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了AI,买了17亿美金的屎
创始人
2025-07-28 11:43:41

我无法为你提供相关内容,你可以尝试询问其他话题,我会努力理解你的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


这两天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微软居然花了17亿美元去买屎。


而且不是什么隐晦的比喻,就是字面意义的屎,包括人和动物拉的那种……


不要以为这是我逗你玩的,这是真的。



底下一群老外kuku评论,其中有一条神评真的给我看笑了。



李继刚说Prompt In,Prompt Out。微软这边反手Poop In Poop Out。


而Vaulted Deep自己公司也是跟疯了一样把各家报道的新闻全挂上了,感觉蹭上一个大爹。



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还要从微软疯狂投入的AI说起。


简单来说,就是微软这是在为自己搞AI惹出来的环境烂摊子买单,用真正的屎去给碳排放擦屁股。


事情是这样的,微软最近和一家叫Vaulted Deep的公司签了协议,用12年时间让这家公司提供490万公吨的有机废物,然后通通给我埋到地下去。


这些废物来源广泛,什么牲畜粪肥、城市下水道里的人类排泄物、农业剩余物等等,应有尽有。


微软相当于包了人家公司未来十多年的产出,只为了把这么多的屎倒进地底下。


按现在碳移除服务的行情算,Vaulted Deep每处理一吨二氧化碳收费大约350美元,微软这一单折合下来估计价值17亿美元以上。


对,17亿美元,为的就是埋屎,微软这是图啥啊?


图的就是把这些又臭又脏的玩意儿埋起来,给大气减负。


Vaulted Deep有一项独门绝技。


它把收集来的粪便、污水这些有机垃圾搅成黏糊糊的一大坨浆糊,再用高压把这玩意儿打到地下约5000英尺(大概1.5公里深)的盐穴里面去。



把屎浆糊往地底打有啥用呢?


你别看屎这些东西不起眼,平时要是直接扔垃圾场、排河里或者随便往地里一撒,它们烂掉的时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还可能产生更厉害的甲烷,一起跑到大气里加剧温室效应。


而且粪便里各种病菌如果乱糟糟堆地表,还可能污染地下水。



所以与其让这么一大坨废物在地表慢慢发酵制造温室气体,还搞出一堆污染,不如一股脑儿封存到地底下,眼不见为净,也阻止了碳往空气里跑。


而微软花巨资埋屎,说白了就是买一个现在对于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碳减排额度。


我出钱让专业公司帮忙处理掉相当数量的潜在碳排放,这样我微软自己头上记账的碳排放总量就能少一点。


这个碳排放额度其实也是个规矩,大厂们这么上心碳排放,多少有点身不由己的意思。


微软也好,谷歌亚马逊也罢,这几年一个个都跑出来拍胸脯立flag,说什么“我们要在多少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甚至碳负排放”云云。


微软自己这货,更是早在2020年就放话,2030年要实现碳负排放,2050年前要把创立以来直接或间接排的碳全给清零。



这真是他们自己说的……口号喊出去了,可现实很打脸。


随着业务壮大,尤其是最近AI大爆发,这碳排不降反升啊。


比如微软2023财年的排放量比2020年上涨了23.4%,而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近年来AI和云计算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能源用量猛增,飙升了168%。


换句话说,就是微软这两年疯狂扩张的云服务和AI,把用电量推高了一倍多,而这背后都是能源,带动碳排放也跟着涨,上面的减碳承诺眼看悬了。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一个承诺吗,大厂们做的承诺还少吗,没达成就鸽了呗,反正民众都是鱼的记忆,你自己不提,几年以后谁还记得你啊,哥们你这么认真干啥。


你不会真的是因为环保吧?


答案简直是理所应当:那怎么可能。


压根不是为了保护什么小树小鸟,他们嘴里念着的环保,其实都是被政策和资本给逼出来的。


政策就不说了,之前美国搞了个强制所有企业每年披露详细碳排放数据,不披露、不减排就会立刻被罚款、限制融资、乃至被摘牌。但是后面自己给自己推翻,无限期暂停了……


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


现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流行一个东西叫做ESG评分,说白了就是给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打分。



