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 《天才基本法》剧照
01
问:
冯叔,我弟今年考高,他学的是理科,前两天收到了录取信息,他被调剂到了一个偏文科的专业,有一些失落,尤其是看到网上的一些「文科无用论」的说法之后,更是惴惴不安。
「国内一些大学缩招,甚至停办了诸如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人文社科专业。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部分高校也宣布取消历史、文学、艺术等实用性不强的专业。全球范围都形成一股文科倒闭潮,文科式微了。」
想请教冯叔,您怎么看「文科无用论」?
冯仑:
我觉得,这个话题不能一概而论。
过去,我们把研究社会和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归类为文科,把研究自然规律的叫理工科。
如果从这个大的定义来说,只要有人,就需要研究社会规律、人的规律,文科就有存在的必要。只不过具体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非常大的差别。
而且,文科这个大类里,也细分为很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之间,差异也很大。
有一类文科专业,现在还在发展,甚至跟其他学科交叉,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
举个例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但是心理学的细分领域里,有一些在跟文科专业交叉,比如说,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等。还有一些心理学研究,跟脑神经研究有很多交叉的地方。这些方面,现在都是在发展的。
类似的,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细分,一些新兴学科和其他文科类专业交叉,发展出来的新的文科专业,这些学科以后会继续发展。
还有一类文科专业,比如你提到的历史、考古,是研究人类文明传承的。这类文科专业的从业人员,我觉得不需要那么多,但是一定得有。
比如说,考古,我的母校西北大学的考古专业就很不错。考古专业的一些毕业生,比较好的,挣得不比学经济的少,因为稀缺。当然,从事考古是挺辛苦的。
我不认为这些研究人类文明传承的文科专业应该减少,保留原来的样子就好。
也有一些文科类专业,是偏意识形态的。那么,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在不同的国家里,或增或减,这都是正常现象。
这些东西具有相对性,有很多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带来的具有某种局限性的判断。那么,时代变了,国内外的大环境也变化了,这样的学科相应地发生变化,我觉得没什么。
总而言之,现在全球有80亿人,关于人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的研究,还有源源不断的新课题。
所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文科无用」「文科式微」。有一些学科,可能出现了不适应时代发展,或者研究方法落后的问题,那就进行相应地减少,有一些学科有了新发展,那就有选择地增加,这都是正常的。
当然,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有部分学科、部分专业,从短期的就业来讲,没有那么好,或者未来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艰苦,但这些不是否定相关学科价值的理由。
02
问:
您也提到了就业,那您觉得高考以及大学所学的专业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冯仑:
我觉得高考决定的是你进入社会以后,跟你在一起的第一批人是什么人。主要就决定这个事。
大学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没有进入社会,你接触的人群是由你生活的片区决定的。上大学之后,你结交的人就超出你生活的片区了。到大学毕业以后,你跟什么人在一起,则往往是由大学决定的。
比如说,我读的是军校,那我毕业以后大概率是和军人在一起;你考的艺术学院,你周围就会有很多搞艺术的人;他学的是计算机,他以后的人生,往往会和很多码农在一块儿……所以,我觉得高考是我们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就像去看电影一样,不管是看悬疑片、爱情片,还是战争片、谍战片、动漫,反正你拿到票,你就可以进场了。大学也是一张人生的入场券,高考实际上就是帮你拿到这张入场券。至于拿到入场券之后,能不能成功,还有很多因素。
当然,大家进入社会的这张入场券是各有不同的,比如你是北大、清华,或者985、211院校毕业的,你就是前排观众;你是二本三本院校的,就跟看戏一样,你离主角就稍微远一点,可能就在后排,甚至是站着看。
我本科是在西北大学经济系上的,如果不考研究生,大部分同学就在西安做经济工作。大学就决定了我们的入场,毕业以后就看戏,在经济领域看戏。
也有一部分人读研究生,出来了,比如魏杰、张维迎、我,都跑北京来了,我们就把入场券升级了,在北京看到的东西就比在西安多一点。
也就是说,读了硕士,入场券就往前排挪了一点。读得再好一些,可能就到前两排看戏了。
所以,考到清华、北大,985、211,无非就是「人生剧场」的入场券更靠前排而已,至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上台去演个角儿,还得靠你的本事。
03
问:
也就是说,学历只是「敲门砖」?
冯仑:
对。曾有人给我出了一道填空题:____是铜牌,____是银牌,____是金牌,____是王牌。我的答案是: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性格是金牌,理想是王牌。
学历是看得见的证书,是「敲门砖」,毕业时如果想进好的企业,一张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比较管用。
但工作了三两年之后,能力才是更加重要的。领导和同事们不会记得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们只看得到你做出的成绩。你要是再把「我是XX大学毕业的」挂在嘴上,就会讨人嫌了。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大学肄业,还有一些创业者甚至连中学都没读完。
性格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决定成就。性格好的人,往往能积累起广泛的人脉,做什么事都会有人帮忙。
在工作、生活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性格不好,总是弄出些让别人反感的事,几乎没有可能成功。
而比起人脉,理想才是王牌,因为引领我们前进的绝对不是关系,一定是价值观和理想。有理想的人不容易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则能帮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