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200亿,6800名投资者遭毒手,昔日千亿首富等待宣判 收割200亿,6800名投资者遭毒手,昔日千亿首富等待宣判
创始人
2025-07-26 12:11:14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北京的李先生最近总对着手机发呆。

屏幕上那个叫“鑫慷嘉”的虚拟币投资平台,曾经承诺他“年化20%、保本保息”,现在只剩下无法打开的网页和客服永远无人接听的电话。

李先生欲哭无泪,想揍自己一顿。他投进去的50万养老钱,就像投入大海的石子,连个响儿都没留下。

更讽刺的是,这个平台的操盘手黄鑫,拿着200万会员的血汗钱潜逃出国后,竟然发来了这段短信——



“我只是拿走了不属于你们智商的财富,希望你们能感谢和感恩我,铭记这次我赐给你们的教训。”

这类虚拟币骗局最让人窝火的是,它们总披着“区块链”“元宇宙”的新外衣,把简单的庞氏游戏包装得高深莫测,让像李先生这样的普通人防不胜防。

但比起另一个去年底开庭的案子,鑫慷嘉的影响或许只能算小打小闹。

2024年10月下旬,广州中级人民法院连续5天审理雪松控股案,法庭内外挤满了人。这个曾经的“世界500强”“广州第一民企”,用虚假贸易搭起千亿帝国,最后留下200亿窟窿,6800个家庭被卷了进去——平均下来,每个人被套近300万。

有老人当场哭出声:“那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啊。”

从草根虚拟币骗局到千亿巨头的崩塌,这些事翻来覆去都在讲一个道理:天上掉下来的“高收益”,往往都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可为什么总有人前赴后继地往里跳?那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大公司,又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吞钱的黑洞?

PART.01

用“贸易”讲故事

用“理财”圈钱

1997年张劲在广州开公司时,大概没想过自己能成“广州首富”。



(雪松控股实控人 张劲)

深圳大学金融系毕业的张劲,早年靠炒股赚了第一桶金,后来搞房地产盘活了烂尾楼,在广州商圈小有名气。但真正让他“飞黄腾达”的,是2015年之后那场“神速扩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雪松控股的营收2015年才593亿,2016年就飙到1570亿,2017年突破2210亿,2018年直接冲进世界500强。

而创始人张劲也在恒大撤出广州后,顶替许某印成为了广州的新首富。2018年,张劲可是风光无限。他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排到了第18位,身家高达625亿!

那时候,他掌舵的雪松控股已经是个“巨无霸”了,旗下业务涵盖了供通云集团、化工集团、文旅集团、君华地产、社区生态运营集团,还有金融服务这几大块。



但内行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雪松的核心业务叫“供应链管理”,听着高大上,实际上毛利率还不到1%。

说白了,就是借贸易的名义搞融资,找两家公司签个假合同,假装做了笔生意,实际上是帮资质差的企业套银行贷款,自己赚点手续费。这么一来,营收规模上去了,利润却薄得像纸。

为了维持“世界500强”的面子,2017年,张劲花了42亿买了希努尔男装63%的股份,其实他根本不是想做服装生意,纯粹就是为了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让财报好看点。就像给稻草人穿上西装,看着像那么回事,内里全是空的。

光靠贸易讲故事还不够,张劲盯上了更来钱的路子——卖理财产品。



2019年,张劲拍板了一个让公司高管们手心冒汗的大动作:砸下150亿,收购已经暴雷的中江信托,后来改名雪松国际信托,套上收购的希努尔男装的上市壳,成为了雪松发展(ST雪发)。

当时中江信托背着80亿的逾期理财“烂摊子”。没想到,真正接手后才发现窟窿比预想的还要大得多。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张劲的选择再次出人意料——他决定自掏腰包,把原来中江信托那些爆雷理财产品的本金和利息,给投资者全额兑付了。

张劲不惜花费上百亿,其实是为了获得一张宝贵的金融信托牌照,这牌照属于金融机构中稀缺类型,可用于开展信托业务,包括资金募集、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等。



这个动作,也为他敛财之路铺下了伏笔。而那些刚从中江信托的坑里爬出来的投资人,因为心存感激,转身又把钱投进了雪松信托。

殊不知,这是张劲给投资者挖下的第一个坑。

据后来的庭审信息,从2018年开始,雪松借着各地金交所的通道,一口气发了1490个理财产品。他们把这些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说跟“供应链金融”挂钩,收益最高能到12%,还暗示有国企背书。

购买门槛也设计得很“贴心”:线上门槛低一点,只要30万就可以;线下门槛跟信托一样,100万起投,专门瞄准手里有点闲钱,但又不太懂投资的人,线下采购地点设在雪松控股与雪松信托在全国40个城市建立的财富中心。

投资者哪里知道,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大多是假的。所谓的“应收账款”,不过是雪松自己编出来的数字,连对应的贸易合同都是伪造的。

有个接近雪松的人后来回忆:“上他们官网看项目,不是偏远的地产就是没人听说的文旅,感觉根本没正经业务撑着。”

PART.02

从“延期兑付”到200亿窟窿

2021年春天,广州退休教师冯先生发现,自己买的雪松理财到期了,利息却迟迟没到账。

打电话问客服,对方说“系统升级”,让再等等。

冯先生当时没多想,毕竟是“世界500强”,能出啥问题?

