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PMI数据为欧元区带来久违的暖意。七月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攀升至五十一,不仅高于六月的五十点六和市场预期的五十点七,更创下近十一个月来最强劲扩张水平。这一变化背后,是欧元区持续三年的制造业衰退濒临终结——制造业PMI升至四十九点八,达到二零二二年七月以来最高值,距离五十的荣枯线仅一步之遥。与此同时,服务业意外加速,PMI跃升至十一点二,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区域内部却呈现“冰火两重天”。德国工厂成为复苏引擎,制造业产出连续第五个月扩张,服务业更结束连续三个月收缩重返增长区间,新业务量实现近一年来首次回升。汉堡商业银行经济学家赛勒斯·德拉鲁比亚指出:“德国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前景改善与实际工资上升及德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反观法国,预算紧缩持续拖累经济,私营部门活动连续第十一个月萎缩,企业信心更骤降至八个月低点。分析认为,若法国工业无法站稳脚跟,欧元区整体复苏将面临瓶颈。
需求端传来积极信号。欧元区新订单总量结束连续十三个月的收缩趋势,为企业扩张提供支撑。受此推动,企业五个月来首次增加用工,就业岗位主要来自服务业领域。通胀压力亦同步缓解,投入成本通胀率降至五个月低点,使企业在连续两个月降价后得以维持产出价格稳定。服务业通胀持续降温被经济学家视为“对欧洲央行的好消息”。 这一经济图景恰逢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折点。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周四将维持存款便利利率在百分之二不变,但交易员仍押注年内至少还有一次二十五个基点的降息。凯投宏观分析师杰克·艾伦-雷诺兹解读:“PMI中的投入价格指标走软,特别是服务业通胀放缓迹象,将强化政策制定者对通胀回归下行的信心。”
复苏之路仍布满荆棘。美国关税威胁犹如悬顶之剑——若八月一日前欧美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将对欧盟商品加征百分之三十关税,欧盟则准备了九百三十亿欧元的反制清单。欧洲央行在六月预测中警告,若出现百分之二十关税叠加相互报复的严峻情景,将导致增长显著放缓及通胀长期低于目标。德拉鲁比亚更警示:“欧元走强和美国关税可能在未来数月对通胀形成下行压力。”年初至今欧元兑美元上升超百分之十三,进一步压缩进口商品价格。 经济韧性初显之际,欧洲正站在政策与风险的十字路口。当制造业的曙光穿透三年阴霾,能否照亮前路,既取决于法国能否打破困局,更关乎大西洋两岸能否在贸易摩擦悬崖边及时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