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持续回暖,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再创新高,指数增强产品更是大幅增长。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7月,共有1298只私募证券产品完成备案,环比增幅18.00%,创下近27个月以来新高。其中,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887只,占当月备案产品总量的68.34%,环比增长24.58%。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私募产品备案数量增长,主要受到A股市场持续向好以及私募证券产品业绩表现突出等因素驱动,增量资金的配置意愿进一步提升。展望后市,虽然不确定性犹存,但政策托底、资金活跃等因素支撑下,市场仍有持续上涨的可能。
私募产品备案数量再创新高
自7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上扬走势,私募证券产品随之迎来备案高峰。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备案私募证券产品达到6759只,同比增幅61.39%。其中,今年以来备案的量化产品增至3081只,占比45.58%,同比增幅77.68%。
从7月数据来看,共有1298只私募证券产品完成备案,环比增幅18.00%,创下近27个月以来新高。7月备案量化私募产品620只,占到当月备案产品总量的47.77%,环比上月增幅19.00%。
在排排网集团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看来,7月备案私募证券产品数量大增,不仅受到多重因素驱动,A股市场持续向好,沪指成功站上3600点关键点位,有效提振了投资者参与热情和信心。私募证券产品尤其是量化策略产品展现出优异的业绩表现,其突出的超额收益能力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反映出市场强烈的资产配置需求。
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占据主导。7月备案的私募证券产品中,股票策略产品887只,占当月备案产品总量的68.34%,环比增长24.58%,占比和增幅均位居五大策略之首;多资产策略产品次之,7月备案产品162只,占到当月备案产品总量的12.48%,较上月增幅达5.88%。
细分来看,股票量化产品中,指数增强产品备案数量大幅增长。7月备案指数增强产品321只,占到当月备案股票量化产品总量的67.15%,同时环比增幅高达52.13%。
李春瑜还认为,私募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头部机构及优质产品不断涌现,推动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这一趋势不仅改善了私募行业的市场形象,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认可度,促使更多资金流入私募证券产品市场。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7月共有676家私募机构有备案产品,其中百亿私募有48家,备案产品数量超过10只的百亿量化私募共有11家。
其中,多家百亿量化私募机构备案产品主要集中于指数增强策略。7月备案产品超过20只的宽德私募、明汯投资、世纪前沿及九坤投资,备案产品均主要来自于指数增强产品。
基于市场环境和策略表现的变化,部分量化私募机构表示未来持续看好市场发展,产品布局将聚焦纯多头、指数增强产品。灵均投资对第一财经称,从销售端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匹配产品,未来纯多头和各指数增强产品将是重点聚焦的产品类型。
“今年年初以来,进一步丰富了策略细节,确保在不同市场风格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超额收益能力。同时,我们还根据市场变化优化了因子模型,让策略对不同行业、不同市值股票的适应性更强。” 灵均投资说。
A股赚钱效应还将持续?
整体上看,市场赚钱效应显现,是推动今年以来私募产品备案激增的重要驱动因素。从私募产品收益来看,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接近九成有业绩记录的私募证券产品实现正收益。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5日,今年以来有业绩记录的11667只私募证券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2.8%,其中10358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88.78%。
分策略来看,据兴业证券分析,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小市值成长风格领涨、高股息红利板块震荡走强”的结构性分化。量化选股、量化指增和股票中性策略表现突出,中证1000指增策略收益14.04%,中证500指增策略收益10.35%,量化选股策略收益10.20%,主观选股策略收益2.29%,股票中性策略收益4.93%。
不过,近段时间股指上行提振市场预期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能否持续上涨以及短期技术性回调的担忧。
“前些年市场也在不断出现结构性的赚钱机会,但或是短暂或是急促,且带有较强的主题属性。但今年以来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是近年来没有过的。” 相聚资本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余晓畅分析,赚钱效应并非增量资金所主导,驱动市场整体上涨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盈利的好转,虽然股价涨幅明显,但估值并不贵。
“当然会有人担心上涨的持续性,但至少眼下来看,这不是一个由估值泡沫驱动的行情,也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余晓畅说。
在余晓畅看来,景气资产依旧是当前投资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基本面所体现的强大竞争力,还是伴随认知变化带来的机会,高景气行业的强趋势会持续下去。虽然近来相关资产的价格涨幅不小,但其当前估值还远未到泡沫阶段。例如科技板块中AI,作为行业最大变革所在,依然处于快速迭代的发展阶段,不管是算力还是应用,无论是自动驾驶抑或机器人,所涌现的机会是源源不断的。
淡水泉最新投资观点认为,虽然不确定性犹存,但政策的托底思路、资金活跃度维持相对高位,这些支撑市场的关键因素依然稳固,结构性机会仍将是主导。后市应重点关注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优势产业的全球化、科技创新与国产替代三类机会。此外,还需关注由基本面改善叠加增量政策带来的投资机会。
“前期已充分调整的与经济预期相关性比较强的资产,在经济预期改善或增量政策的催化下,有望触发向上修复的动能。同时,也需要防范市场上涨节奏过快导致股价领先于基本面、以及中美博弈不确定性再度升温的风险。应对上,面对市场变化,我们需要保持较高的敏锐度和适应性,提高对边际信号的快速反应。”淡水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