曾多次送旗下白兰地参加比赛和评审,屡屡能获得不错的名次和口碑。

但是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张裕除了几十块一瓶的解百纳和当料酒的白兰地,其余的高级酒品存在感都异常稀薄。

贵为国产葡萄酒王,却只能在超市货架上吃灰。

年轻人越爱,张裕越冷?

张裕突然过得这么惨,是年轻人不爱喝红酒了吗?

答案肯定是错误的。

相比于白酒,葡萄酒酒精度低、更适口,且自带“洋滤镜”,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据尼尔森IQ发布的《2024中国酒水市场报告》,葡萄酒消费中90后和00后消费者占比达45%,较2023年增长10个百分点。

可见,讨好年轻人已经成为葡萄酒行业的大势所趋。

而张裕也一直在尝试和年轻人拉近关系,只不过有两道坎始终摆在张裕面前。

第一道坎其实是张裕自己的失误:过于分散的年轻化打法。

在张裕看来,自家王牌产品解百纳之所以不受年轻人欢迎,还得让口味和包装背锅。

毕竟作为将近20年前的爆品,解百纳口味酸涩、甜度不高,包装也是尽显老气。

于是,张裕的“年轻化”就显得十分简单粗暴:打造一批口味更轻、包装更活泼的新品。

不过,张裕一口气打出去的“年轻牌”打得似乎有点太多了。

2014年,张裕推出了主打年轻人的葡萄酒系列“醉诗仙”;2020年,张裕又拿出了颇受国外年轻人市场欢迎的调香型葡萄酒味美思。

2023年,张裕又推出了“年轻人的第一支葡萄酒”小葡系列,主打4~8度的低度气泡酒,跟Rio等口味酒抢市场。

在今年3月份,张裕还推出了主打年轻人的干白产品长尾猫,也是中国第一款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干白葡萄酒,

结果张裕在十年内,更新了数款“年轻人的第一支葡萄酒”。

但张裕这么努力,换来的却只是年轻人的一头雾水。

据媒体报道,张裕品牌在Z世代年轻人中的认知度仅为11%,相比之下,长城葡萄酒则为18%,RIO等鸡尾酒品牌则高达43%。

其实,张裕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缺陷,张裕总经理孙健也在一次发言中直说“我们距离消费者实际上是越来越远了。”

张裕不受年轻人待见的第二道坎,其实就是被国外竞品慢慢偷家。

80年代起,中国民间兴起“红酒热”,长城、张裕等老品牌抓住了这个时机,一跃从传统老字号成为国民红酒。

但是国产葡萄酒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到2015年左右就到头了。

要知道,葡萄酒作为西方社会的口粮酒,在澳洲、法国等地都有着大量性价比极高的廉价葡萄酒品牌,其中澳大利亚更是葡萄酒的出口大国。

2014年底,中澳签署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此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关税逐年降低,从过去的14%逐渐削减至0%。

与此同时,进口的平价葡萄酒也越来越多,市占率从2015年的32%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50%多。

在年轻人看来,国外葡萄酒品类多、样式新,最关键的是并不比国产葡萄酒贵到哪儿去。

在性价比+外来和尚好念经两招助攻下,海外葡萄酒成功上位,就连县城老板的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酒也变成了澳大利亚品牌奔富。

与之相对的,是国产葡萄酒的产量从2015年的114.8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41.3万吨。

整个葡萄酒行业最尴尬的一点是:对葡萄酒的祛魅,竟然是国外品牌完成的。

想重回牌桌,酒王也得学两招

作为中国第一批上市的酒企,市场曾经对张裕寄予厚望。

而如今,张裕却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形势。

最尴尬的是,在这个葡萄酒行业还在逆流而上的年代,张裕却陷入了“越努力越艰难”的怪圈。

张裕总经理孙健本人也对这种“怪象”做出过解释:

“作为龙头企业,张裕某种程度上拿了一手好牌,但我们前期打得并不够好。”

张裕之所以会被外国竞品打懵,原因很简单:

当欧美葡萄酒用高端品类建立酒文化吸引人们关注,再通过高性价比的口粮酒吸引消费的时候,张裕能拿得出手的“主流产品”仍然是卖了数十年的解百纳。

所以张裕的回应手段也很直接:复刻国外竞品的这一套打法,打响自己的高端叙事。

其实,张裕的高端化做得并不差。

作为一家成立130多年的老品牌,张裕在高端红酒、白兰地方面的积淀甚至要远远超过一些国外的同行。

张裕作为“中国老字号葡萄酒”,一直以来张裕都有一大任务:闯入欧洲核心圈层,和欧洲传统大牌掰手腕。

而张裕闯入外国核心圈层的打法也非常“老钱风”,那就是直接砸钱买酒庄。

从2013年起,张裕豪砸6.7亿元收购了6座位于法国、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亚的酒庄。

收购酒庄的意图也很明显,通过成熟的国外酒庄口碑搭建起国外销路和高端产品线,这样带来的名声也能反哺国内市场。

就目前来看,张裕的高端计划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

依靠数家国外酒庄,张裕确实在突破高端方面颇有建树。

就在2023年到2024年,张裕派出的参赛产品还斩获了403项大大小小的国际酒类比赛奖项,其中龙谕葡萄酒、可雅白兰地等高端产品颇受国外市场欢迎。

但尴尬的是,这份“国外市场念好的经”并未完成反哺国内市场的任务。

就算张裕在国外拿了再多的奖项,获得再多的认可,到国内之后消费者仍然只能看见货架上卖了几十年的解百纳。

而张裕风风火火在国内数十年的酒庄布局,也在张裕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成了拖后腿的“重资产”。

