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洛阳栾川报道
7月24日,洛阳钼业(603993.SH)盘中创出9.4元的年内新高,按照公司总股本计算,其总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元。
在近期发布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该公司也是以2024年2130.29亿元的营收规模,超越长城汽车、京东方,升至第138位。
营收、市值站在2000亿的高点上,这家从河南伏牛山麓走向全球的矿业新贵,又将如何实现自身的持续增长?
带着上述疑问,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洛阳钼业中国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过采访公司董秘徐辉来寻找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量。
就公司现有项目而言,TFM、KFM项目2028年的产能目标保持不变,其中TFM由于矿区面积更大,需要更多考虑系统性开发的问题,下半年整体开发方案会更清晰;年产黄金有望达到11.5吨的厄瓜多尔Cangrejos金矿,最新确认投产时间是2029年以前。
同时,受益于前几年积累的充裕资金,后续公司将重点关注铜、金资源的并购,并会适当关注其他金属的并购机会,当前公司手头也已储备有多个项目。
“矿业公司比拼的是对资源吐故纳新的能力,虽然短期金属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但是公司不会过分关注短期涨跌,而是从10年到20年的长周期维度,去综合考虑并购项目的成本水平。”徐辉表示。
未来几年,业内预计洛阳钼业也将维持较大的并购强度。
今年上半年,洛阳钼业的经营业绩略超预期。
根据其业绩预告,上半年公司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亿元到91亿元,同比增长51.37%到67.98%。
要知道,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铜产品涨幅并不算大,LME铜上半年均价仅上涨2.5%,同时TFM、KFM项目去年已经达产,今年增速会相对放缓。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公司在2024年同期31万吨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铜产量再增12.68%至36万吨左右,作为其副产品的钴金属产量增速亦达到13%。
而除了以上产量层面的拉动因素以外,上半年刚果(金)“出口禁令”所引发的钴价上涨因素也不容忽视。
作为全球第一大钴产品生产商,结合洛阳钼业的产能释放节奏,本报今年1月曾报道指出“2025年随着公司产量增速的下降,可能会对持续低迷的钴价带来转机,至少是供给过剩的局面出现一定边际好转。”
结果,今年2月24日,刚果(金)有关部门宣布,决定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以应对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
上述出口禁令,则直接加速了钴价的触底反弹。
仅以业内使用最广泛的英国MB标准钴为例,出口禁令发布后其平均价由2月下旬的9.95美元/磅一度升至16美元/磅以上,同时上半年整体均价亦较去年有所上涨。
“由于有一部分在途货物,所以上半年刚果(金)出口管制对公司财务层面的影响较小,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公司钴产品暂无法对外产生销售收入,后续需要等待禁令解除。”徐辉介绍称。
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上述出口禁令属于临时性措施,后续刚果(金)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出口或逐步趋于正常化,至于禁令解除后当地钴产品出口是采用配额制还是其他方式,目前尚不明确。
最终答案,可能会在今年9月22日出口禁令到期后才能揭晓。
不过,好在洛阳钼业的资源布局多元化特点突出,其他产品的盈利增长具备对冲下半年钴产品销售受限的可能。
比如洛阳钼业的钼钨产品,这是仅次于公司铜产品的利润来源。以2024年为例,公司钼钨产品毛利润34亿元,而同期公司钴产品毛利润尚不过30亿元。
而在今年小金属异动频繁的市场环境下,钼、钨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尤其是钨价提升尤为明显。
截至7月24日,江西钨精矿(65%)年内平均价为15.48万元/吨,较上年同期的13.45万元/吨上涨15%左右。在产品涨价拉高利润率的预期下,今年洛阳钼业的钨产品盈利亦大概率会保持增长。
上述背景下,洛阳钼业今年盈利继续保持增长的问题不大,近期机构也将其全年盈利预期上调至160亿元以上。
2024年TFM和KFM集体达产后,洛阳钼业的铜产能增至60万吨/年,也正在这一年年初,公司提出了2028年铜产能达到80万吨至100万吨的扩产目标。
2024年徐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经将以上潜在的40万吨增量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26年,提升20万吨,到2028年底前再提升20万吨。
就项目规划和进展来看,可能KFM二期的进展更快,TFM西区的详细开发规划尚在研究当中。
“KFM扩产会按预期时间进行;TFM由于面积更大,需要考虑如何系统性开发以最大程度发挥其规模效应的问题,现阶段公司正在探讨,预计下半年开发思路会更清晰。”徐辉表示,公司2028年铜产品的扩产目标保持不变。
另一个明确的增量项目,即今年收购的厄瓜多尔Cangrejos金矿100%权益。
根据2023年预可研报告及中金公司研报,Cangrejos项目初始资本投资约9.25亿美元,矿山服务年限约26年,年均黄金产量约37万盎司(11.5吨)。
对于这一重磅金矿项目,洛阳钼业人士反馈称,公司最新明确的投产时间是在2029年以前。
如此一来,相当于未来几年均有新增产能梯次释放,而这还只是上市公司已知的项目储备,尚未包括后续通过并购所带来的未知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受益于前几年持续稳定的盈利,洛阳钼业当前的现金流非常充裕,具备展开新一轮并购的基础条件。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接近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4%。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洛阳钼业在手货币资金更是多达320.5亿元,加上应收款、存货等在内的流动资产更是达到923亿元,而其资产负债率亦控制在50.4%左右。
在近期实地调研过程中,徐辉也对公司并购方面的考虑作出了大致介绍。
首先,就是资源并购的方向,对此徐辉表示“重点还是以铜、金为主,公司也在关注市场上的一些并购机构,小金属会保持适当关注,但是不在重点狙击范围内。”
当然,并购需要早做准备,Cangrejos金矿收购前洛阳钼业便已经关注两年多时间,目前公司也已经储备多个并购项目。
其次,是并购时机的选择,尤其是当前铜、金价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相关资产估值也不会低,这是否会成为洛阳钼业后续并购的阻碍?
对此徐辉表示,公司并购并不看重短期价格的高低,而是从10年到20年的时间维度,综合考虑资源的品位、物流等成本影响因素。
据他介绍,目前TFM的成本可以进入全球铜行业的30%分位,KFM的成本则可以进入前10%分位以内。
Cangrejos金矿亦是如此,根据预可研报告,该项目抵扣副产品后AISC成本(全部维持成本)约671美元/盎司,位于2024年全球金矿AISC成本曲线15%分位以内。
“当前矿业公司比拼的是资源并购能力、项目运营能力,中资矿企可以享受到一定工程师红利,对比国外同行具备明显优势。”徐辉还表示。
由此也不难看出,洛阳钼业的外部并购不会停止,未来随时可能会启动新的资源收购。
已知的TFM、KFM的扩产和Cangrejos金矿开发,加上未知的潜在铜、金等金属资源并购,二者共同组成了未来五年洛阳钼业的业绩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