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的消息引发了国际关注。据相关报道,美国MP Materials公司宣布投入十亿美元启动重建稀土产业链的项目,并且美国政府也为此提供了四亿美元的资金支持。那么,为什么这次要重建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国在稀土领域曾经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未能有效与中国竞争,导致其稀土产业链的崩溃。而随着美国工业逐步外迁,这一产业链彻底从本土消失。因此,今天美国需要重建的,不仅是一个产业链,而是弥补过去的空白。
美国之所以重新开始着手这项任务,是因为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在稀土资源上的“脖子”被中国紧紧卡住了。稀土矿物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也是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从智能手机、电视、家电到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甚至是车体外壳,都离不开稀土的支持。而在军事上,稀土的需求尤为广泛,例如枪械、飞机、坦克等高精密装备,若要达到理想性能,必须加入稀土元素。可以说,没有稀土资源,许多现代军事武器根本无法制造。
尽管美国的国土面积广阔,稀土矿藏丰富,但问题在于,他们的技术并未同步发展,导致开采稀土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本土企业一直依赖进口资源。2019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我方推出了稀土管制政策,这一举措让美国措手不及。由于缺少稀土供应,许多美国本土工厂被迫停产,这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
因此,美国开始计划重建自己的稀土生产链,力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要完成这一计划并非易事。美国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作以资本积累为主,这意味着美国的资本阶层更加注重利益,而非国家战略长远规划。在稀土产业链重建的过程中,成本问题始终无法忽视。尽管美国政府已开始注资,但高昂的生产成本和落后的提取技术依旧是无法绕过的难题。而且即便重建计划顺利进行,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五年中,美国的制造业若仍停滞不前,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因此,短期内美国仍然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幸运的是,近期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稀土出口的管制。中美达成贸易共识后,中国同意开放一部分稀土资源,数据显示,六月份对美出口的稀土数量是前一个月的六倍。这一措施显然为美国带来了短期的喘息机会。那么,为什么我们选择在这一时刻放松出口呢?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我们能够通过稀土资源控制美国的命脉,为什么要把这一筹码交还给对方?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并非一场单方的压制,而是相互牵制的博弈。在稀土资源方面,我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美国形成了压制,但美国也有自己的“武器”,比如芯片技术。自拜登上任以来,美国便采取了系列措施限制高端芯片技术对中国的出口,包括限制我们购买高端芯片、光刻机等技术装备。即便中国动员全国力量努力突破芯片封锁,但这一问题显然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因此,暂时放松稀土出口,是为了换取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妥协。尽管我们松口了部分稀土资源,但这依然不足以让美国解决其高精尖武器的生产问题,尤其是飞机、导弹等军事装备所需的稀土资源仍然掌握在我们手中。换句话说,尽管我们释放了一些“稀土”希望,但美国最终的命脉仍然在我们手中。
有分析人士曾指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决策者更倾向于利益导向。如果我们将稀土资源完全卡住,反而可能促使美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甚至在稀土提炼技术上取得突破。与其将美国逼到绝境,不如给他们留一点希望,这样既可以扰乱他们的计划,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看到我们的战略布局。而当美国获得了更便宜的资源后,它们可能会失去全力发展稀土产业的动力。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依然能够控制全球稀土市场,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芯片产业也将逐渐摆脱美国的制约。
因此,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博弈中,做出适当的让步,不仅能保障国家的长远利益,也能在平衡中谋取更大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