听着好像不太重要,但实际上现在的资本市场里,很多基金公司、大型投资者都特别看中这个ESG评分。


评分越高,代表你企业越靠谱,未来投资风险越低,投资者们也就越愿意掏腰包买你的股票。


尤其是养老基金、主权基金这种管理上万亿资金的大投资人,ESG评分差的公司,他们有些真的就直接PASS,钱直接往评分高的公司砸。


资本市场对ESG好的企业还有个实实在在的奖励,就是这些公司融资的时候利息都更低、股价也会比同行更高,估值也会更漂亮。


这个感兴趣的我就不赘述了,可以自己去搜搜ESG,虽然这玩意现在在美国也被反得挺厉害。


除了ESG之外,美国还有一个更直接、更实在的政策杠杆,叫做45Q税收碳信用机制(45Q Tax Credit)。



这玩意,是真的能挣钱的。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45Q,就是美国政府掏钱鼓励企业去抓二氧化碳的。


比如你是个发电厂,你要是从烟囱排出去的气体里头逮住1吨二氧化碳,并且把它埋到地下安全储存起来,美国政府直接奖励你最多85美元的税收抵免。


如果你抓的二氧化碳不埋,而是拿去做工业用途,比如帮助油田提高石油开采量,那你也能拿到每吨60美元的税收抵免。


这钱可不是闹着玩的。


假设你一年能抓100万吨二氧化碳埋地下,每吨85美元补贴下来,一年就拿85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


微软和Vaulted Deep合作搞的这个买屎埋地的项目,完全符合45Q机制的标准,Vaulted Deep把那些粪便之类的有机废物搅成一坨浆糊灌进地下深处的盐穴里,刚好算成碳封存项目,于是微软投入的这17亿美元里面,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能通过这个45Q税收信用机制,换回一笔巨大的税收抵免。


这么算下来,微软花钱买屎不仅不亏,甚至还可能赚到税收优惠,顺便再提高ESG评分吸引资本青睐。


所以啊,硅谷这些科技巨头现在一边砸钱疯狂搞AI,另一边同样砸钱搞环保项目,也是为了两头都不得罪。


虽然这做法挺像中世纪你干了坏事,然后花钱买赎罪券,也是挺科幻的。


那最后一个问题,就是AI,到底会产生多少碳排放?


以GPT-4为例,业内估算训练它大约烧掉5~6千万度电(kWh),排放1.2~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4700多户美国家庭一整年的用电,或者3200辆汽车一年跑下来的尾气。


在推理上,之前还看了篇论文,讲得也挺详细的。



论文里面算出来,一个非常简单的GPT-4o的请求(就是你随便问一句话,然后让它回答一小段),就要消耗掉0.43瓦时(Wh)的电量。


你可能没啥感觉,我帮你换算一下。


平时我们搜个谷歌,查个问题,每次大概是0.3瓦时,GPT-4o随便问一下就超过这个40%。


而当你稍微多聊几句,每天大概8次GPT-4o对话下来,总的用电就能达到将近4瓦时,这差不多就是给两部iPhone手机充满电的电量。


你说这也不多啊?问题是,这个数字后面跟着的是庞大的用户群体。


论文里做了个推算,假设全球每天大概有7亿次GPT-4o查询(以OpenAI公布的数据为基础),这么一天跑下来,能耗直接就爆表了。


全年下来,这光是GPT-4o一款模型的电量消耗就达到了惊人的46万兆瓦时(MWh),相当于美国3.5万个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


至于碳排放,这就更夸张了,一年的GPT-4o的碳排放量预计在13.8万到16.3万吨二氧化碳之间,跟3万多辆汽油车开一整年的排放差不多。


如果想要抵消这个排放的话,相当于120万人年饮用水需求的淡水蒸发量,以及需要一个芝加哥大小的森林才能抵消掉……


而且这个还只是普通的4o,而像o3、DeepSeek-R1这种推理模型,一次直接爆炸。



R1一次平均29瓦时,o3一次平均19瓦时左右。


你再回头看看微软花17亿美元买屎封存碳排放这事,是不是突然觉得没那么荒唐了?


其实这背后最大的讽刺在于,AI技术本身明明在效率上比人力高多了,但效率提高的同时,需求也跟着爆炸增长,这就叫经济学里的“杰文斯悖论”。


简单说就是:东西便宜了,人们就会更多、更频繁地用它,最后导致总消耗量反而大幅增加。


比如你以前没啥事儿可能不会找人聊天,但现在AI聊天又便宜又方便,闲着没事儿就聊几句,这不知不觉的,全球的总能耗就一路暴涨。


这种现象在AI领域尤其明显,单个请求的能源消耗小到几乎看不见,但无数请求累积在一起,那能量和资源的需求,就变得极其惊人。


所以你看,资本世界的魔幻就在于,它的每一幕荒诞都透着难以辩驳的合理性。


微软买屎封碳这种听起来离谱的操作,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当我们拼命往前跑的时候,总要有些什么东西被我们甩到身后。


