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和军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稀土资源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筹码。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主要供应者,因为美国制裁,开始减少稀土的出口。
然而,美国一直在寻找替代来源,试图摆脱对华依赖。这时,一个被中俄"包围"的内陆国家——蒙古国,突然成为焦点。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蒙古已探明稀土储量高达3100万吨,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若这些资源被美国掌控,是否会影响全球稀土格局?俄罗斯专家却冷笑反问:"就算蒙古倒向美国,它的稀土怎么运出去?"
蒙古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戈壁地区,尤其是东戈壁省的哈勒赞稀土矿,储量丰富且品位较高。美国对此垂涎已久。
2023年6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乌兰巴托,承诺投资矿业,被外界视为"稀土外交"。
然而,蒙古的稀土开采面临难题,蒙古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矿石需运往中国加工。
作为内陆国,蒙古没有出海口,陆路运输必须经过中俄,如果采用航空的话,那运输成本极高。
对蒙古稀土的"美国梦",俄罗斯战略专家毫不客气地泼冷水:"没有中俄点头,蒙古的稀土连国门都出不去。"
蒙古只有两个邻国——中国和俄罗斯。若走空运,成本是海运的10倍以上;若走陆路,必须经过中俄领土或领空。
2022年,蒙古曾试图向欧洲出口煤炭,但因俄罗斯关闭过境铁路而搁浅。中国控制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俄罗斯则拥有铀、钛等战略资源,两国完全有能力对蒙古稀土实施"软封锁"。
蒙古自1990年代起推行"第三邻国"政策,试图引入美日韩等力量平衡中俄影响。但在稀土问题上,这一战略可能失效。
蒙古90%的出口流向中国,包括煤炭、铜矿等,若得罪邻居,经济将受重创。而且蒙古军队仅1万人,且被中俄领土包围,任何地缘冒险都需谨慎。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未雨绸缪。2022年,中国稀土集团与蒙古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稀土资源。2023年,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三国经济捆绑加深。
全球稀土竞争的本质,并非储量之争,而是技术之争。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到磁材制造全流程自主可控。
美国虽然联合澳大利亚、日本加速布局,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产能。
蒙古的案例再次证明,在大国竞争时代,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地缘格局。美国可以拉拢蒙古,但改变不了它被中俄"地理锁定"的现实。
未来,蒙古若想真正开发稀土,或许只有一条路:与中俄合作,成为"稀土丝绸之路"的一环。否则,再多的储量,也只是一场醒不来的美梦。
上一篇:港股午评:恒指涨0.4%,大金融股走强,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涨15%股价创新高,稳定币概念股走强!阿里涨2%,小米、网易跌超1%
下一篇:高盛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A500ETF基金(512050)涨0.49%,实时成交额超39亿居同标的第一 高盛上调上证指数 高盛上调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