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属拼装品牌“拼酷”唯一的美国代理商,在谈判桌上抛出一个诱人的条件:“如果你们能放弃海外品牌的自主经营权,专心做代加工,以后我每年至少给你们7000万元的订单。”
当时,立体金属拼图玩具在国内并不受欢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都是靠着承接海外订单,通过代加工赚钱。对团队来说,每年7000万元的订单意味着稳定的现金流,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但创始人叶祖峰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这相当于把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我们要做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永远为别人做嫁衣。”
此后,叶祖峰带着团队在国内市场从零做起,押注中国风的立体金属拼图。
2020年前后,赶上“国潮”兴起,故宫文创破圈,老字号集体焕新,“中国设计”从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多年轻人穿上汉服,团队设计的“美猴王”“十里红妆”系列,也开始频繁破圈,被不少人看到。
至此,“拼酷”终于在国内市场闯出了名气。如今,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亿元,连续13年拿下金属拼装类目销量TOP1。
今年5月,“拼酷”新设计的“粉黛二十二”凤冠,推出首月就卖出了超3000万元。
开创一个细分类目
拼图本身并不是一个小众行业。它可追溯至宋代,文字学家、书法家黄伯思创作的《燕几图》首次记录了可拼组的案几系统,通过不同形状桌面的组合满足宴席需求。后又衍生出了七巧板,通过简单的拼板,拼出不同的图案。
到了近现代时期,拼图逐渐在海外发展起来,且因为其益智属性被应用在教育和娱乐,商业广告和政治宣传等多个领域。除了常见的平面拼图之外,还有立体拼图、异形拼图等等。
2000年代初期,叶祖峰在广东做精密仪器加工,生意虽越做越大,但他却心存忧虑,工艺、技术、品牌都不属于自己,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2006年,叶祖峰结合早年在玩具行业打工与创业做金属配件的经历,敏锐地发现了金属拼装玩具这一市场空白,毅然投入资金组建团队,并花了4年的时间研发出了第一款3D立体金属拼图“埃菲尔铁塔”。
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拼图和塑料拼图,金属拼图由激光切割的金属片构成,通过金属片之间的卡扣、折叠、拼接即可完成,成品往往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摆件,装饰性极强。
其中最难的一环是将复杂的三维结构拆解成一个个二维平面组件,并保证用户能通过平面零件,精准还原出立体模型。
一般来说,传统拼图就是“二维平面”,只需要找准图像即可;乐高等积木是“模块化”的立体模型,可无限次拆装,自由度较高;而金属拼装更像是一个“一体化”的雕塑,从一块完整的金属板取下零件进行组装,强调的是整体的美感。
拼装过程示意
令人意外的是,产品创意虽然新颖,但一开始,市面上接受的人并不多。2009年,团队尝试着在广州和东莞都开过线下店,结果无人问津,平均每家店亏损几百万元,不得已只好选择闭店。
不过团队并没有放弃,他们带着产品到全国各地参加玩具展,希望能够让更多行业内的人看到3D金属拼图。
直到2010年,一位美国代理商在香港的玩具展上被这批金属拼图吸引了目光。他手里握着迪士尼、漫威等多个知名IP,第一次看到金属拼图之后,他就意识到可以借用这种形式来开发新的产品线。
很快,这位美国代理商给团队带来了上千万元的代加工订单,由他提供IP授权和海外销售渠道,叶祖峰和团队负责产品设计和生产加工。
靠着这一位大客户,团队扭亏为盈,每年都能创造几千万元的销售额。
要自己掌握命运
而叶祖峰并不甘心于此,原创的3D金属拼图工艺,不仅没机会在国内发扬光大,还一直在为海外代理商做嫁衣。
于是2014年,团队正式注册“拼酷”品牌,准备发力全球市场。
没想到这一决定也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唯一的大客户。2016年,美国代理商找叶祖峰团队商量续约的时候,以“7000万元年订单量”为诱饵,要求他们放弃品牌在海外的自主经营权。
但叶祖峰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只靠代加工赚钱,意味着又回到了起点,永远都没办法获得消费者真正的认可,也无法掌握定价权。”
考虑到之前推出的“埃菲尔铁塔”“伦敦桥”等建筑系列几乎没有掀起水花,这一次,他们将重心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
2017年,“拼酷”以国民IP《西游记》中的人物为原型,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其中“美猴王”在国内外大受欢迎,“一直到现在每个月还能卖出超3000个”。
“美猴王”的爆火,也给了品牌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团队随即又将目光放到了婚嫁领域。“当时的婚嫁习俗还是以西式为主,我们去挖掘了不少中国传统婚嫁的习俗,了解中国古代婚嫁会用到的一些产品,设计了一个系列。”“拼酷”相关负责人回忆。
2018年,“拼酷”推出了“十里红妆”六件套拼图——花轿、婚床、喜扇、嫁衣、凤冠和宫灯,一组物件贯穿了婚嫁整个过程。
“十里红妆”六件套
那几年,正好撞上国潮兴起。“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中国设计走向主流,新一代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捧国际大牌,汉服出街成为常态,传统文化IP一跃成为时下最硬的“流量密码”。
而3D金属拼图也因为“十里红妆”一炮而红,每个月都能卖出几万套,改变就这样发生了。
和时代一起变化
某种程度上,“拼酷”的发展过程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
早些年间,中国制造企业多以代工起步,虽然营收规模不小,但大多利润微薄。即使是开创了3D金属拼图工艺的“拼酷”,也没能摆脱代工的命运。
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年轻人的偏好变化也推动着产业的变化,国货开始站上C位,不少企业开始从“制造”转型为“创造”。
“拼酷”也在这个过程中将金属拼图带到了更多消费者面前。今年以来,“拼酷”又开始着手向高端化转型,并在5月推出了1288元的“粉黛二十二”凤冠。
“这款产品第一个月的预约人数就超过了3万,搭配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团队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拼酷”相关负责人透露。
很显然,如今的市场上,消费者追求的早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体验感”本身。
金属拼装的成品具有金属光泽,能够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机械美感,这是纸质和塑料模型难以替代的。而且拼装过程也更具挑战性,需要用到尖嘴钳、水口钳等工具,涉及弯曲、扭合、扭转等多种精细操作,对动手能力、耐心和空间想象力的要求更高。
以团队最新推出的“粉黛二十二凤冠”为例,拿到产品后,玩家需要将所有的零件从金属片上拆剪分离下来,才能开始正式组装。其涉及到的金属零件有2000多个,分布在13片金属片上,单说明书就有50页。
官方表示,拼完它至少要花45个小时。一位博主花了近3小时才完成了说明书第一页的配件。
拼装过程也极为考验耐性。以最基础的金属花瓣为例,一片花瓣就有5个大小不同的平面零件,玩家要用珠子将小零件全部串起来后,才算是完了一个基础配件。而一个完整的作品里,有至少几百朵小花。
15年前,金属拼图第一次推出来的时候,市面上能接受的人寥寥无几,团队靠着给海外IP做代加工才能活下去。但如今,消费者愿意排着队购买,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金属拼图也成了社交网站上的流量密码,“时代确实变了”。
最近几年,“拼酷”长期在天猫、淘宝多个拼图榜单上占据着TOP1的位置,不少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拼完的成品,还有人收集了一整个系列摆在家里做装饰,
而且团队也再次开始了线下门店的拓展,现在全国已经有15家线下门店,还有8家正在装修,预计2年内要开出100家线下门店。更重要的是,不仅在国内畅销,他们还把产品卖到了海外不少国家。他们希望,全世界都能通过这些玩具认识到中国文化。