这一等,就等来了更大的麻烦。从那年4月开始,雪松的理财产品开始断断续续逾期。一开始还能付点利息稳住大家,到了下半年,连本金都兑不出来了。

投资者们急了,跑到雪松在全国40个城市的“财富中心”去讨说法,得到的答复永远是“资金周转困难,很快就好”。



直到2022年春节前,雪松终于扛不住了,发了封致歉信,承认“部分产品无法按期兑付”。这时候大家才明白,所谓的“资金周转”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用新募集的钱还旧账,直到再也募不到新钱,整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最后算下来,雪松总共募了596亿,只兑付了400亿,剩下的200亿成了填不满的窟窿,坑了6800多个人。

这些人里,有像冯先生这样的退休老人,把一辈子积蓄投了进去;有做点小生意的老板,本想赚点利息补贴家用;甚至还有雪松自己的员工,被公司“福利购房”项目套牢,最后房没拿到,钱也没了。

那200亿去哪了?庭审时扒出来的账让人倒吸凉气。

检方说,雪松账上有84亿被张劲个人当成了“小金库”,用来买黄金、字画、私人飞机,还在北京和美国买了房。

更让人窝火的是,他通过地下钱庄转了200万瑞士法郎和1100万美元到国外,帮他操作的人逃到了新加坡,张劲还偷偷给人家打生活费,就为了躲追查。

剩下的钱也没好到哪去。有一部分投给了恒大的烂项目,最后跟着恒大一起黄了;还有一大笔花在高管工资上,有的高管月薪12万,一年下来几百万进账。

等到普通投资者们在寒风里排队维权的时候,这些人早就把钱揣进自己口袋了。

PART.03

拿不回的血汗钱,仅3%兑付率

2024年10月,广州中院开庭审雪松案,19个被告站成一排,为首的就是张劲。

据旁听的投资人描述,曾经的“广州首富”张劲在庭审现场显得消瘦苍老不少。



庭审开了5天,最让人揪心的,是张劲说的一句话:“按现在的资产变现情况,能还给投资者的,大概只有3%。”

主因是资产已被优先清偿给机构(如国企、金融机构)。例如雪松此前收购中江信托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广州国企认购的永续债,这些债务具有优先权。

光2021年3月到爆雷前,雪松就给国企转了13项资产,总价257亿,这些钱里,连一毛钱都没分给普通投资者。

3%是什么概念?投100万,只能拿回来3万;投1000万,最多剩30万。对那些把养老钱、救命钱都投进去的人来说,这跟血本无归没区别。

为啥这么惨?原来雪松早就把好东西都抵押出去了。真实的资产和股权,几乎全拿去质押给银行和国企换钱了。剩下的那些虚假资产,专门用来发理财产品骗散户。



上文提到,张劲私下控制着84亿的“小金库”。庭审时,面对这些指控,张劲嘴还挺硬,说这些都是“正常投资,只是失败了”。

和张劲态度强硬相比,其他高管在法庭上的样子,跟平时判若两人。那个爆雷后总出面应付投资者的刘斌,听着公诉人念证据,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也是被骗的”。而雪松信托前总裁李楠哭着辩解:“每天要面对几百个理财经理,接上千个电话,我也不容易啊。”

有个投资者旁听时叹了口气:“看着跟演电影似的,可我们的钱是真没了。”

PART.04

怎么躲?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雪松事件看似复杂,实则与虚拟币骗局、P2P爆雷本质相同:以“高收益”引诱,借“大企业”背书,最终卷款跑路。普通人避坑,记住三点即可。

一,别信“天上掉馅饼”,高收益必有猫腻。雪松承诺8%-12%收益,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仅约5%,这般回报要么是高风险投机,要么是庞氏骗局。监管早提醒:年化超6%要警惕,超8%危险,超10%可能血本无归。

二,看不懂的项目别碰,底层资产必须摸清。雪松吹嘘“供应链金融”,却说不清资金具体投向;正规理财会明确资金去向,并有第三方监管。凡用“专业术语”含糊其辞的,多是陷阱。

三,不迷信“大企业”或“名校背景”。雪松身为“世界500强”,其负责人有名校背景,仍出问题。理财应通过持牌机构,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即便遇坑也不至于输光。

