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猫头鹰研究院)
转自:猫头鹰研究院
作者:猫头鹰姚书恒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的优势,在近年变得越来越显著。从新能源到DeepSeek,再到六代机、机器人、创新药,中国创新能力不断刷新世人的认知。与此同时,大批优质企业拔地而起,为投资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投资标的。这是权益投资信心的本质来源。
技术裂变、格局变化、产业升级,对机会的敏锐与坚持并不容易。但我们能看到,在几次大的行情中,嘉实基金一直有着极强的“存在感”:
例如,在中国创新药出海日渐获得市场重视时,嘉实互融精选A其实早就重仓持有频频获得license-out(海外授权)大订单的细分龙头,截至2025/06/30,过去一年收益79.41%,同期业绩基准23.05%,近两年位列全市场标准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来源:产品公告,业绩基准为沪深300×45%+恒生指数×45%+中债指数×10%)
又如,在2023年底发行的嘉实创新动力凭借对半导体、港股互联网龙头等板块的把握,自成立至今年二季度末斩获43.96%收益,同期业绩基准为13.04%,在同批浮费基金中位列第一。(来源:产品公告、Wind,业绩基准为中证800×80%+恒生指数×5%+中债指数×15%)
高成长行业的机会,往往出现在预期尚未兑现、格局尚未定型的阶段,尤其适合权益投资发挥自己的特长。抓住一次行业大潮是相对容易的,但从半导体,到AI、创新药、机器人,嘉实基金都有产品能捕捉到新产业浪潮,那就不是一时运气,而是必然有深层积累。
01、布局与自驱
嘉实基金是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研究团队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随后在中国经济升级、A股行情起伏的过程中,一直秉承深度基本面研究驱动的投资,坚持对投研体系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其目的就是在助力产业、满足投资者需求中找到双重锚点。
例如,2017年,嘉实基金嗅到了风中的特殊气息。当时,在国内,“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轰轰烈烈走向落实;在海外,AlphaGO在棋盘上陆续击败人类顶尖棋手。见识过入世后中国重工业腾飞、2013年后移动互联网浪潮,嘉实基金看到了未来的隐约轮廓,毅然提出了科技成长行业的五大投资方向: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创新药。
随后,他们做了两件事。
第一,是布局。
很多新生的行业都有非线性成长的特性,例如汽车从燃油转向电动,带来的变化绝不仅是电池电机电控的需求,还可能成为具身智能。这种打破原有产业区隔、快速变化的成长路径,非常适合发挥权益投资的威力。
为此,嘉实基金一方面在原先行业研究架构上,结合重点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又采用产业研究小组机制,成立多个由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组成的小组,如智能化、碳中和、半导体、国潮新消费组等;另一方面设立面向新兴产业的基金产品,将产业机遇和投资理念转化为投资者可便捷布局的产品工具。
具有活力的投研一体化,使得我们在后来复盘时,屡屡能在新兴产业引爆的行情中看到嘉实基金的身影。
例如,基于此前6年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关注,2022年12月,嘉实基金的科技投研微信群里敏锐开始研究ChatGPT大模型,随后迅速描绘产业图谱、开展一线调研。像TMT行业研究出身的李涛,就对AI在应用软件、算力硬件上的驱动进行了多次推演与调研追踪。
到了2023年春节后ChatGPT热潮突然爆发、千模大战开打,AI、大模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半年报出炉后,人们才看到,在2023年上半年的这次看似突然的AI浪潮中,嘉实基金多只产品凭借对多个关键产业环节的配置获得良好收益。截止今年二季度,嘉实信息产业过去一年收益率37.23%、嘉实创新先锋过去一年收益率60.11%……
而这还只是嘉实基金前瞻布局、捕捉机遇的冰山一角,比如,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这只由刘杰、陈俊杰共同管理的基金,定位于投资全球优质科技公司,自2023年2月成立至今年7月18日,已取得91.62%的收益。
第二,是自驱。
嘉实基金对行业的研究、产品化布局,并不是“一招鲜”。
恰恰相反,嘉实基金是行业内最强调深耕产业研究、自我驱动的公司之一。
例如,公募去上市公司调研的次数都是有记录的,嘉实在这个调研次数排行榜上是长期的Top 3。又如,深入产业的研究文化不是一句空谈,在嘉实,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凌晨去菜市场统计卸货、到县城超市数小票、去矿场看开采量、在沙漠深处看光伏铺设等,都是常规操作。
也正是海量的一线调研,让嘉实基金的权益投资具备了跟随产业发展而自我革新的底色。
例如,担任大科技研究总监的王贵重,2015年加入嘉实基金。从他的产品持仓来看,并不是押注TMT或单行业,而是拓展到面向信息、能源、生命这三大人类本质诉求,覆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
因此,他管理的嘉实科技创新可谓抓到了中国创新产业全面崛起的历史机遇,自2019年5月成立至今年二季度末收益高达174.17%,同期业绩基准为18.76%(来源:产品公告,业绩基准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65%+恒生指数×15%+中债指数×20%),绝对收益、超额收益都非常显著,也在同批科创主题基金中领先。
实际上,嘉实在投研上是国内最强调“传帮带”的公司之一。
有人统计过,嘉实的基金经理成长通常有个“3-3-3”阶段:先花大约3年进行专门行业研究,接着花3-4年通过多行业比较建立多产业多商业分析能力;再接着筛选优秀者开始投资管理,并在具备3-4年管理经验后再度升级。