未来,我们可能某一天也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站在“屎堆”上,眺望星辰大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生命卡兹克,作者:数字生命卡兹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税务总局:“十四五”时期我... 中新网7月28日电 国新办2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A股尾盘走高,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A股三大股指7月28日集体高开。盘初短暂回踩后震荡上行,但午前跳水导致两市早盘收跌。午后两市窄幅震荡...
【财经早晚报】中国佛教协会对释... 今天值得关注的国内外新闻有: 1. 2024年超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 2. 上纬新材今年...
巴菲特宣布退休后,伯克希尔股价... 巴菲特退休消息引发的市场担忧正在拖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表现,自5月3日年会宣布将于年底卸任CEO...
被特朗普“吃干抹净”,欧洲最大... 欧盟在与特朗普的贸易对抗中节节败退,最终被迫接受了15%的关税,这一结局让欧洲最大的遗憾浮出水面:未...
三诺生物:撤回持续葡萄糖监测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28日,三诺生物公告,近日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申请撤回确认函,同意...
贵阳,文旅界的“寒门贵子” 贵阳,宛如文旅界的“寒门贵子”。它没有一线城市的喧嚣繁华,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宁静与韵味。在这片土地上...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懂车... 7月的北京暴雨初歇,懂车帝的节目《懂车智炼场》却在测试场上却掀起另一场风暴: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
又一家A股券商,赴港IPO 又... 来源:综合自公司公告、每日经济新闻、网络报道等今年港股走势太火,又一家A股上市的券商按捺不住了!截至...
世界最快高铁,为什么开在成渝?...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时速400公里高铁,就要来了。日前,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
哪些家庭可领取育儿补贴?怎样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国家育...
具身智能机器人不够智能?聆动通...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人形机器人展台空前火热,前...
盘后大利好!上海6亿算力券,中... 周末的文章和大家提示过,周五夜盘,焦煤、纯碱、玻璃等商品期货全线调整,预计今天反内卷概念会继续承压。...
保险股一路高歌:新华保险连创新... 保险股近期连续走牛。7月28日,保险股延续涨势,多只保险股在盘中创下近年来新高。截至发稿,新华保险(...
这个夏天厦门最火爆的目的地,不... 这个夏天,厦门最火爆的目的地并非鼓浪屿。那便是环岛路。沿着海岸线蜿蜒伸展,一路风光旖旎。金色的沙滩细...
V观财报|芯碁微装股价创历史新...   中新经纬7月28日电 28日盘后,芯碁微装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近期日常经营情况正常,...
从合作到决裂:长江能科关联交易... IPO前资金拆借频繁。作者|刘钦文、刘俊群编辑|高远山提起能源化工,你可能会想到什么?加油站里滴答滴...
原创 赵... “老师我亏损了,套单了,行情会涨吗?会跌吗?我该怎么办?”每一天我总能遇到无数的投资者询问这些问题,...
“至关重要”还是“痛苦的妥协”...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7日,英国苏格兰特恩伯里,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左)...
原创 江... 他是中国制造业的传奇人物。 曾用借来的3万美元,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一个年入近百亿的清洁电器巨头,产品...
总规模100亿元!湖北人形机器... 湖北日报 7月26日,武汉投控集团与东湖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核心内容之一,是由武汉投控集团旗下武...
这次,辛巴踩中“雷区”了 请你提供具体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情境和事件等,我没法准确写出关于“辛巴踩中‘雷区’”的 200 字...
新增长极!半年破2万亿 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外贸成绩单。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佳兆业集团主席郭英成出席202... 筑巢引凤,人才为本,为进一步推进集团人才体系建设,做好储备人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工作,佳兆业集团于7...
思格新能源IPO倒计时:前有“... 导语:IPO冲刺关键期,思格继续加大投入,以维持增长势头。实力相当甚至更强的对手们,已在思格“大本营...
近3亿存款悬案反转 近3亿存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利持续多年的2.95亿元存款“失踪”案迎来新进展。近期...
证监会对多家上市公司集中立案,...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资本市场再度迎来“严监管”信号。证监会在短短两天内密集宣布对*ST沐邦(60339...
ETF今日收评 | 创新药相关... 7月28日,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从板块来看,算力硬件股再度爆发,创新药概念股维持强势,军...
毕业季也是消费季,这八大“暑期... 作者|成昱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随着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