雪松案最令人痛心的,是卷入其中的普通人。冯先生投了150万,按3%兑付率仅能拿回4.5万,他每月和其他受害者相聚,只为求一丝希望。

从虚拟币骗局到千亿帝国崩塌,反复提醒我们:投资最该警惕的,不是风险本身,而是“没风险”的神话。能稳赚大钱的机会,从不会敲普通人的门。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建行东营东三路支行:组织“我是... 为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的反诈防骗意识和能力,近日,建行东营东三路支行联合新华书店共同举办了以 “我是小小...
直播入口 | 7月27日“20... 2025国际货币论坛 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国内商品期货日间盘多数收涨 锰... 7月25日日间盘,国内商品期货主力合约多数收涨,其中锰硅、碳酸锂、焦煤、硅铁等主力合约纷纷涨停。截至...
21独家|吴清挂帅!资本市场超...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上海报道7月26日,一场关乎2亿股民的重磅会议召开,资本市场“国家队...
科兴制药跌2.58%,成交额2...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25日,科兴制药跌2.58%,成交额2.63亿元,换手率2.69%,...
大忽悠7年狂捞3.8亿,成功学... 老一辈俗话说:江湖骗术千年不绝,不是骗子太聪明,而是傻子太多。这话可一点儿毛病没有。无论多荒谬的谎,...
停车系餐饮,正在席卷餐饮市场 ...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停车系餐饮的走红是对餐饮人对“缝隙增量”的挖掘。作者 :周半仙来...
短剧圈版权大战!ReelSho... 一度爆火的出海头部平台ReelShort被两家短剧公司指控抄袭和侵权。7月25日,北京点众快看科技有...
用上救命药,为何这么难? 用上... 7月以来,创新药板块迎来又一波大涨。就在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当天,7月11日,A股药明...
招商局置地:1-6月合同销售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25日,招商局置地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置地”)披露,今年1-6月,招商局置地...
秦洪看盘|热门股退潮,景气投资... 周五A股市场出现了分化态势。 其中,基建主线等近期热门股全线退潮,意味着获利盘套现压力增强,故,上证...
从 “百亿功臣” 到或将离场:...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闻基期舞 近日,随着一纸公告的发出,引发了市场对于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离职的猜...
一日诞生三地王!上海土拍“炸场... 7月25日,上海2025年第六批次土拍落下帷幕。这场持续两日的土拍盛宴,8宗地块悉数成交,总揽金28...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抢先看:AI照...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序幕。这座7万平方米...
生猪产业新生态:结构调整与种养... 生猪产业不仅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支柱,其发展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国家现代...
第八届进博会“探营” 第八届进...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进博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在倒计时100天之际,《国际金融报》记...
前部门总经理写45万字网文爆料... 来源丨深蓝财经综合自红星资本局、华熙生物官博近日,华熙生物(688363.SH)陷入一场网络风波。一...
14天市值暴涨234亿元,7次... 来源丨红星资本局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等走出11个涨停后,上纬新材再次提示风险。25日,上...
“童颜针”纷争再起!爱美客收割... 医美行业格局生变隐现作者 | 孙光辛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医美江湖风云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7...
巴西总统:可以就关税问题与美谈... 当地时间24日,巴西总统卢拉表示,面对关税问题将捍卫国家主权并保护巴西利益,同时希望他国尊重巴西内政...
百度原智能体业务负责人谢天轮岗... 来源:猎云网 7月24日,百度宣布启动新一轮干部轮岗:原行业搜索及智能体业务总经理谢天,从移动生态事...
“国补”来了!第三批690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025年以来,国家...
饿了么前CEO巨贪案:供应链管... 出品|虎嗅ESG组作者|陈玉立头图|视觉中国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41篇文章本次观察关键词...
懂车帝智驾测试,揭露了哪家车企... 7月23日,懂车帝联合央视发布了关于辅助驾驶的测试节目《懂车智炼场》,节目一经播出争议颇多。节目选取...
湖南第二城打上“烧烤牌”,实际...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夜里十一点,夜市里热气蒸腾,空气都带着焦香。香气从街边的烧烤摊而来...
AI四小强重新上桌了? AI四... 当7月16日身着唐装的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将MiniMax与“DeepSeek、阿里巴巴、百度”一同...
新消费周报 | 美团京东启动万... 《CBNData新消费周报》精选本周新消费领域最新动态,公司头条、消费风向、营销动态、可持续消费一文...
ATFX港股:光伏概念股回调,... ATFX港股:今日港股止步了近期的强劲连涨,自三年8个月高位调整,不过在蓝筹股中,昨日大涨逾7%的信...
永辉天津武清胖东来模式调改店开... 7月25日,永辉超市天津第三家、武清区首家“学习胖东来”调改门店——武清住总大光明中心店正式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