经过体系性的训练,嘉实基金的新生代基金经理普遍具备出色的产业投资能力。
例如,自2014年就加盟嘉实的孟夏,在公司历任机械行业研究员、制造组组长等,是嘉实基金从研究到投资自主培养的新锐之一,其23年就开始独立管理的嘉实制造升级,在近期把握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崛起趋势,截至6月底近一年业绩为54.63%,表现非常优异。
又如,自2015年加入嘉实的陈涛,经过近5年的投研训练,自2020年8月开始陆续担任嘉实成长增强等基金经理,聚焦于从科技、先进制造等行业中挖掘“高质量成长”标的。在2024年四季度起,增加了受益于AI产业化和国产化趋势下的半导体和通信以及智能驾驶趋势下的汽车电子相关标的,使产品获得丰厚收益。
可以看到的是,公司层面的人才储备、产品矩阵,个人层面的不断成长、能力拓圈,让嘉实基金“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制度设计变成了实践,投研一体化的作战威力就此成为现实。
02、投资不只是交易
在长期的投研过程中,所研究的事物会塑造研究者的视野。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亦是如此。在研究新兴产业的时候,也会不断借助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来提升自己。
例如,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崛起,不仅仅是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硬指标”的进化,还在产品设计、用户运营上采用全新思路,让用户在驾驶、甚至不驾驶的时候都能获得更好体验。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多元服务的努力同样是根本。对于嘉实基金来说,投资并不止步于“如何买到牛股”,还要考虑如何不断加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为此,嘉实基金在很多方面不断提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看到嘉实的持续成长:
(1)产品设计优化
对公募行业来说,与业绩挂钩的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将成为常态。这是一次行业革新、是对基金产品的重新定价。
嘉实基金也在首批新型浮动费率产品中推出业绩基准锚定偏成长风格的嘉实成长共赢,由李涛担纲。李涛也是嘉实自主培养的优秀中生代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成长,能力圈覆盖半导体、IT、新能源等等。
(2)体系化服务与陪伴
投资者的获得感,并不只是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过程中的体验、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解读与陪伴,同样是决定最终收益的关键。嘉实基金同样在这些环节上着力甚多。
又如,提供全流程、多形式的投教服务。AI、智能驾驶、创新药等行业的非线性成长特征比较突出,消息多、预期波动大,需要持续、深入浅出的投前科普和投后陪伴。近年嘉实基金在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组织了投教内容,及时分享产业新资讯、市场新分析,包括组织投研团队持续分享投研观点,还有一系列线上与线下投资者服务活动等等,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关键产业机遇;此外还采用“嘉实微笑定投”等投资方式,帮助平滑波动、降低集中买入的风险。
03、面向未来的成长之路
眼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进程愈演愈烈。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澎湃发展令人振奋,但如何让产业的蓬勃最终转化成投资者的获得感?
从权益投资或者公募基金公司角度而言,投研体系的持续建设、产品生态的持续建立、服务的持续精细,这些都是答案,也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之路。公募基金的本义是专业化的“服务”,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百姓理财。所以,无论是权益投资能力还是体系的建设,最终的目标是如何让服务的“效益”持续放大。
这对公司的平台化、一体化协同作战能力有很高要求。例如,嘉实基金就将其基于公司平台化的研究沉淀、产品布局能力与体系化服务能力等进行多重共振,赋能应用于对包括自主可控、数字AI、绿色低碳、生命技术等时代主线方向的被动投资解决方案打造。耳熟能详的产品就包括,科创芯片ETF(588200)、软件ETF(159852)、机器人ETF嘉实(159526)、稀土ETF嘉实(516150)、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等等,已成为投资者配置相关资产时的重要选择。
从嘉实基金涌现的这些有行业代表性的主动被权益产品来看,其目标也是不只提供单一产品,而是正不断将投研体系建设、服务能力与产业发展机遇、市场需求进行多重交叉复合,从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里进行更多的价值创造。
最好的正反馈就是市场给予的认可,软件ETF(159852)、科创芯片ETF(588200)、机器人ETF嘉实(159526)被很多投资者形容为投资AI产业的“嘉实ETF三剑客”,其中软件ETF(159852)也被公认为是市场上“AI应用”含量最高的ETF之一。而软件ETF(159852)、科创芯片ETF(588200)也一直稳居同标的规模第一的位置。
当我们将镜头拉远,会发现嘉实基金的成长之路恰也是行业进化的缩影之一。从五朵金花的1.0时代,到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的2.0阶段,再到如今构建多策略、跨资产配置生态的3.0版本,这家机构与行业一起,始终保持着旺盛活力。这种生生不息的进化力量,或许正是公募基金穿越周期、服务实体经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