2025年张裕开启战略收缩,出售了自己出海收购的第一家法国酒庄郎多酒庄,拿回了3941万元的回流资金。

对张裕来说,如何打通高端到中低端之间的任督二脉,才是当下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外,张裕也要敢于向传统渠道进行大手术。

作为老字号酒企,张裕和茅台、五粮液等品牌一样都高度依赖传统经销商渠道,数据统计,张裕的销售数据中传统经销商渠道就占有85%。

传统经销商推广酒品的手段同样也是十分老派:光在2023年,张裕解百纳事务部就举办了8.7万次推广宴席。

虽然累计触达了2000多万人次但营销成本也是水涨船高,且触及的用户也多是些中老年用户,与年轻化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数字化方面,张裕的成绩同样乏善可陈,迄今为止张裕的数字化会员仅仅有30万人,是竞品长城葡萄酒的十分之一。

而由于经销商体系过于繁杂,张裕也和茅台一样失去了对产品的定价权,当线上电商平台进行压价大促销的同时,线下买酒也要经过经销商“层层加价”。

对于张裕来说,光在产品和高端化方面下“笨功夫”,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玩不转了。

张裕得明白,想要重回牌桌,还需要更全面的“刮骨疗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多只创新药概念股今日走低,联环... 红星资本局7月15日消息,热度维持多日的创新药概念股今日出现降温。今日,莱美药业(300006.SZ...
AI产业链利好不断,20余股涨... 7月15日,中国AI50、CPO概念、英伟达概念、液冷服务器等概念涨幅居前。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
V观财报丨盈方微:公司不存在江... 【V观财报丨盈方微:公司不存在江阴基地】盈方微15日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称,公司不存在...
泡泡玛特:预期上半年收入同比增... 7月15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公告,预期集团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本期间)之收入可能较去年...
国内成品油价今晚下调,加满一箱...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国内成品油价迎年内第六次下调。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24时起,...
四年虚增营收超17亿元,*ST... 7月13日,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苏吴”,下称“江苏吴中”)收到中国证监会下...
全聚德发布半年报预告,净利润1...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7月14日晚,全聚德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爱尔康张健:让中国患者从“看得... 中国商报(记者马嘉)“10年前,白内障手术的目标是让患者重见光明;今天,患者期待的是术后不戴眼镜就能...
第一财经布局评级赛道,推出“壹... 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第一财经深耕金融核心领域,融入金融生态圈,近日宣布推出“壹评级——专业股票评价体系...
V观财报丨思特威上半年净利预增... 【V观财报丨思特威上半年净利预增超140%】思特威15日盘后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2... 近期,上海票据交易所最新披露的承兑人逾期名单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889家承兑人发生多次票据逾...
新华制药跌2.00%,成交额4...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5日,新华制药跌2.00%,成交额4.32亿元,换手率5.27%,...
全聚德:从老字号到新消费,上半... 7月14日晚,全聚德(002186.SZ)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
字节开始整顿职场!官宣调整绩效... 今日,字节跳动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公司对绩效标准进行系统性调整。此次改革以"回归价值创造本质"为核心,...
揭秘宗馥莉与宗继昌宗婕莉商业关... 据媒体报道,宗馥莉被三名自称“同父异母的弟妹”起诉引发关注,三名原告首次公开主张其为宗庆后非婚生子女...
昆仑万维CEO方汉称公司唯一梦...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郑永杰/文 近日,昆仑万维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56...
持续供不应求,创新高! 现货白银续创近13年新高。 7月14日,伦敦银现货盘中站上39美元/盎司,续创2011年9月以来新...
蓝海华腾: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 7月15日,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蓝海华腾,300484.SZ)发布业绩预告,2025年半...
湖南记者采访被推搡受伤、摄像机... 7月15日,中国记协发声:今天上午,湖南媒体发布一则视频。视频称,市民举报在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买到...
2025上半年私募行业三大现象... 上半年私募行业发生了三大现象级事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一,量化私募在AI上的突破性成果源源不断,A...
从高端突破到海外突围,金田股份... 受益于“产品、客户双升级”策略,金田股份(601609.SH)上半年业绩大增。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金...
多家酒企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 去...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文/图)7月14日晚间,水井坊、酒鬼酒、金种子酒三家白酒企业同时发布了上半年...
梁文锋等来及时雨 梁文锋等来及... 被梁文锋靠着DeepSeek抢走风头近180天后,杨植麟正借助Kimi更新试图卷土重来。近期,Kim...
「收盘」沪指跌0.42%报35... A股三大股指7月15日集体高开。大金融早盘领跌,沪指失守3500点。午后沪指收复3500点关口,深成...
链博会来了!境外参展商美国最多... 图源:链博会官网中新社记者 王梦瑶 尹倩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将于202...
药明康德等上游企业业绩提速明显... 7月11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 603259.SH)发布2025...
证券投顾退款大增!揭秘恶意“代... 享受资本市场回暖“红利”的证券投顾行业,正遭遇着退款率居高不下的挑战。近日,上海一家证券投顾机构援引...
“姐弟傀儡戏”惹怒证监会!这家... 医美注射企业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T苏吴,证券代码:600200.SH)等涉嫌信息披露违...
人民日报:消费者“甜”了,果农... 作为全球最大连片荔枝生产基地 广东茂名今年迎来 10年不遇的荔枝 “超级大年” 预计产量约63万吨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 作者:王洪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月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部分超市会员企业高管赴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