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7月24日晚间,先锋新材(300163.SZ)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及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卢先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先锋新材证券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暂不便回应此次立案相关事宜。
先锋新材公告表示,目前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经营状况平稳有序,本次立案不会对生产、经营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此前,根据宁波证监局2024年3月出具的警示函,卢先锋早在2018年11月便与贺沁铭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先锋新材29.8%股权转让给后者或其指定受让人,涉及金额超10亿元。这一交易直接影响先锋新材控制权归属,属于《证券法》规定的重大事件。然而,先锋新材直至2024年3月19日才予以披露,时间跨度长达五年零四个月。深交所曾在2024年3月下发关注函,要求先锋新材方面说明交易背景、资金流向及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经先锋新材方面向卢先锋询问,其与贺沁铭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先锋新材控制权,主要基于如下目的:首先,为先锋新材寻找具备优质资源和实力的控股股东,装入新的优质资产以推动转型升级,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其次,缓解其个人资金压力,解决先锋新材关联担保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先锋新材此次被立案距离其“摘帽”不足两个月。先锋新材因2021—2023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2023年审计报告被出具“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保留意见”,于2024年5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为摆脱退市风险,先锋新材采取了包括资产重组剥离亏损业务、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并于2025年5月成功“摘帽”。
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先锋新材净利润分别为-348.47万元、-171.66万元、-9958.62万元和-970.13万元。其中,2023年巨额亏损主要源于多笔大额计提。
经历连年亏损后,先锋新材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出现大幅回升。一季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34.90%至8515.52万元,净利润增长541.41%至2502.86万元。先锋新材方面解释称,业绩增长主要系报告期营业收入及毛利率上升,以及子公司转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形成的资产处置收益所致。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