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28日电 (龚宸芫)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5日共有13家上市车企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从这13家车企的盈利情况来看,八成乘用车企业(包括以乘用车业务为主的企业)预计净利润亏损,超过六成商用车企业(包括以商用车业务为主的企业)预计净利润增加或扭亏为盈,部分商用车企业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车企上半年净利润和销量表现 中新经纬 龚宸芫制表
乘用车为何“规模效益尚未呈现”?
聚焦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主流乘用车队伍,仅赛力斯净利润为预增,为27亿到32亿元,其预计同比增幅为66.20%到96.98%。与2024年同期(16.25亿元)相比,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至少增加10.75亿元。
谈及增长原因,公告称,随着2025年二季度新产品上市,公司二季度销量较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盈利能力增强,实现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根据赛力斯产销快报,今年二季度,赛力斯销量为11.76万辆,同比上涨11.53%;由于一季度基数较低,致赛力斯上半年整体销量同比处于下滑态势,下滑幅度为15.7%。从二季度市场表现来看,赛力斯旗下主力品牌问界的高端车型实现较快增长,是赛力斯利润的重要来源。
其中,问界M9起售价超过45万元,新款自3月底上市后,二季度累计销量超过4.2万辆。M8起售价超过35万元,新款于4月中旬上市,随后5月销量破万,6月则突破2万辆;据问界社交平台发文,M8将在8月推出超长续航纯电版车型,届时车辆搭载华为最新的ADS 4辅助驾驶系统。
而广汽集团、北汽蓝谷等车企上半年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北汽蓝谷实现了减亏。从业绩影响原因看,北汽蓝谷、江淮汽车(乘用车业务)均提到了“规模效益尚未呈现”,主要体现在经济车型规模效益不突出、高端产品产能爬坡未带来利润辅助两方面。
“价格下滑导致企业利润明显没有达到预期。边际效益下降,就体现不出规模效益。成本和价格、销量倒挂,与汽车产业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是背道而驰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向中新经纬表示。
聚焦市场表现,江淮汽车上半年销量为19.06万辆,同比微降7.54%,乘用车领域下滑幅度超过35%。北汽蓝谷上半年销量为6.72万辆,同比涨139.73%,主力品牌极狐销量为5.55万辆,同比增长211.06%,其主销车型价格区间多在15万元级别,且在2025年以来多次下调价格。
广汽集团在亏损原因中也提到了主力车型收益下滑。具体来看,广汽集团由盈转亏,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8.2亿到26亿元,比2024年同期(净利润15.16亿元)降至少33亿元。广汽集团表示,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爬坡期,未达计划目标,多个主力车型受价格战影响,收益下滑。
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旗下埃安、昊铂、传祺三大自主品牌,分别推出了埃安UT、昊铂HL、传祺向往S7等全新新能源车型。其中,埃安UT月销目标为1.5万辆,但2月底上市后平均月销未触及三分之一目标;另外几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月销则处在一千辆级别。
“近期,相关部门连续发声和出手,加大了监管力度和整治手段,肯定会对价格战、内卷有明显遏制作用,整体来看,车企会逐渐回归正常的价格营销阶段,大家更多会拼产品力和服务力,可能短期部分品牌和车型会出现销量下滑现象,但长期企业业绩会走向健康发展轨道。”颜景辉分析道。
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富在2025年5月末表示北汽要all in享界,北汽蓝谷在组织架构、资源投入、研发投入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享界品牌,以确保商业成功。
不过享界市场表现还未达到预期。其2024年8月推出首款车型享界S9纯电版,起售价接近40万元,今年一季度月销保持在2000辆以内。直到2025年4月中旬享界S9增程版上市后,销量逐步上升,该车型比纯电版本价格下调近10万元,6月该品牌月销突破4000辆。
北汽蓝谷在公告中提到,基于公司新产品陆续投放带动的销量增长以及降本增效成果的显现,公司下半年毛利率有望得到改善。7月中旬,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将推出首款旅行车享界S9T,计划今年秋季投入市场。
商用车出口业务拉动业绩增长
与大部分乘用车企业表现不同的是,大部分商用车企业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或扭亏为盈。其中,过半商用车企业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部分实现翻倍增长。就增长原因看,有5家商用车企业提到销量增长,其中安凯汽车、福田汽车、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将海外业务增长归为主要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出口50.1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口激增2.3倍,达4.9万辆。在商用车类型中,客车在海外市场实现更大涨幅,接近30%。
这里面,以客车为主营业务的中通汽车、安凯汽车、金龙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均超过50%,提及业绩增长原因。金龙汽车称,“得益于海外市场的稳步增长,公司出口业务收入及占比提高,业绩贡献增加”。中通客车也认为,“公司出口业务持续发力,带动销量及收入显著提升”。
“商用车行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引擎。过去10年,商用车(销量)大部分时间都在增长,说明了中国商用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能力、产品能力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也因此推动其走向全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聚焦新能源领域,钟渭平称,在全球市场中,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在价格体系、产品力等方面具备较为强大的竞争优势,“海外市场对新能源认可度逐步提升,也使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出口之路变得更加顺利。”
不过,他也提到,中国商用车在全球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尤其在金融、保险服务、配件等领域。
“在商用车领域,全球市场一年需求量在2000万辆左右,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商用车出口会保持平稳且有序的增长态势。”钟渭平说。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龚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