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顺风车体验,宛如从惊悚小说踏入激励故事的奇妙旅程。那是一个宁静的傍晚,我忐忑不安地坐上陌生司机的车。起初,车内的沉默让我有些不安,仿佛惊悚小说中即将展开的未知情节。然而,司机的一个温暖微笑打破了僵局,他开始与我闲聊,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奋斗故事。他的坚持与乐观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的恐惧。渐渐地,我忘记了最初的不安,被他的故事所激励。这次顺风车之旅,让我明白,生活中看似惊悚的瞬间,也许只是通向激励与成长的一扇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到中年的叶子,作者:人到中年的叶子,题图来自:AI生成
决定体验顺风车
大概十多天前,在县医院做完手术的老父亲病愈出院,我便计划当天中午从老家县城回京。因为没有自驾,老家县城也没有高铁和火车站,摆在我面前的回京方案大概有以下三个:
第一,去邻县火车站坐普快,四个半小时。这个方案也是我以往经常选择的路径,但火车车次少,而且这次要从县城开车去往邻县,还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赶不上。遂放弃。
第二,从县城直接坐顺风车到北京,这个是我从未尝试的方案,但花费有点高。另外,一想到要跟一个或者N个陌生人同处一个密闭的空间好几个小时……金牛加I(大写的字母I,ISFJ的I)人属性齐爆发,算了,别尝试了。
第三,从县城打车或者顺风车到我们地级市坐高铁,打车一小时,高铁俩小时,时间最快,花费也不高。在打车和顺风车之间,金牛座自然选择省钱的顺风车。
半小时,完成了好几部惊悚小说
于是,故事开始了。
因为是第一次坐顺风车,可能是之前社会法制新闻读多了的积淀,以及最近看公众号“没药花园”的后遗症,脑子里时不时就蹦出:会不会被劫财?会不会被劫色?会不会劫财又劫色?会不会报复社会纯发泄杀人?……所以,出发前一天在滴滴平台发出订单后,手指在“取消”按钮上又逡巡了无数次,直到发现有人接单了。
赶紧研究一下司机,发现除了订单数为六之外,其余信息啥也没有。我哥根据之前他坐顺风车的经验,跟我说,这些开顺风车的大部分并不是顺风车,而是专门拉客的“黑车”。呃,我更紧张了。尤其,司机在平台消息上问我:是不是一个人?我真想回答:不是。但又怕他跟我多收费。
第二天,司机如约来医院接我,一接电话,女司机,心中暗喜,好了,这回可以放心了。
可放好行李,一拉车门,本想坐在后座的我,发现后座已经坐了俩人。不对啊,我约的是“独享”,不是多人共享。质问女司机,司机也有点蒙:啊,是吗?我刚开始跑单,还不太清楚规则,可能是我点错了。就在我纠结要不要上车的时候,医院门口的保安已经开始在催促了,车挡道了。
豁出去了,上车吧。
快速回头看了下后座,看上去是母子,男孩估计读高中,但现在孩子们人高马大,我也不太好判断。由于我一脸严肃,车上的气氛也骤然紧张起来,大家都不吭声。没人说话,我也紧张啊。虽然平台上提醒说要少跟司机聊天,保证各自安全,但这种静默肃杀的气氛,还真是让人胆颤。我偷偷而又迅速地把车内情况和行程分享给娃爹。
想象力丰富的大脑又摁不住了。
会不会是一家三口,姐姐负责接单,然后妈妈和弟弟负责绑架?不过一路都是高速,他们好像也不太好下手啊……如果意识流能记录,我的大脑估计已经写完了好几部惊悚悬疑推理类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东野圭吾也望尘莫及。
忍不住跟好友微信聊天,被直接吐槽:人家绑你图啥呢?你哪点像有钱人?买条一百块的裤子还砍价,都打不起车了才坐顺风车……哎呀呀,停!
努力生活的年轻姑娘
拜托大脑想点别的吧。突然看到了脚下还放着肯德基没有拆封的外卖袋。
这时我才敢看了一下女司机,原来这么年轻漂亮,应该不到30岁,打扮干净利索,顿生好感。
“这是打包的午饭吗?还没吃?”
“对,我上午上完班,下午没事,所以就跑跑顺风车。”
姑娘又跟我解释,她刚开始跑,还不太了解业务,之前说过的共摊高速费就不用我再付款了。
我知道,即便我不付高速费,我一个人的车费跟后面俩人车费之和也差不多。但一共也没多少钱,我便不计较了。
最主要的是,这么年轻的女孩,还这么努力地在生活。我躺平了好几个月的心,突然有了一点点感动,且,有一点点被激励到。
下车的时候,我主动跟她道了谢,并解释了两句:“我第一次坐顺风车,看到车上还有人,心里确实有点担心。不过,最后你按时把我送到目的地,独享和共享都不重要了。”
当我坐在高铁站候车的时候,不免又想起刚才的事。生活本就是一场持续的挣扎,困难总是层出不穷。年轻的姑娘,顾不上吃午饭,在工作之余还兼职顺风车,她的努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状态。嗯,忙完娃的中考,搬完家,是时候重拾那些丢失的激情和动力了。加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到中年的叶子,作者:人到中年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