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述有关资本市场的表述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体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专家建议,可从健全市场制度与规则、优化投资者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资本市场新定调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的核心要义是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与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导向之一,此前已在多个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有所体现。不过,“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这一表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是首次明确提出。
“此次将‘吸引力’与‘包容性’并列提出,强调了两者在提升资本市场整体功能中的协同作用,且将‘吸引力’置于‘包容性’之前,体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田轩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徐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7月30日的最新表述是对去年9月26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由内而外的深化。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亦对记者表示,此前政治局会议曾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引入长期投资者”等,此次明确提出“增强吸引力”,显然是更注重长期制度型开放与结构优化。“后续,随着‘十五五’规划细则及证监会配套政策出台,资本市场有望从‘政策驱动回暖’迈向‘制度赋能活力’的新阶段。”薛洪言如是说。
为什么如此重要?
薛洪言认为,从背景来看,当前资本市场稳中向好,资本市场改革和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积极进展,赚钱效应不断积聚,但仍有改进空间。
薛洪言进一步解释道,从经济层面看,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资本市场活力直接影响投资者预期与信心,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有助于提振市场消费需求;从产业升级视角,需通过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引导资本流向新质生产力,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全球竞争层面,美元贬值推动全球资金再平衡,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强,但需进一步优化制度以以吸引国际长期资本。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战略考量,其目的在于巩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投资者,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田轩指出。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引入长期资金以及完善交易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带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其次,优质资本和投资者的涌入将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空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提升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有助于应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在国际资本争夺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并稳定国内金融环境,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田轩如是表示。
在徐鹏看来,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二是吸引国际资金,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三是满足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
“当前我国居民存款超过160万亿元,一个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能够提供丰富的投资产品和不错的投资回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徐鹏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记者指出,4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及“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而今天会议的提法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4月份以来,我国股市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上证指数从4月初至今涨了16%,成功突破3600点指数关口。
“在这个位置上,政治局表态‘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是承上启下,持续鼓舞和推动股市回稳趋势。”杨德龙强调,政治局会议的新提法对于推动这轮慢牛长期行情进一步走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增强吸引力?
针对如何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受访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
田轩认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可从健全市场制度与规则、优化投资者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多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等,确保市场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
其次,鼓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优化QFII/RQFII制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同时,开发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推出绿色金融相关主题基金或债券,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交易便利性和市场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投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对标国际标准,推动跨境监管合作等。
薛洪言表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可从资产端、资金端、制度端三方面协同推进,并辅以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其中,资产端应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通过深化并购重组、严打财务造假,推动资源向科技主导型、产业链协同型企业集中,避免“浑水摸鱼”现象。
资金端着力引入长期资本“活水”,一方面扩大险资、养老金入市规模,另一方面畅通私募“募投管退”循环,如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探索创投收益税收优惠。
制度端重点增强包容性与开放性。在外资参与机制上,深化互联互通、降低对冲工具使用门槛,配合包括自贸试验区在内的开放平台建设。
此外,薛洪言表示,还需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通过央行“再贷款+类平准基金”模式,如汇金增持ETF,平抑市场波动,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严禁新增隐性债务,避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徐鹏则认为,要加大退市力度,加快市场出清。加大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投资者赔偿机制。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国际长期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如研究推出宽基指数杠杆ETF,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杨德龙看来,提高资本市场吸引力的可能举措,包括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加大A股与国际标准衔接,严格信息披露制度,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从而吸引外资和内资的流入。还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简化跨境投资的审批流程,进一步放宽外资投资A股的技术障碍。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