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基金中报陆续披露,曾经的“顶流”基金经理们再一次被推向聚光灯下。
还好,在行情回暖助力下,过去几年顶着巨大舆论压力的“顶流”基金经理们终于在今年得以“翻身”。
据侃见财经观察,今年以来不少“顶流”基金经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就包括了广发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截至8月18日收盘,刘格菘管理的9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全部为正,其中收益最高的广发多元新兴股票近一年收益为65.76%。(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不过,短期的业绩回暖,仍然难掩刘格菘长期业绩的颓势。还是以广发多元新兴股票为例,虽然近一年收益高达65.76%,但该基金近三年的涨幅为-15.77%,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42%的收益;而刘格菘的代表作广发科技先锋混合表现同样也是差强人意,虽然近一年收益率为31.5%,但其实还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收益26.71%),且该基金近两年和近两三年的收益分别只有9.33%和-35.64%,更是远远跑输大盘。
实际上,虽然近一年刘格菘管理的基金业绩明显反弹,但其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操作,大部分持仓仍放在新能源车和光伏两大板块上,最近业绩反弹主要依赖于行情回暖,而这种操作风格显然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毕竟一旦行情发生转向反弹也就戛然而止了。
从管理规模来看,一般业绩向好的基金管理规模都会提升,但刘格菘管理的基金却截然相反,例如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今年以来整体规模从94.45亿元下降至85.96亿元,很显然,基民对于这种“等反弹”的操作风格已经不太认可。而从刘格菘的管理规模来看,目前其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312.95亿元,和巅峰时期的超1000亿元管理规模相比已经大幅缩水约700亿元。
收益全凭“天意”?
刘格菘曾是掌管千亿资产的顶流基金经理,2019年凭借重仓新能源一战成名。
不过,随着2022年新能源板块见顶回落,刘格菘的光环逐渐褪去,而由于其“赌徒”式的投资风格,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时,由于过度自信、追求短期收益或不愿承认错误,而持续加大赌注,最终导致几乎满仓新能源被套,只能“躺平等反弹”了。
从刘格菘代表作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持仓变化中,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其“赌徒”式的投资风格,并且因满仓被套不得不“躺平”的困境。
根据持仓数据,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持仓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和光伏两个板块,在2023年一季度,其前十大持仓分别为晶澳科技、阳光电源、圣邦股份、荣盛石化、隆基绿能、亿纬锂能、国联股份、赛力斯、龙佰集团和天合光能,其中晶澳科技、阳光电源、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都是光伏相关,而亿纬锂能和赛力斯则是新能源车相关。整体而言,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持仓集中度非常高,颇有在新能源上“孤注一掷”的感觉。
然而,进入2023年后,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并不好,其中光伏更是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据统计,东方财富的光伏设备指数在2023和2024年分别下跌了28.69%和21.19%,而行业龙头股价纷纷大跌,像隆基绿能,其自2021年见顶后股价持续回落,2022、2023和2024年股价跌幅分别达到31.45%、45.48%以及30.88%。截至8月18日收盘,隆基绿能股价仅16.31元/股,和最高点相比股价缩水超七成。
然而,刘格菘并没有及时修正其重仓新能源板块的错误。从持仓变化可以看到,在2023到2024年期间,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持仓还是集中在新能源车和光伏两个板块,其中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三大光伏组件巨头长期出现在十大持仓之中,这种有点“赌气式”的投资风格,让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业绩十分难看,2022和2023年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阶段收益分别为-25.88%和-31.22%,背后的一众基民更是损失严重。
由于亏损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股票占比基本在90%以上,刘格菘陷入了满仓被套的困境之中,最终不得不开始“躺平等反弹”。
从持仓来看,从2023年一季度末到今年一季度,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持仓变化并不大,像亿纬锂能、阳光电源、晶科能源等都是“常客”,这样的持仓已经说明刘格菘没有怎么调整持仓了,而从基金换手率来看,可以看到在2021年之后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换手率明显降低,其中在2022年四季度末换手率跌至25.19%,和2020年133.16%的换手率相比明显下降,2024年四季度末换手率也只有32.38%。
还好,今年以来随着行情回暖,刘格菘管理的基金终于有所表现。截至8月18日收盘,刘格菘管理的9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全部为正,其中收益最高的广发多元新兴股票近一年收益为65.76%。不过,这种高度依赖行情换来的收益,其实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市场风格变化的背景下,反弹的延续性很难得到保证。还是以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为例,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7.52%,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为7.74%
“高位”接盘
当然,如果不是亏损太大,刘格菘也不愿意躺平。
从刘格菘管理的多只基金来看,随着近一年收益回升,基金的持仓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例如代表作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今年二季度,前十大持仓中就出现了分众传媒这只股票,这是分众传媒首次出现在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前十大持仓中,而被取代的则是其长期持有的晶澳科技。当然,由于之前亏损太深,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调仓并不是太明显。
将目光放到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该基金的持仓变化就非常明显。资料显示,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首次将泡泡玛特、香港交易所买进了前十大重仓股行列,并分别位列第二大、第三大重仓股;与此同时,刘格菘大幅度增持了小米集团,该股二季度末所占基金净值比达10.19%,已为顶格配置,这和之前几乎全仓新能源的配置思路形成了鲜明对比,在2024年三季度时,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的前十大持仓还没有一只港股。
不过,这样的调仓引来了不小争议,因为无论是泡泡玛特、香港交易所还是小米集团,今年上半年股价都已经有过大幅度的上涨,例如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股价涨幅高达200.35%,而进入7月份泡泡玛特股价开始高位横盘,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很有可能成为“接盘侠”。
实际上,关于高位接盘,在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这只基金上已经频繁上演。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基金自2021年8月26日成立以来,开始建仓正泰电器、晶澳科技、长城汽车和赛力斯等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在建仓之前,这些个股均已出现较大涨幅,其中长城汽车股价较低位启动时上涨约7倍,晶澳科技上涨约6倍,赛力斯上涨约5.5倍,可见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都是买在了高位。
除了高位接盘之外,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还多次在个股出现大幅回调时逆势加仓。以晶澳科技为例,该基金于2021Q3首次买入1266.62万股,成为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并在Q4进一步增持377万股。2022年6月底,晶澳科技股价见顶回落,到2023年底累计跌幅超过65%,即便如此,广发行业严选三年在2022Q2至2023Q4期间仍然持续加仓,截至2023年年底,其累计持股数量达到了2977.8万股。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刘格菘会频繁出现“高位接盘”的情况,因为在巨大的亏损面前,只有通过追涨“热门股”才有可能快速弥补亏损,无论是追高还是后期逆势加仓,都可以看出刘格菘想要弥补亏损的决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带有“赌博式”的投资风格终究难以持久,即便能赌赢一次也不可能次次都赌赢,这或许也是刘格菘能在2019年爆火,但此后业绩持续不振的主要原因。
其实,经过了这些年的持续亏损之后,可以看到刘格菘的风格已经有所变化,例如广发双擎升级、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均新进了中国平安与新华保险两只保险股,这是其求稳的表现。不过,基民显然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等待,从刘格菘的管理规模来看,目前其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312.95亿元,和巅峰时期的超1000亿元管理规模相比已经大幅缩水约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