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润饮料”)发布盈利警告称,根据对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及其他现有数据的初步评估,期间公司净利润预期将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20%至30%。
受业绩影响,华润饮料股价大跌,7月28日,盘中一度最大跌幅超过14%,收跌13.08%。导致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告指出,上半年策略性增加营销资源投入、调整产品组合、逐步推动渠道调整,对利润表现有阶段性影响。
华润饮料管理层在针对该业绩的分析师会议中指出,包装水行业竞争加剧推高销售与分销开支,叠加产品组合变化导致毛利率下滑,是利润下滑的主因。这也透露出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股价破发,高盛下调目标价
根据介绍,华润饮料是九十年代初国内较早推出专业化生产包装饮用水的企业之一,主营“怡宝”牌系列包装饮用水。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华润饮料是中国第二大包装饮用水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饮用纯净水企业。
2024年10月23日,华润饮料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4.5港元/股,公开发售阶段获236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报收16.68港元/股,涨幅15.03%,总市值为391.62亿港元。其募资规模50亿港元也是彼时第二大港股IPO项目,备受追捧。
其基石投资人阵容非常豪华,共引入包括瑞银资产(UBS AM Singapore)、香港中旅、中邮保险、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博裕资本(Wildlife Willow Limited)、PT Indadi、Athos、Ghisallo、Pamalican共9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3.1亿美元(约24.07亿港元)。
目前来看,华润饮料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截至7月30日,报收11.48港元/股,盘中市值仅为275.31亿港元。上市不到一年,股价已破发,市值也较上市首日下降29.7%。
对于上半年利润预期的下滑,华润饮料基石投资人之一瑞银表示:公司上半年业绩低于市场预期按年增长双位数,预计市场对华润饮料的盈警反应负面,下半年的竞争形势仍不明朗。但给华润饮料目标价为18.03港元,评级“买入”。
不过,华润饮料却被高盛将评级由“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由16.4港元降至12.1港元,并将2025至2027年销售预测下调约5%,盈利预测下调26%至27%。
包装饮用水收入下降,竞争压力大
华润饮料的业绩增长压力年度财报发布时就有预兆,业绩增长已陷入瓶颈。根据2024财报,这也是华润饮料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期内实现营收约135.21亿元,同比仅微增0.05%;实现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24.7%。
具体来看,华润饮料的营收来源包装饮用水产品和饮料产品两类。其中,以“怡宝”为核心品牌,进行包装饮用水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24年,华润饮料包装饮用水收入121.24亿元,较2023年下降2.6%,占2024年总收入的89.7%。
对比2021年-2023年,华润饮料的包装饮用水产品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08.18亿元、119.06亿元及124.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3%,2024年反而开始下降。财报指出,收入下滑与降雨天气及瓶装水行业的价格竞争有关。
2024年4月,农夫山泉推出绿瓶纯净水,以低于1元的单价打响了瓶装水价格战,与怡宝形成正面竞争,康师傅、今麦郎与娃哈哈等品牌等也相继加入。不过,“价格战”之下,农夫山泉的日子也不好过,包装饮用水收入同比下滑21.3%,但通过绿瓶纯净水抢占了下沉市场,仍居市占率第一。
华润饮料和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业绩下滑说明这一赛道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但相比之下,以包装饮用水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华润饮料未来的挑战更大。2021-2023年其包装饮用水占比分别达到95.4%、94.3%、94.3%,2024年为89.7%,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占比仍然较大,影响未来业绩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在包装水行业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华润饮料正在调整产品组合以降低业绩依赖,但在农夫山泉等对手多品类布局与价格竞争的背景下,其转型之路或许并不轻松。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